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羯胡石虎的背信棄義,讓慕容恪剛有起步的人生蒙上了一層沉重陰霾。惡劣的生存環境讓遼地人更著重實際,同時人倫親情也多有淡薄。

  慕容恪早前因才幹而受到父親重視,可是當他因傷積病甚至不能縱馬疾行後,此前父親分撥給他的部眾便被兄弟們哄搶,甚至就連他母族資助給他的人貨都多被剝奪。而父親的關愛也因此戛然而止,並沒有阻止他的兄弟們。

  對於這一點,慕容恪雖然有些無法接受,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雖然他的才識沒有因此失去,但沒有了部眾擁戴,在妄求逞能的話,只會讓他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所以當入質的任務落到他頭上時,他根本無從拒絕,這是他身為慕容家子弟的宿命。他那位不乏英邁氣概的父親連肱骨之助的兄弟尚且不能相容,更不可能容許兒子違逆他的意願。

  慕容恪不乏沉靜謀略,面對如此逆境並未頹廢放棄自己,反而將此當作一個新的挑戰和際遇。雖然此一去他將再無自由,但安全性較之留在部族內可能還要更高。而且當下族中境況危急,亟待外力援助,對江東朝廷的依賴更高,他若能立足於遠國,自然便能增加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南來一路,忐忑之外,慕容恪也是不乏期待的。可是剛剛到達不久,現實便予他沉重打擊,剛剛獲得中原新勝、宇內幾無對手的淮南晉軍,壓根就不正眼施加他們這地處遼荒的慕容部。

  而且由於此行人員特殊構成,在見識到淮南遠遠超乎想像的繁榮後,隊伍內部已經發生了分裂,這一點單單通過肉眼便能判斷出來。

  對於許多晉人而言,暫居遼地本身就是一個權宜求存的選擇,骨子裡仍然看不起慕容家這一邊荒胡部,一旦在中原有了更好選擇,偏向如何自不待言。

  這一點,慕容恪沿途中便已經預料到,只是沒有想到衝擊來得這麼猛烈。可以想見,此行無論使命是否能夠完成,必然會有一批隨員選擇留在淮南,這根本不是他能阻止的。

  而像封弈等人,雖然也是晉人,本身便深得父親信賴重用,在遼地也經營年久,已經到了與慕容氏共興衰存亡的程度。

  所以這些人的忠誠無須懷疑,因為他們一旦選擇背叛,遼地過往經年的經營苦功必將化為流水,即便投靠江東,也絕不可能獲得足以補償損失的收穫,反而有可能因為這一份履歷而被嫌棄徹底淪為卑流。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就可以完全信任,最起碼對於慕容恪來說不是的。他甚至需要擔心這些人因為太心切於維護慕容氏和他們本身利益,而選擇中斷與淮南的交涉合作。

  一旦此行無果,封弈這些人各有自存之道,父親為了維持內部的穩定,也不可能追究他們的責任。而需要背黑鍋承受父親並族人求援無果怒火的,必然是慕容恪這個已經形同放棄的兒子。

  所以慕容恪必須要維繫住已經渙散的隨員人心,還要確保封弈等人不會反應過激而終止合作,順便讓淮南都督府正視這一次的合作。

  面對這一任務,慕容恪也知艙室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審視著自己,所以不敢沉默太久,思緒一邊快速轉動著,一邊舉起兩手擊掌喝彩,眸中湧現振奮之色:「殊大之功業,必待非常之賢能方可創建。大司馬賢名久傳遼荒,小子我深憾不能趨行以仰尊榮賢訓,大幸今日能與溫郎共坐聞此壯聲,才知人世大賢壯懷至此!」

  「沈大都督之名,我雖然只是邊野胡傖微類,但也聞名年久。觀溫郎如此卓然勝態,也可猜得大都督該是何等的雅風華才,冠絕當代。非以如此風采,安能包容溫郎如此賢流追從用事!晉世有此賢流匯聚並立,四野傖禍又何足為患,南北生民都可坐望太平啊!」

  聽到慕容恪如此盛讚沈大都督,並將自己姿態擺得如此低,艙室眾人反應各不相同。

  溫放之誠是不乏喜悅,畢竟好話誰不願聽,不過也因此對慕容恪更加正視起來。他跟隨大都督日久,講出什麼話會引發什麼樣的效果,心裡自然有數。彼此立場不同,這個慕容恪能夠講出這樣一番話,已經顯出其人的不同,更不可能是一個只知道阿諛奉承的人。

  至於封弈等人,則就有些不能淡然,他們正惱怒於淮南態度的倨傲,慕容恪如此高捧對方貶低自己,自然讓他們更加不滿。只是因為此前沒有開口,眼下也不便就此打斷慕容恪的話,畢竟其人名義上還是他們的少主,一旦過於不恭,反而自曝其短。

  慕容恪話語並未就此打住,繼續嘆聲說道:「天中所在,自是諸夏精華所聚,往年流落於劉、石賊眾之手,逆取天命,令人惋惜。諸夏生民迫於災難亡出四野,我父子兄弟並非賢出於眾,唯以忠義自立此世,不懼逆賊兇惡,勇進薄力以包庇生民活於邊荒。積事經年,數代繼力,不敢說大有所成,但也可自陳不負君恩民義。」

  聽到這裡,封弈等人臉色才略有好轉,這也是對溫放之的狂妄一點反擊,若說到救危存亡,慕容氏收容生民難眾無數的時候,不要說所謂的淮南賢流,就連溫嶠都還只是一個名微力弱的後進。

  慕容氏能以胡部為此壯義之舉,自然少不了他們這些北逃晉人的傾力相助。所以溫放之在他們面前雄言鑿鑿,實在是有些大言不慚。

  而那些尚在啜泣之人聽到慕容恪這麼說,也是頗有訕訕之意。他們能夠保全於禍亂之中,自然也是多受慕容氏的恩惠,結果現在一味感慨淮南大治繁榮,實在是有點忘恩負義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