第19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在家宅稍作安定,留下一部分防衛人員後,王允之便將那些聯名鄉眾並其他被監禁的時流、包括郗鑒俱都帶上,浩浩蕩蕩往金城而去,坐望變數。

  第1093章 台苑驚魂

  此時的台城內,氣氛可以用愁雲慘澹來形容。

  原本郗鑒離都,假節前往琅琊,已經令得洶湧群情略有平穩。諸葛恢等一眾台臣們也都在做皇太后的工作,為王導爭取與之身份、功事向吻合的哀榮規格。

  沒有了太多雜事侵擾,褚翜等人也能安心為之後的吏治整頓而做準備。畢竟眼下再多喧擾,江北才是心腹大患,而整頓吏治作為台中的制衡手段,在當下就是重中之重,不能被其他的意外所打斷。

  然而事情剛剛歸於正軌沒過幾天,都南的沈充又出了么蛾子,他居然要親自前往琅琊弔唁。若是別人,還可以說是重於人情,但這種話唯獨不適合用在沈充身上。他與王家仇怨極深,而隨著王導身死,王家剩下的族人對他只有仇恨全無相忍,去琅琊那就是純粹的添亂。

  果不其然,台輔們還沒來得及碰面商量怎麼勸住沈充,城東青溪沈充遇襲的消息便傳入了台城。

  這消息恍如一記重錘重重的砸在台輔們心弦上,一時間甚至不知道該不該感慨沈充這個人真是天賦異稟,凡有出沒則必驚人。

  沈充遇襲,生死不知,這件事的性質可比王導的去世嚴重得多。後一件事台輔們還敢拖一拖,可是前一件事簡直就是要了他們老命。且不說沈充本身就高居三公之位,單單他作為沈維周的父親,被在近畿之地、眾目睽睽之下的追逐襲殺,這是逼迫江北南來用兵啊!

  所以一俟得到消息,不獨褚翜即刻傳令周謨調集宿衛、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確定沈充所在以及安危與否,就連苑中的皇太后也被驚動而出,召集眼下尚在台內群臣,聚在太極前殿等待消息。

  殿下沈恪深跪泣訴,不斷哀求一定要將沈充解救出來。那語調淒楚,令人聞之都險要落淚,然而聽在在場台輔們耳中,卻讓他們加倍的煩躁,心火幾乎都要從胸腔中焚燒起來。

  台輔們雖然沒有親眼目睹沈充遭襲的場面,但在靜下心來稍作思忖之後,也都暗暗感覺這件事當中太多蹊蹺,只是眼下當著皇太后並沈氏苦主、包括滿殿台臣面前,縱然有什麼猜測,也都不好直接道出來。

  「沈卿暫請稍安,且不說親翁本就是國之柱臣,單單維周在北為國苦勞,親長家小寄養都下,如今厄事驟臨,台內絕無坐望之理,一定會儘快將司空救回!既然眼下心緒難定,沈卿不妨暫且歸家,若是司空逃至安定所在,必然也會速速派人歸家報訊。」

  皇太后雖然也是心緒煩躁,但這會兒也需要稍作按捺,勸慰沈恪幾句,然後便命內臣將他禮送回家。

  待到沈恪離開後,皇太后才在殿上冷哼一聲,視線也轉為冷厲:「年前便有兇橫擄掠郊野,遭難者尚是小民。可是現在惡事發於都下,受害者也已經變為在朝三公。我想請問諸公,世道何以至此?是否下一次,禍事便要發於台苑之內,皇帝並老婦尚能安寢與否?」

  群臣聽到皇太后厲斥,一時間臉上也都是冷汗津津,一個個頭顱低垂,默然無聲。至於實在避不過的幾名台輔,自褚翜以降俱都忙不迭離席免冠下拜道:「臣等惶恐,臣等死罪……」

  「大惡頻生,自有該死罪眾!」

  皇太后也實在是波詭雲譎的局勢變化折磨得耐心全無,將長久以來所積攢下來的悶氣發泄出來:「惡事驟發,罪於失察,暫且不論。可是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了數個時辰,眼見天色將晚,尚無絲毫訊息傳回,誰能道我沈司空究竟是生是死?」

  褚翜等人聽到這話,臉色更加難堪,一時間也不禁埋怨負責搜查的周謨,無論有無所得,最起碼也該捏造一兩條線索報回啊,這不是明擺著要給人借題發揮的機會嗎?

  「再派宿衛,若是不能救回司空,不要再讓護軍見我!」

  皇太后又厲聲說道,她對台臣的不滿,主要還是集中在護軍這個位置上。雖然她也不見得多麼信任國丈衛崇,但這是她指定的人選,結果沒有什麼明確理由就被台輔們給趕走換上了周謨,這是打亂了他對朝局的安排。

  褚翜聞言後眉頭便微微一皺,急忙說道:「眼下六軍營宿俱都出動,若再增遣,恐怕會影響到都下乃至台苑防務……」

  皇太后聽到這話,心內也是不免一突,台苑的安危是她心底最敏感的一根弦,始終繃緊著,雖然蘇祖作亂已經過去經年,但那混亂場景每每還在夢中浮現而將她驚醒。

  聽到褚翜這麼說,皇太后便也不再強硬要求加派人手,只是轉而忿忿道:「或是婦人淺見,我真不知諸公如何任事!宿衛六軍防衛京畿重在,早年駙馬在都善治重建,也為公帑多有創收,並非乏用,何以事到臨頭,竟然無兵可用?畿內尚且不能肅然,為何此前又要強遣宿衛閒置宣城內邑?難道江北十幾萬精勇王師,賢能柱臣,尚且不能庇護江東生民安寢?」

  此言一出,作為主持此事的褚翜臉色不免變得更加難看起來,他也聽出來,此事若是沒有一個好的結果,周謨這個護軍鐵定是要動一動了。

  然而皇太后意圖並不止於此,她轉而又說道:「既然宿衛乏用,那麼近鎮所在呢?歷陽乃是名門國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