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些人大概也了解到此刻便到了決定他們命運的關鍵時刻,無論此前勢大與否、人望高低,眼下俱都淪為階下囚,也根本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哪怕心內對謝艾的翻臉無情多有怨恨,但為宗親部曲性命而計,也都不敢要強做什麼意氣之爭,一個個膝行上前,神態恭順而又悲戚。

  待到這些鄉眾首領們俱都被聚攏起來,謝艾才從席位上站起來行至高台最前方,臨高垂望下方那些匍匐在塵埃中的鄉眾首領們,先是長作一聲嘆息,然後才不乏悲愴道:「鄉情何以至此?人情何以至此?難道王道人倫,真的已經絕跡河北鄉土?羯國暴虐治世區區數年,竟能將我諸夏三代厚積至今的仁德忠義掃蕩一空?」

  「永嘉之世,胡禍華夏,聖道隔於天南,生民飽受戕害。我等王師義士,枕戈誓血,未有一日敢忘國讎家恨,未有一日敢忘諸夏血親沉淪胡虐!因此大恨,夙夜難眠,不敢閒坐,不養父老、不親妻子、不顧性命,宿雪飲風,興師北伐,只求王命再用於河北,王道再昌於天下,河北諸夏血親免於胡虐,再沐王恩!」

  「幸在蒼天垂憐,王臣英勇、王士用命,痛斬賊羯,屢戰屢勝。沈大都督雷霆之威,雨露之惠,因恐王禮久絕河北,生民多不習禮,因此命我等為將治民者不可急迫於眾,教令從緩,因於鄉俗而假便宜,約以三旗,從俗導善。」

  「結果鄉民以何報我?勾結賊胡,襲我邊戍,害我義士,亂我正氣,笑我仁懦!諸位都是此境鄉賢表率,今日我銜恨有問,諸夏之種是否絕於此境?何以將賊羯目若兄弟,將王師視作賊寇?往年大禍,我等將士未有一鐵加於鄉眾,而今北伐,先以仁義邀好鄉眾人望,何以鄉人如此報我?」

  謝艾站在高台上揮舞著手臂一遍遍的厲聲發問,高台下那些鄉眾首領們面色也都更顯苦澀。可以說他們在場之眾大半都是無辜,而謝艾此番也的確是明擺著借題發揮,但一方面是形勢逼人,另一方面也確有此事,這會兒更加沒人敢發聲駁斥。

  「門庭之內,尚有賢愚之別。何況河北之眾久受羯奴凌辱,鄉野養此奸邪之眾在所難免,但我諸多鄉眾仍是忠義滿懷,渴望王師搭救,渴望王道復興。使君受於大都督仁義之命,教我鄉眾緩受法令,恩德殊大,使人感激。但我河北忠義之眾,苦於奸邪所累,恥與奸邪共生,願受王教一統,不敢自絕法令之外……」

  良久之後,高台下才響起一個鄉眾首領蒼老呼聲。他們這些鄉眾首領們能從亂世掙扎存活,對於今次之禍又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思得。

  事到如今,再想游離法度之外已經是做夢,除非羯胡能夠兵威大熾直接反擊圍攻枋頭,將王師趕出河北。但若羯國真有此力的話,不至於連鄴城都被一再踐踏。

  事到如今,最起碼他們這些枋頭周邊民眾已經沒有了再作觀望的餘地,與其被以鋤奸之名圍殺,不如主動低頭,與河南之眾一體接受王命轄制。

  謝艾當然也不是一味的立威,在這些鄉眾首領俱都表態願意接受王命管轄之後,便又讓人將向儉的遺孤、一個半大少年拉到抬上來。

  謝艾上前一步撫著這瑟瑟發抖的少年發頂,語調不乏悲痛:「昔者孟母,擇善鄰居。汝父生於亂境,受於胡虐,不得不以殘暴為生,多積惡名。但感於王化之後,則自省舊錯,痛改前非,保境安民,成於忠烈。小子雖失怙恃,不必孤苦自傷,忠烈之後,王命自有嘉賞,仁義護你成才!」

  眼見謝艾當眾如此表態,在場眾人也都各生感慨,都覺得向儉這一次真是死得其所。無論是要維持所謂的王命恩德,還是穩定河北鄉眾人情,向儉的這個遺孤一定會有一個安逸的前景。

  第1040章 捷報頻傳

  江東的時局演變,從合肥兵變開始可謂是達到了一個真正的分水嶺。此前雖然各方並立,彼此之間也多有摩擦碰撞,但總體上還是能夠保證相忍為國。

  雖然時局中尤其是執政各家,對於沈氏的強勢崛起總有一股隱隱牴觸,但實際上也並未施加太多掣肘。否則縱然沈氏在江東根基深厚,也很難順暢的向江北調度,也就不會有沈維周中原大勝的輝煌。

  可是淮南軍在合肥問題上意外的強硬姿態,令得這種政治上的默契被打破。也讓許多此前還心存幻想者對沈氏進一步的絕望,就算沈維周眼下的確已經是無可取代的社稷柱石,但若完全沒有了節制,絕對是禍非福!

  但是眼下,沈維周並其所掌握的淮南重鎮正是聲勢正旺,如日中天。就算打壓沈氏已經成了時流中一部分人的共識,但誰若擺在明面上講,那就必然會被群起攻訐污作嫉賢妒能的奸佞,就算有什麼針對舉動,也只能更加內斂。

  所以這段時間,有識者都能感覺到時局裂痕越來越大,可是表面看來,江東局勢仍是一副內外協調、一派和氣的氛圍。

  對於時人這種陡增的危機感,庾冰也是感受頗為複雜。此前他對沈氏多有貶低,但這並未引起旁人重視,甚至被人譏笑作忘恩負義且功名不著、身位失衡的戾氣厭聲。

  現在事態發展,沈氏驕狂姿態彰顯無遺,一如庾冰此前所言。但庾冰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沈家大勢已成,尤其去年的那場輝煌,時論中幾乎已經超過中興之初琅琊王氏的名望。

  再想扼其勢力,要比對付早年的琅琊王氏還要困難得多。因為沈家如今在江東尤其是吳中的根基之深厚,已經不是時流中任何一家能夠比擬的。而沈維周在江北的勢力,也將要漸漸達到完全沒有制約的程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