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封弈聞言後便垂首道:「遼東公並無與大王交惡之念,大王何以敵視。更何況眼下河南兵動,大王若……」

  「遼東公?哪一家的遼東公?我可是聽說,慕容儁屢屢派人往南,南賊卻至今未有明封。而且沈維周那小貉子,更是屢屢派出舟船資助慕容家逆子,又勾引大量晉眾南歸。此子驕狂兇橫,連我河北國人都不目在眼中,區區遼地慕容雜種,你道他會善待?」

  石虎聞言後便冷笑道:「我也不與你虛言,速速歸去傳告慕容儁,來日我將於南賊戰於河北,他若肯遣眾助我,不必再望公號,封王未嘗不可。但若存念觀望,待我了結南事,必殺其山水之間,一如段氏孤魂!」

  第0935章 鐵血定亂

  八月之後,黃河流域氣候變化已經極為明顯,雖然白天裡仍然炎熱,但是到了夜晚,氣溫便降低許多。

  晝夜溫差極大,也更讓人感受到目下所處的這個小冰河時期對氣候的影響,北方要比南方更加嚴重一些。而隨著氣溫的降低,久旱多日的河北終於迎來了幾次降雨。

  這一輪降雨對於尋常民眾而言自然是好事,正好可以搶播一輪作物,趕在寒冬到來之前收穫一茬。但這一點生機也僅僅只是存在於理論上,因為眼下河北的局面,實在讓人看不到一絲能夠安居樂業的希望。

  喧囂年久的羯國內訌終於落下了帷幕,困守襄國的程遐等人最終被石虎擊敗,原本襄國重臣當中自程遐以下足足百數名包括其背後親宗,盡皆伏誅。至於程遐所扶立的少君石大雅,也直接被石虎圈禁廢黜。

  最終石虎還是沒有選擇直接僭制,而是在先主石勒陵寢前正式扶立南陽王石恢繼承大統,而石虎則以丞相、大單于為號,總督內外軍政事務,只是王號仍未改換。

  這也實在是難免尷尬,石趙國地本就是諸夏趙、魏舊國,趙已經成為國號,而魏王之號早被石堪所取。雖然眼下石堪已經完全落敗,且舊魏之地多為淮南軍所得,這一王號眼下而言本就有幾分不祥,兼之石虎性情也不願拾人牙慧,索性乾脆不作改變。

  畢竟少主石恢只是一個純粹的傀儡,時人也盡知來日石虎必會取而代之,不過是眼下因為有淮南強敵在側,才不得不暫作按捺。

  執掌襄國之後,石虎所作第一件事便是下詔召集六夷甲兵,要集眾南攻淮南軍,奪回鄴城,盡復河北之地。

  一時間,不獨襄國附近風起雲湧,就連更北方也都頻有聲音發出,除了原本就在石虎軍中的一眾雜胡義從以外,燕代之地也都多有胡部相應。代主拓跋翳槐親率三千鐵騎南來助戰,遼東慕容儁也派兩千騎以其兄弟慕容恪為將南來。

  這兩胡部已經算是北方名列前茅的勢力,當他們明確表態支持石虎之後,其餘大大小小的部族也都少有敢於不尊號令,或助於甲士,或助於牛馬。

  很快,襄國便聚集起號為三十萬的龐大軍隊,一時間石虎在河北的聲勢也達到了極點,成為公認能夠中興羯國的唯一之選。

  相對而言,南面的淮南軍聲勢就弱了一些,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和宣言。當然他們也根本不需要再說什麼,單單強悍進入河北,全殲石堪所眾,同時奪取鄴城這幾點,便足以彰顯淮南軍之強盛以及勢不可擋。

  說起來,石虎之所以在這麼短時間內便營造起如此龐大聲勢,相當一部分原因也要感謝淮南軍的壓迫讓那些雜胡們頗有唇亡齒寒的危機感,因此才聚集在石虎身邊。

  黎陽一戰結束後,沈哲子自然不再逗留於河南酸棗,而是北行進入黎陽。黎陽這裡也成為淮南軍在河北的大本營,聚集淮南軍將士將近五萬之眾,另在鄴城等地又有數部分師。

  三月北進,八月黎陽大捷,長達半年的辛苦作戰,淮南軍可謂碩果纍纍。首先便是豫州全境盡皆收復,原本盤桓在陳留郡內的陳光亂軍也消亡。其次便是兵進河北,收復汲郡、魏郡等大片河北失土,直接兵指羯國首都襄國!

  尤其是後者,乃是永嘉之後王師絕無僅有的大創舉,王師戰旗時隔十數年後,再次飄揚在河北之地,而且還是以前所未有的強悍姿態!

  沈哲子抵達黎陽後,並沒有急於公布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唯一軍事上的行動便是以騎兵繼續增援鄴城,下令以鄴城為中心儘可能多的安撫招募河北晉民並雜胡之中心向王道者。

  經過長達半個多月的梳理匯總,黎陽一戰的戰果也總算整理出來。不算物用,單單在黎陽所俘獲的軍民便達三萬餘眾!這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河北丁壯,晉、胡參半。

  趁著黎陽大捷震懾之威尚是濃厚,沈哲子直接下令將這三萬餘名俘虜分批次第運回河南,同時傳令後方速派民政官員北上,在豫兗之間新復土地上草創屯耕。

  淮南軍如此強硬舉措,在俘虜之中也引起強烈牴觸。大軍集結時他們不敢為戰是一方面,但若強逼他們離鄉背井又是一方面。

  兼之那些臨陣投敵者在於淮南軍稍作接觸後,並沒有獲得相稱的待遇,心裡難免會有落差,不乏人想要煽動俘虜作亂。

  所以在這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黎陽大營大大小小騷亂頻有發生。然而沈哲子卻不是石堪那種從善如流的脾性,對待這些騷亂,無論參與者何人,唯有一個態度,那就是鐵血鎮壓!

  原本黎陽一戰雙方戰損陣亡都不算多,但是在這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三萬多名俘虜因為捲入騷亂而被殺的,多達近萬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