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就算是聯合在一起,其實也存在一個孰輕孰重的問題。蔡謨因為一句話而令自身處境和前景變得不妙,讓合謀變成一個人的過錯,看起來是有些損失慘重。但他的使命就是要說這一句話,並且需要承擔相應風險。

  為什麼?因為他籌碼不夠。

  在這場合謀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乃是中書令褚翜,一方面中書執掌詔命,褚翜才是最正式的台輔。另一方面是褚翜最有可能與沈氏達成妥協,因為沈維周也需要藉助一部分豫州鄉人影響,才能穩定住中原形勢。

  換言之,褚翜本身便掌於詔命,又不必與沈氏拼到你死我活。若是他們兩方能夠達成聯合,中興之初執掌朝局的青徐僑門便可以被直接踢出局外,根本無損於大局。

  原本青徐僑門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徐州方鎮。可問題是他們謀求徐州的想法遭到打擊,已經變得不可能。

  所以在這場博弈中,青徐僑門是最弱勢一方。他們必須要放低姿態,承擔更多的責任,才能讓褚翜等豫州人家選擇與他們合作。

  而在青徐僑門內,諸葛恢本身在位,又是姻親之後,自然擁有更多依仗。將話題挑明這種帶著一定危險的任務,如果你蔡謨不擔當,我們又何必拉你入局?你沒有籌碼,那就需要負擔更大的風險,這就是政治中的殘酷性。

  不要說蔡謨,就連代表琅琊王氏的王允之,就算是他制定出的這個計劃,想要說動台輔執行,也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王允之之所以能夠參與進來,就是因為他主動提議將北軍這個如今畿內琅琊王氏唯一還算有些影響力的勢力擺在最前線,可以說是註定要犧牲的位置。但就算是這樣,琅琊王氏也只能隱在後方,不可能獲得一個正式登上檯面的機會!

  所以,諸葛恢起先還在安慰蔡謨,但是見到蔡謨仍是一副悔不當初的樣子,他也漸漸失去了耐心,不再說什麼,就這麼冷著臉與蔡謨相對而坐。沈氏大患於前,各方都需盡力,想要無付出而有所得,做夢吧!

  無論何種強度和形式的博弈,你可以不參與,但若是輸不起,那就要讓人看不起了!

  這個道理,蔡謨不是不懂,可是現在事情還看不到成功可能,他巨大代價已經付出。別的不說,單單衛崇當時在場,將情形與沈充稍作描述,下一步他就是沈氏派系主攻的方向,最起碼都要退出台城一段時間以避風頭。至於來日能不能回得來,那還要看別人心情。

  房間中氣氛就這麼沉默著,一直過了大半個時辰,褚翜與何充才又一起行入。只是這兩人臉色都不甚好看,可見剛才在東堂肯定又有一番紛爭。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褚翜在東堂內將事情緣由稍作交代,頓時便是群情譁然。但絕大多數人所關注的重點,便是台內怎麼能發生如此紕漏,使得梁公如此社稷柱石報怨而走?說到底,他們最擔心的便是梁公到底會不會真的發兵勤王清君側!

  這正是台輔們最擔心的情況,許多是非得失,他們自己能夠衡量得很清楚。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他們沒有兵,就算有什麼主張,得不到武力的保障,都只能流於空言,自然不能震懾眾情。

  如果他們能夠得到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還可以通過大義、通過道理,最起碼穩定住中樞的局面,得以一致對外。

  「目下群臣,大多懾於沈氏凶威眾勢,反而疏忽與忠義禮法。世風頹敗至斯,豈是邊事孤振能挽!」

  褚翜講到這裡,言中多有憤慨。群臣只擔心江北強藩會不會揮兵於內,反而不在意沈維周究竟是否權奸。

  褚翜等人在東堂呆的這段時間裡,群臣叫囂最響便是要嚴厲徹查此事,最快給梁公一個滿意答覆,絕不可以讓梁公負氣出走,繼而揮軍反攻江東。

  這種論調,還算是客氣的。更有甚者就差指著褚翜等人鼻子喝罵昏聵無能,逼反方伯,較之早年的故中書庾亮還要為禍更大!

  這些人真的就心向沈氏嗎?他們只是擔心江東再惹兵禍罷了,而且如今的梁公沈維周,聲勢較之早年的蘇峻與祖約又強大何止數倍!

  所以現在,褚翜等一眾台輔們是承受著上下夾攻,外帶沈維周那裡龐大的不確定性。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聽完褚翜講述此前東堂情景,諸葛恢也是忍不住皺起了眉頭,而蔡謨臉色則變得更加黯淡。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其實並不能說台輔們失算了。最起碼沈維周明確的喊出了清君側,其揮兵向內的態度已經顯露無遺,就算現在不發動,及後必有一日會成為現實。

  從這方面而言,江北強藩的威脅已經成了實實在在擺在面前的危機,可以說是從上到下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可問題是,現在屠刀就架在脖子上,再去討論其人忠奸與否已經沒有意義,關鍵是該如何應付過眼下的難關。最起碼要哄得對方先將屠刀撤回,再來痛罵其人權奸禍國。

  可是,如此一來便意味著台中要因此付出龐大代價,使得原本就存在的劣勢變得更加明顯。而這是台輔們所不能忍受的,因為他們此舉就是要利用有限的時間獲取到最起碼能夠隔江稍作對峙的能力,換言之就是要將建康城的局面徹底掌控住。真到兵戎相見那一天,就算不能最終獲勝,也要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籌碼獲得談判的資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