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今次在壽春公開露面,的確會給郗鑒帶來一些麻煩,但就算他不這麼做,想要置身淮南與台城的糾紛也絕無可能。如今世道中只有這幾股力量,台城想要制衡沈維周,單憑一些小動作已經很難,勢必要尋找強力方鎮來支持他們,除了徐州他們又能選擇何人?

  但且不說今年以來兩鎮合作更加密切,單單此前沈維周便對徐州各方羈縻以施加影響,而且淮南本身的實力也是急劇擴張,郗鑒並不認為徐州還有制衡沈維周的作用。

  更何況此前他早已經引狼入室,若還陪著台輔諸公瞎折騰,未必收效且不說,說不定還要連自己都給賠進去。

  還有比較重要一點,那就是郗鑒並不認為在邊事方面,江東還有人能夠做的比沈維周更好。到了他這個年紀,難免會有私計,但私計之外,同樣不能罔顧社稷前途。而如今,能夠為社稷代言者,更多還在於沈維周。

  所以既然已經無可避免,郗鑒索性乾脆亮明自己的態度,完全站在沈維周這一邊。雖然兩鎮比鄰,往年這小子挖起他牆角來毫不手軟,但這麼多年來,對於沈維周這個人品性如何,郗鑒自認還是能夠看得清楚,是一個值得託付之人。

  聽到道路兩側那些轟然不絕的歡呼聲,郗鑒也是多受感染,笑語道:「今次王師北伐,我是老病難行,深感遺憾。今次也想從維周你這裡多聞細節,略補遺憾。」

  沈哲子自無拒絕道理,聞言後便也微笑頷首,便從三月出兵開始,將北伐詳細過程,一一向郗鑒講述一番。有郗鑒這樣一個久事邊鎮的重將作為聽眾,也算是稍稍滿足了他一直按捺的炫耀之心。

  第0976章 雲泥之判

  「百萬生民吶!」

  同樣是身臨高位,又久事戎旅,郗鑒自然能夠體會到這區區幾個字當中所蘊含的沉重意義,一時間神情都略顯迷惘,只是口中一遍遍的念叨。

  戰爭打的是什麼,或者說社稷根基何在?那如草芥一般微小的生民,涓滴成流,百川歸海,他們才是華夏生機元氣所在。尤其對於偏安江左的晉祚而言,生民多寡更是關乎存亡。

  往年郗鑒或還覺得流民聚嘯成患,又不遵從法令約束,為此苦惱不已。但是隨著大片領土的收復,便更加意識到人口的可貴。

  單以徐州軍論,其實他們過往幾年包括今年的事功同樣卓著,收復徐州全境,包括青州、兗州。但其實真正的實力,並未因此激增,凡而由於需要控制的疆土太大,分兵駐紮,不得不背負沉重的負擔。

  郗鑒不是沒有動念收納難民,但徐州的底子擺在那裡,很難做到大規模的收容難民。所以比較現實的應對方法應該是,軍隊主要集中在一些戰略要地比如彭城、泰山這樣的要塞地點,至於其他更廣袤的疆土,則就需要擄掠而還。

  所以南渡以來,雖然徐州始終處於對抗羯胡的最前線,軍勢有漲有消,但即便是有進,也很難將成果鞏固住。久而久之,徐州一眾將領們也就不再執著於城地得失,每次用兵都需要考慮擄掠所得這一因素,雖負王師之名,但較之奴軍已無太大差別。

  像沈哲子這樣一口氣收容過百萬的生民,郗鑒真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由衷的欽佩沈哲子的氣概,不獨兒輩莫及,就連他自己也是自愧不如。

  至於這當中所蘊藏的兇險,郗鑒自然也能深有體會。這種事如果容易做的話,往年江北任事者何至於那麼保守,要讓沈哲子一個後進專美於前。這當中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前功盡毀,乃至於粉身碎骨!

  「時人不乏妄論維周你恃功而驕,恃武而橫,但只憑此等壯舉,中興以來所謂賢能,全都不及維周遠甚!」

  以往郗鑒對沈哲子也是多有稱許,但像這麼高的評價,卻是第一次,也是由衷的肺腑之言。這種事情,沈哲子本不必做,單憑他過河痛擊石堪,旋而收復河洛,此等功業,已經足以一生受用,哪怕千載之後史臣秉筆以論,也要盛讚壯闊。

  但在已經取得如此功業的情況下,沈哲子仍能不滿足、不畏難,主動攬下如此重擔,便可知其人胸襟格局,遠非時下所謂群賢能論。

  「我如此斗膽忘形,歸鎮以來,已經多為道暉兄等同僚痛貶。郗公盛譽如此,倒是讓我受寵若驚。若那諸多生民都能得以妥善安置,我倒也不懼居功。但眼下是功是過,仍難定論。今次難關,還要仰仗郗公等賢長多多相助啊!」

  沈哲子苦笑一聲,倒也並不隱瞞自己當下的困境,這本就是他邀請郗鑒前來的原因之一。

  「關乎百萬晉民生死,維周你即便不言,我又怎麼敢置身事外。今次隨行三十萬斛穀米,希望能解燃眉之急。稍後再歸徐鎮,我也會盡力使人籌措物用。不過徐鎮狀況終究與淮南有異,於此也不敢過分樂觀。」

  郗鑒鄭重點頭說道。

  說話間,一行人便抵達了都督府。而都督府外那車水馬龍的盛況,又讓徐州眾人們半是羨慕半是嫉妒。

  郗鑒畢竟年邁,舟車勞頓,沈哲子也並不急於就正事進行討論,先將徐州一行人安排在都督府內,給郗鑒留出時間來休息養足精神。一直到了晚上,才擺起接風宴正式宴請郗鑒等一行人。

  這晚宴雖然規格不低,但也並未牽涉太多人等,只是兩鎮官員們齊聚一堂。畢竟郗鑒今次來壽春,往嚴重了說那是私自離鎮,方鎮勾結,在中樞強勢的情況下,言之意圖謀反都不為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