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充分領教到沈維周的跋扈之後,諸葛甝等也不敢奢望更多,就算淮南都督府沒有官面的接待,最起碼也該允許那些當地鄉宗宗主前來拜見淮南王吧?

  正如諸葛甝所言,宗王過江而來,目的地又是名義上的封國,但卻遭遇如此冷待,那麼這淮南究竟是王命治土,還是他沈氏家宅私邸?

  聽到諸葛甝這軟中帶硬之語,刁遠苦笑一聲,不知該要怎樣回應。他這個人本就不具高才,所夸者唯有恭順而已,否則不至於這麼多年還只在公主府擔任家相。要知道就連早前的同僚任球,都因長袖善舞而被沈司空調用入台任事。

  聽到諸葛甝這麼說,其他眾人也都有些不能忍耐,紛紛開口訓斥刁遠,抒發內心不滿,或是藉此討要更多物用。淮南如此輕慢他們,他們自然也要胡鬧一番。

  因為淮南王缺席,所以東萊劉胤便坐在了廳堂上首。他如今早已年過五旬,以其資歷論哪怕擔任方伯之用都綽綽有餘,如今只是作為淮南王的掾屬之首,的確是有幾分屈才了。

  但也正因此,他比席中這些年輕人們更多了幾分歷事練達,心知再怎麼為難刁遠這一區區家臣也根本無補於事,不過意氣之忿而已。

  所以一路上他也少有表態,如今已經漸近壽春,眼見事態仍無轉機,待到眾人發泄一番之後,才對刁遠說道:「我等今次隨王北行,本身倒也不具詔用,只是有感於梁公壯功,想要一覽王師威盛姿態。順便梁公若有所用,也都不辭拾遺小助一二。」

  「本身並非惡客來訪,也都不敢因私行而害公務。既然鎮內如今諸事繁忙,那也不便急於入鎮叨擾,正可趁此時機陪伴大王遊走鄉野,審察封國事務。待到梁公有暇撥冗,再往壽春相見便是。」

  眾人聽到這話,眸光不免一亮。是啊,既然淮南並不待見他們的來訪,他們又何必急於湊上前去被打臉。

  由於此行沒有正式的詔命在身,所以他們遭到淮南如此冷漠對待,但也正因為此,他們的行程也都有自由發揮的餘地,既然都督府不歡迎,那麼乾脆不去了。屆時一行近千人就這樣繞著壽春城周圍招搖過市,看一看會是誰先著急。

  反應過來這一節之後,眾人便紛紛發聲附和劉胤所言,心內也不由得感慨畢竟薑還是老的辣,他們此前只是執著於正面的交涉力爭,卻沒想到繞過正面從側面突圍。劉胤作為歷事三朝的老臣,的確是有其非凡之處,輕輕一轉,便將被動的局面化為主動。

  如此一來,受困的便不再是他們。甚至如果淮南都督府不能擺出相匹配的禮節場面,他們都不會低頭,要讓沈維周感受一下被逼迫為難的滋味!

  刁遠本就不具備應變的急才,被劉胤並眾人這麼一擠兌,更加不知該要如何回應,只是點頭應聲表示一定儘快將此言轉告大都督,然後便匆匆離開尋人歸鎮報信。

  「這老奴七情上面,慌不擇路狀,實在是令人發噱!」

  待到刁遠離開後,同樣坐於席中的庾希便冷笑說道,毫不掩飾輕蔑姿態。其實他家堂兄弟幾人都在淮南任事,本不必和都督府鬧得那麼僵,但不巧的是他父親庾冰久為沈氏打壓,都下賦閒經年,直到近年來隨著皇太后念及親誼,才漸漸有所好轉。

  耳濡目染下,庾希對於沈維周自然乏甚好感,尤其如今在自家子弟中時譽才名微弱,更覺得是沈維周刻意為難他。否則就算是比不上大伯長子庾彬,也該能與庾曼之平分秋色。可是現在甚至就連庾條之子庾怋,較之他都要更加為人所知。

  「終究還是劉公妙論得算,如此一來,倒要看沈維周要如何收場!」

  諸葛甝也低哼一聲,打算藉此機會好好為難一下沈維周,畢竟他因責任感太重,所以一路行來也是飽受壓力。

  聽到這些年輕人們頻頻誇讚稱許,劉胤只是淡淡一笑,也並不覺得如何自豪,眼下被為難住的僅僅只是沈維周麾下一不得重用家臣而已,實在不值得高興。

  至於這些年輕人們喜形於色的模樣,更讓他頗感索然無味,甚至隱隱因為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還與此等人物混於一處而多感羞恥。

  且不說這些淮南王屬官們打算如何,刁遠退出後便派人快馬換乘,疾行北上,當抵達壽春的時候,已經到了深夜時分。

  此刻沈哲子還沒有休息,正與僚屬們商討稍後設宴接待江東賓客、索求物援事宜。

  信使抵達都督府後便直接引到了議事廳中,待到聽完其人講述,在場幾人臉色難免變了一變,都覺此事變得有些棘手。單單淮南王北上入鎮,便在鎮中引起了一番人心動盪,若是過城不入,只在郡中遊走的話,不知又會生出怎樣變數。

  沈哲子聽完後,只覺得不勝其煩,略作沉吟而後問道:「淮南王儀駕屬員多少?」

  「羽葆、班劍、扈從、僚屬部從之類,合共一千六百人等。」

  信使回答說道。

  「那就由其遊蕩,淮南王巡察封國,本在情理之內,若是阻止,反倒逾越。但都督府未受詔命,不敢以物私暗結宗邸,傳令周邊,粒米不予!」

  沈哲子沉聲說道,居然敢以此威脅他,真是不知淮南何人做主。

  「如此只怕有些不妥吧,在公在私,淮南王畢竟……」

  席中庾彬聽到沈哲子仍是如此強硬態度,一時間倒有些不忍,不願見姻親成仇,便開口道:「淮南王本身沉靜雅度,應該不會如此作想,即便有所行差,或是群下攛掇。不妨由我趨行拜見,向淮南王陳述事務繁忙,淮南王應該會有理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