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便是祭拜江統等圉城名臣,而且不只是祭拜,更要立祠感懷這些華夏先賢的風骨和事跡。沈哲子就是要將這些人進行某種程度的神話,一方面更加擴大他們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則是讓他們脫離凡俗的層面,將他們與當下活生生存在的後人們分隔開。

  眼下是一個信仰混亂的年代,蕃教東來,與其再去為難那些和尚們費盡心機的漢化融合,沈哲子覺得不如扶植出一批本土的偶像信仰。而且有了一個忠義表里的統一價值觀,最起碼日後再控制起來,意識形態上不會有太大的衝突。

  當這些事務忙完之後,沈哲子也就沒有太多時間再逗留在圉城。臨行之前,對於陳留戰事後續如何,他也做出了一些調整,不再強求速戰速決,對於陳光的亂軍主要是以震懾圍困為主。留給韓晃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內,絕不容許陳光的亂軍成建制的突破淮南軍眼下所設置的防線。

  這並不是沈哲子放棄對陳光亂軍的圍剿,眼下的事實是從速解決已經難有契機。既然如此,沈哲子也就不再將太多精力留在此處,而是提前發動對滎陽的收復,占據黃河水道渡口,謀求與石堪決戰。此前他太追求一個平穩,想要心無旁騖鎖定勝機,但目標太明確,反而讓淮南軍有些束手束腳。

  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沈哲子覺得如果言道準備不充分,石堪絕對比淮南軍還要更差一些,最起碼淮南眼下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江東大後方,這是石堪所不具備的。而且此前青州一戰,石虎的軍隊也是明顯的收縮後撤,這像是與晉軍打了一個配合,主動收縮兵力全力進攻襄國。

  如果襄國那裡已經決出勝負,無論哪一方獲勝,對於石堪都不會太友好,屆時必然會是一個腹背受敵的局面。所以,石堪也肯定要趁著襄國戰爭結束前而爭取一個退路,其人發兵向南已經是一個沒有懸念的選擇。

  既然如此,與其再給石堪留下一個充足的備戰時間,不如直接歸於淮南軍的節奏,提前挑起戰爭。如果能夠在主戰場取得突破,那麼像陳留這種局部戰場也就不會再有多少僵持的餘地。

  第0893章 北上滎陽

  密縣地處滎陽,嵩山東麓,永嘉之際,中朝司空荀藩曾經於此組建行台,旋起旋滅,至今已經了無痕跡。

  如今的密縣,並不從屬於世道中哪一方,境中也並無太過強勢的哪一方勢力,鄉民們散居在山水河澤之間,彼此互無統屬,偶爾有不耐寂寞的丁壯們忍受不住貧苦生活,被鄉中豪武之類號召集聚起來外出闖蕩,或是就此一去不回,或是灰頭土臉狼狽歸鄉。

  此處既非要津,也非名邑,除了偶爾過境的匪寇侵擾之外,竟然能在這亂世中保留幾分祥和。

  縣境中有一座矮丘,矮丘下山溪潺潺流淌,澆灌出一片面積不算太大的沃土,田野中有離離菽苗,傍丘處則聳立著十幾戶簡陋的屋舍,屋舍前籬笆圍牆裡散養著一些雞鴨豚犬。

  農田裡有些農夫刈草澆苗,坡壟上有農婦席地而坐,雙手靈活的編織著漚好的麻絲,不遠處的樹林裡,則有孩童跑動在草叢裡採摘著漿果塞進口中,果皮咬破後那酸澀的汁液流淌出來,孩童那稚嫩的五官都被酸的皺成一團,瘦弱的身板酸得止不住的打擺子,但當視野中再出現那些艷紅熟透的漿果後,仍然忍不住故態復萌,採摘來丟進口中。

  然而在這祥和表象之下,卻有一種不尋常的悸動在滋生醞釀。鄉人們在勞作閒暇之餘不乏閒聊,語調中自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憂慮。

  「知不知,昨夜東鄰阿四夜中上溪沖涼,竟在溪里撈出一個泡腫的人頭……」

  「是,那阿四還道是山鬼出遊吃人被他撞見,到現在嚇得不敢出門。」

  「難怪難怪,我昨夜擔水歸家,總是叫嚷個不停,這幾日熱到舌頭垂長,也不肯喝一口溪水,都快渴死了……」

  議論聲中,眾人便忍不住望向那被小渠引流入田、看去仍然清洌的溪水,心內各生不寒而慄之感。

  「只怕未必是山鬼作怪……」

  一名望上去四十多歲,骨架高大,皺巴巴臉龐上自有一股愁苦之色的農夫嘆息一聲,望著溪流上游怔怔出神。其人左手斷了兩指,下巴上還有一道鼓起的疤痕,似是刀傷癒合後留下的痕跡。

  聽到此人這麼說,眾人臉上紛紛變色,俱都湊到這農夫身邊,滿臉的忐忑低聲問道:「阿兄,莫非你是看出什麼不尋常?」

  「是啊,阿山,咱們莊上只有你早年外出闖蕩過,識見最廣,莫不是有什麼惡事臨門?」

  這莊上十幾戶鄉人都為何姓,那個身上有疤痕的農夫何山年輕時也曾外出闖蕩,後來滿身傷疤返回,就此在鄉中娶妻生子,閉口不談外事。

  此時見眾人俱都圍過來,其人臉上便流露出追憶緬懷之色,漸漸地額頭已經沁出冷汗,片刻後驀地一嘆,指著矮丘說道:「不好說,不好說……過幾日農閒,大家還是隨我上山,咱們先弄一處隱蔽藏身吧。」

  說著,他便扛著木鎬往家中行去。

  這一答案自然不能令人滿意,鄉親們各有怨色,不乏更年輕些的丁壯已經忍不住冷笑出來:「阿叔外出遭了難,已經駭破膽量,到底發生什麼事,只怕他也不知!」

  這正在這時候,丘陵北面一駕牛車向此處行來,牛車上有一老農並兩個年輕壯力。其中一個年輕人拉著老牛,遠遠便對鄉人們招手,口中則大吼道:「大禍、大禍!我們隨阿公上北溪換鹽,北溪劉氏堡已經不見,內外都是血氣,全莊好似死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