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庾冰仍然只是糾纏於意氣挑撥,郗鑒已經有幾分不悅。他縱然不如沈維周繁忙,但也沒有必要將時間浪費在聆聽這些閒言絮語上。

  「郗公豁達,反倒是我失於量淺了。」

  聽到郗鑒這麼說,庾冰也有幾分尷尬,繼而又說道:「但無論如何,郗公於徐鎮經營策劃,積事累功,時流也都多有明裁。此世重於少賢,江北闊用又才力匱乏,正是各家賢子才用揚名之時。譬如郗公庭下佳兒,江東群眾俱都感於郗公壯闊此生,也都多盼賢郎繼後,使此賢庭家聲再作張揚!」

  這算是準備正式談條件了,台中為了能夠說動郗鑒,也可以說是誠意十足。到了郗鑒這個年紀,所考慮的無非此生功業能夠得到一個公允評價,家門之中能夠傳承不絕。

  台中開出的最高價碼,是郗鑒的長子郗愔先以徐州別駕兼任廣陵,最大程度保留住郗家在徐州的影響力。這已經算是極為超格的待遇了,雖然前有沈維周以弱冠之齡擔任豫州刺史,但那是因為有著紮實的盛大功勳。

  郗愔與沈維周年齡相仿,能夠全憑父勛便觸摸到兩千石的高位,而且能夠保證郗家在徐州的影響傳承有序,未來擔任徐州刺史,完全繼承父親名位都是機率極高的事情,這是時流中任何一家子弟都不能得到的殊禮待遇。

  台中相信,就算沈維周與郗鑒私底下有什麼約定,也絕對不可能開出這麼高的價碼。因為沈維周眼下還在一個高速的爬升期,更重要的是將權柄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只要接收了徐州,下一步便是最大程度的抹去郗氏在徐州的影響力。

  當然這些條件,都是需要通過接觸加深一步步放出,庾冰也不可能直接就拋出這一最終方案。

  然而郗鑒卻似乎對討價還價沒有興趣,只是望著庾冰說道:「既然說起江北王事闊進,季堅你又從都中來此,我倒想要請問季堅,不知可曾聽聞台內對於江北如今此態有何規劃?」

  聽到郗鑒這一問題,庾冰當即一愣,他也沒想到郗鑒不問家事而問國事。但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說實話無論是台輔還是庾冰自己,他們近來所關注重點都是儘快將徐州拿回,繼而對沈維周做有效鉗制。

  當然,如今大勢偏於江北,他們對此也不是沒有設想。但問題是如今江北收復地多在方鎮掌握中,他們也根本接觸不到第一手的翔實資料,往常自己閒談闊論尚可,但若真在郗鑒這種江北高位方伯面前賣弄,那無疑是自曝其短。

  但既然郗鑒問到,庾冰又不能不答,沉吟半晌後才說道:「王師大進,胡勢越虛,中興之態已是人所共知。自此以後,自然朝野內外都需併力向北,痛逐胡虜,光復舊國……」

  郗鑒只是垂眼傾聽,但心內卻是難免更加失望。說實話,他之所以要見庾冰一面,也是想要聽聽台中對於北面形勢的看法和策略,如果台中已經有了一整套的策略步驟,他也不反對將徐州再交還台中。

  畢竟淮南和台中的對峙太嚴重了,沈維周權勢太過熾盛,也的確是一個隱患。未來很難做到內外平衡,相攜共進。

  可是真正傾聽下來,他卻發現庾冰和其背後的台輔們,仍然只是在意於權斗,對於北面則止於誇誇虛言,根本沒有想好該要怎麼利用好當下這種優勢局面,達成晉祚的真正復興。

  庾冰雖然看不清楚郗鑒的神情變化,但也能感受到彼此間氣氛的逐漸冷卻,心中已覺不妙,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若真言道軍伍決勝,郗公面前我的確不敢妄論。但也有一點人世至理想與郗公分享,梁公才器如何,宇內已有公論,我是不敢非議其短,但驕態豈可久持?戰無長勝,勢無長盛,譬如去年新勝之後,梁公所為多有輕狂,終究年幼難免氣盛,若再無持於穩重者旁觀扶助,前功盡棄,豈是危言……」

  「丈人可在室中?大喜大喜,王師河北再傳捷報,諸將並進,再奪鄴城!」

  突然,廳室外響起一個大嗓門的吼叫聲,打斷了庾冰陳辭,而後庾曼之便如一陣狂風般衝進廳室中,眼見廳內情形,頓時愣了一愣,望著神情尷尬的庾冰滿臉狐疑道:「阿叔怎會在此?」

  庾冰聽到這話,臉色更是黑如墨染。

  郗鑒則抬起頭來,饒有興致捻須打量庾冰幾眼,繼而便仰頭大笑起來:「長民來得正巧,今日數喜臨門,你速命人備下宴席,我要款待尊府親翁。」

  第1041章 梁公歸都

  「謝士欣,真國士也!」

  河北的戰績傳回淮南,都督府上下也都盡作歡呼,長史杜赫更是連連作此喟嘆,大概心中也有幾分嚮往之念。

  這一次的戰事,對都督府上下都是一個莫大激勵,而對於轄區內外也是一個十足的震懾。王師各部都有所得,但若真小至個人,便是一舉奠定了謝艾在都督府中稍顯特殊的地位。

  淮南立鎮以來,屢有征戰攻防,也不乏大將單獨率軍征討、坐鎮於外。但若是上升到各部協調並進,達成一個相對複雜的戰略目標,這一類的戰事主導權始終握在大都督手中。

  倒也不可言之大都督不願將兵權下放,實在是淮南眾將本身也並沒有顯現出能夠獨當一面且協調各方的能力。可是現在,謝艾表現出了這樣的能力。

  都督府治土得到極大的擴張,人員構架也更加複雜,大都督也是急需真正的帥才以作分勞。謝艾的出現,恰恰補充了這一點空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