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眼下江東的豪富還僅僅只是建立在過往閉塞環境下數代乃至十數代人的漫長積累,大量沉澱財富被攪動起來浮於市面上,因此才造成了如此的繁華。但是講到真正的底蘊,如今的江東較之中原還是差了太遠,這並不是短期內能夠彌補的。

  而沈哲子一路高歌猛進,無論他願意與否,都必將成為南人躍入中原的最強前鋒。能夠在中原站穩腳跟,這是任何頑固自守的江東門戶都不會拒絕的,所得不僅僅只是當下,更是長久。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沈哲子也不願意將江東人、物大量調集北上,他還是希望能夠對江東進行更加深層次的開發。但眼下人、物的匱乏,令他不能南北兼顧。

  對比以論,北方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像是淮南軍僅僅之攻破了鄴城,便所獲百數萬生民。至於其他地方,人口分布或是不及鄴城稠密,但總量之大肯定要遠遠超過。

  因此,看似石虎眼下龜縮襄國無力南來,但南面若稍加放鬆,其人爆出十數萬兵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而沈哲子想要穩定住目下的成果,便最起碼需要三五年的光景。

  這並不是說能力互有長短,而是根本目標不同,沈哲子的目的是掃蕩寰宇,奠定一個盛世雛形,徹底走出五胡次第而興、南北分割數百年的悲愴循環,而不是像那些胡虜一樣逞凶於眼前,只求十幾、數十年的風光,乍起乍滅,只會給世道以更大傷害。

  所以,沈哲子一直保持著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節奏,像大手筆收納百數萬的游食難民,已經算是輕狂冒進。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暫時放棄江南的深入開發,將人力、物力集中於更容易恢復元氣的中原地區。就算未來江南潛力無限,遠邁中原,並不是如今的他能夠寄望的前景。

  第0992章 少年壯行

  都督府下各項產業的出售尚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誰家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所以市場看似喧鬧,但是真正的大宗交易對象仍在保持觀望。

  不過就算是如此,單單其他方面所集聚起來的財貨已經足夠渡過眼下的難關。當然其中大多數收入都還只是帳面上的數字,需要一個過程去逐步落實。

  但這並不意味著短期內都督府就無財貨補充,眼下在淮南六郡之間各個倉邸里就儲存著大量的物資。在這樣一個年代,物流可以說是商貿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元素,直接決定了成敗盈虧。

  水運毫無疑問是最為省力便捷的運輸方式,所以絕大多數往來於淮南的商賈們,但凡有條件,都會在夏日水盛時節將物貨大量集運於此,租賃鼎倉下屬的倉庫將貨物存儲起來。

  雖然需要支付不菲的租金,但如此一來,既可以賺取夏、冬之間貨物的價格差,又能節省冬日運輸的高昂成本。與之相比,區區一點租金實在算不了什麼。

  直到目前為止,商貿都是都督府的支柱產業,所以沈哲子也是極力維持都督府的公信力。哪怕面對這樣大的難關,都督府幾乎家底都被清光,仍然沒有主動動用那些商賈們存儲在淮南的商貨。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還沒有被逼入絕境,若是真的完全無計可施,那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先挪用了救急再說。命都要沒了,誰還會考慮信用高低!

  無論如何,都督府在這方面所謹守的原則性,還是給時人帶來了極大的觸動。此前那麼多人參加八公山集會,也是不乏人想要窺望都督府是否有強征他們所寄存物貨的打算,以此來判斷值不值得與都督府繼續加深合作。

  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儘管都督府有動用他們物貨的打算,但卻是一種互惠互利的方式來進行。可以說在保護商賈利益方面,當下沒有任何一方勢力比淮南都督府做得更好。

  雖然時下的氛圍是無官不商,沒有官方背景,想要越境商貿那完全就是在找死。即便一兩次無事,那也是賺的賣命錢。但是商賈們所擁有的背景,在面對官方時仍然處於絕對的弱勢。除非背景強悍到如沈家這般內外把持,既能高居台輔執政,在外又執掌強大兵權。

  但即便是如此,沈家在其他地區的商貿活動仍然是以和氣生財為主,對於地方上也要打點到位。強龍不壓地頭蛇,不是說壓不過,而是沒有必要,遇事俱都強硬對待,本身已經失去了商貿的原本意義。

  都督府如此堅持原則,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在選擇交易方式的時候,大多數商戶也都使用穀米之類淮南眼下緊缺物資來支付。就算交易還沒達成,許多人也都表示都督府可以提前借用。

  單單這種態度的表示,便極大程度上緩解了淮南的燃眉之急。單單在六郡之內,尤其淮南本郡和汝南,淮南便輕鬆籌措到一百三十餘萬斛的糧食。

  之所以會有如此收穫,那也是因為糧食本身就是通行各方的緊俏商品,且存儲期較長,而且本身便是一種重要的支付媒介。

  如此再加上徐州、荊州的援助次第到位,包括淮南本身各屯區的糧食集中起來,在沈哲子回到淮南將近二十天的時間裡,淮南已經集中了將近三百萬斛的糧食!

  雖然相對於北面所需的龐大缺口,這將近三百萬斛糧食也僅僅只是一小部分,但最起碼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如此一來,便有足夠的時間能夠等到後續各方糧食陸續到位。

  進入了十一月,淮水兩岸最大的主題便是糧食。大量車船穿行於道途中,哪怕越來越寒冷的朔風中都飄蕩著一股穀米香氣。糧食是穩定人心的不二法寶,在這樣的氛圍下,淮南想亂起來都困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