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本他們還以為,敵軍縱使不敵,最起碼也能支撐一段時間,一段惡戰是免不了的。可是卻沒想到,剛一靠岸所面對便是敵軍全面崩潰的混亂場面。

  如此一來,這些缺少經驗的年輕將領們因為各自應變能力高低不同,所作出的應對也都不盡相同。

  有的將領按照原本戰術安排,不管敵軍如何狀態,下令攢射清理出一片登陸空間,搶占制勝要地。有的則望著堤岸上那些黑壓壓跪成一片的敵軍將士們,猶豫著該不該即刻納降,忙不迭派兵向後方請示。

  也有的則快速反應過來,不待戰船靠岸,便直接放板泅渡登岸,快速抓捕岸上那些驚慌失措的敵軍將士,拷問訊息同時控制岸上那些敵軍中身份、地位不低的將領。

  淮南軍的應對混亂只持續了一瞬,後陣中督戰將領們很快便乘快舟抵達最前方,首先騰出幾艘船隻將近堤那些請降敵將們盡數驅到船上,第一時間拿到黎陽大營準確完整的情報。

  然後便是毛寶親率五千卒眾換乘小船,直接衝過敵軍所挖掘的河渠,撲向大後方存放輜重械用等物的黎陽城池。此時城內已經有幾千亂軍聚集,但彼此也是各自為敵,互相哄搶。淮南軍自水營直接衝進黎陽城內,城內亂軍不能強阻,而後便是大規模的翻城出逃。

  此時,渡口處淮南軍也開始大規模登岸,近萬精兵控制住黎陽津,分別占領幾座大營中重要的營壘,至於騰出的舟船,則用來將一部分率先投降的鄴地將士載運送回磽尾河洲暫時監押。

  至於那些仍在營壘中的將士,棄械之後盡被驅入幾座空蕩蕩、已經被拆除得僅剩圍牆的大營中。然後便是收撿械用、營帳之類,短短几個時辰之內,整個大營便被拆除了將近一半,諸多收繳械用,俱都被堆放在那些空地上等待清點。

  在淮南軍接收大營的過程中,路永始終率領一部水軍在津口鎮後,同時派船速速返回調運騎兵隊伍過河。亂軍易動難安,短時間內絕對不能穩定下來。眼下貿然登岸追擊,機動性欠缺、收效甚微不止,還極有可能遭到亂軍反噬撲擊。

  從黎明發起進攻,一直到夜深時分,整個黎陽大營的接收仍未完成。但哪怕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勞碌,淮南軍士氣仍是高亢,一如大營周圍那些沖天火柱。

  一些年輕的將領們和尋常士卒,尚還只是有感於淮南軍的戰無不勝而自豪滿滿。但像是路永、徐茂等親身經歷過永嘉之禍,親眼見識、親身領略到匈奴、羯胡是怎樣的氣焰囂張、禍亂神州的宿將,感受則更加深刻,乃至於生出些許迷茫。

  他們這些人,人生旅程已經過半,回首這半生經歷,究竟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往年被胡虜暴擊痛追,背井離鄉、遠遁千里的是他們,如今率軍北上,攻必勝、戰必克,以厚重銳武之軍勢,直接壓垮數萬賊眾大軍的,也是他們!

  這個問題,似乎很複雜,又好像很簡單。前後對比,差異好像只在於他們追隨了一位永遠不會讓人失望、能夠讓每一個人的努力能夠得到豐厚回報的主公。

  然而為何都督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是真的想不明白,也無須為此勞心,只要踵跡追隨,未來必將走向一個個更大的輝煌!

  後半夜,韓晃所率領的五千騎兵抵達黎陽津,在大營中休養了幾個時辰,待到戰馬消除了渡河所帶來的不適後,便向黎陽以北發起了席捲掃蕩!

  配合騎兵行動的,乃是淮南軍各路水軍,沿著一些河流支道,快速向周邊進行滲透。諸多遊蕩在郊野的潰卒,包括左近一些鄉眾們俱都被驅趕出來,被舟船源源不斷的送回黎陽大營。

  蕭元東成為淮南軍督護之後,在此次追剿中自然也參與其中,他選擇涉過衛水稍顯荒僻的一片區域,這裡因為遠離水道,並不能最快捷的退回鄴城,因此向這個方向潰逃的敵眾並不算多。

  之所以選擇這一片區域,也是在發揮高風亮節,將更多軍功讓給那些運氣不算太好的朋友們。

  畢竟在這一場戰事中,他所部人馬收穫已經不少,在黎陽之戰前便早已經鎖定一樁大功,不獨自己被拔用為督護,麾下將士們也已經確定將會有幸列入第一批軍功授田的名單。

  而且都督已經明確表示,在這正場戰事完結後,將會再建立一支有獨立作戰權的軍隊,交由他統率,成為名副其實的督護。

  所以蕭元東肯讓出主要的獵功區域,也是存念交好各軍,等到那支軍隊正式組建的時候,才好得到其他將領們配合推薦勇卒,最快形成戰鬥力。

  但有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又或者說運氣這個東西簡直無解。當蕭元東率領他所部兩千騎兵在向衛水西側清剿時,一路都有斷斷續續的敵蹤痕跡,沿途收撿了數百名潰卒,而後便循著蹤跡追進了一片丘陵中,而後便在一條山澗轉彎處發現了近千名敵卒。

  蕭元東雖然不乏高風亮節,但湊到眼前的戰功也絕不能置之不理,當即便率軍包抄,直接將這一路敵卒圍困在了山澗這裡。

  「莫非天要我亡於此處?」

  隊伍中,鬚髮雜亂的石堪望了望山澗對面那些淮南騎士們,臉上充滿了挫敗和絕望:只要一個時辰,只要一個時辰就能穿行過這片丘陵,然後抵達枋頭附近,那裡有一個飼養戰馬的牧場,可以在那裡獲取戰馬繼而奔向枋頭,與枋頭的郭榮匯合,再覓生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