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家雖然並未再有名著當時的出色人物,但鄉土根基卻是不淺,比如圉城附近的高氏陂以及陂澤中被淮南軍所占據的高氏堡,便是以這個高家姓氏而命名。這個陳留高氏,也是陳光在陳留郡中主要的支持者。

  江虨本身就是圉城人,對於這個同鄉望宗本就不陌生。聽到沈哲子笑語,他便不乏感慨道:「家中父執與高君先人不乏交誼,幼來便有所聞,可惜如今世道殘亂,鄉情久遠,通家之好竟然見面不識,實在令人神傷。」

  那高熙聽到這話後,忍不住多看了江虨幾眼,陳留消息自然不如淮南那麼通達,況且淮南都督府屬官眾多,江虨又是久在淮南宣教,因此這高熙也不能通過江虨的表字而猜出其人身份。

  但聽到對方這麼說,他便也隨口順著話語敷衍幾句,順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畢竟此前雖然早有腹案,可是不知沈哲子居然親臨此處,此前所準備的許多說辭便不好在沈哲子面前道出,畢竟對象身份不同。

  沈哲子倒沒有太多心理壓力,不要說這個高熙僅僅只是高柔的重孫輩,就算高柔自己前來,他也頂多感慨幾句老傢伙實在命硬,不至於對之另眼相看,更何況這個高家是他在掃除陳光勢力後,必然要收拾的鄉宗門戶之一。

  「淮南王命英烈喪身逆賊之手,多謝高君收撿烈士骸骨歸送,待到此間事畢,必有所償。」

  高熙聽到沈哲子這麼說,臉色陡然變得難看起來,他家正是其人口中所言之逆賊。沒想到這位沈都督開口便是如此咄咄逼人,高熙當即便冷哼一聲說道:「沈都督所言有失偏頗,王道傾頹,神州蒙難,我等陳留鄉宗久離於王命所庇,鄉人盟約共守,艱難存活此世。往年多有賊眾掠鄉虐民,唯以手中刀劍誓死捍衛鄉土。今次又有狂賊掠境擾鄉,因是以死報之,事後才知竟是沈都督部眾……」

  「王師奉命北上殺胡,生民如沐甘霖。凡非逆肝厲膽之眾,俱有所聞。高君既然已知鑄成大錯,我念你送將士英骸歸來,今日暫饒性命,且歸鄉待死吧。」

  沈哲子聞言後便冷笑起來,對於這個高熙自然不須再有什麼客氣。

  高熙聽到這話,臉色都氣得漲紅起來,牙關更是咬得咯咯作響,雙眸怒火噴涌直望沈哲子。

  然而沈哲子卻壓根不理會他,只是垂首捧著一份卷宗細閱起來。謝艾坐在沈哲子臨近,自然能夠看到他手中卷宗一片空白,再見那高熙怒不可遏卻又要強自按捺的模樣,算是見識到了駙馬另一個側面。

  高熙誠然已是憤怒得幾近失控,但卻還能保留幾分理智,他深吸良久之後才又開口凝聲道:「常聞沈都督久負天中國士盛譽,我今日具禮以見,何以如此傲態以對?如此只怕與盛譽不符吧?」

  「慷慨赴難,壯烈殺賊,性命尚可拋棄,虛名又有何惜?」

  沈哲子語調仍然平淡,只是這話語落在高熙耳中,更如火上澆油,語調甚至都稍有轉厲:「鄉中不過一群劫餘殘眾,倖存苟生,素來無有害人之想,反受世道之亂久害,倒要請教沈都督目中所觀賊在何處?」

  「民皆樂生,無可挑剔。王師所負重命,兵鋒所指,凡有阻撓,俱為賊眾。」

  高熙這會兒也能感覺到沈哲子乃是故意羞辱以撩撥他的怒火,袖中雙拳頻頻攥起,又過片刻才低笑起來:「沈都督少年英武,誠是壯懷。只是世道艱辛,中朝群賢並立,尚且難阻普世大災。祖公之賢能,仍棄垂成之功。沈都督所恃淮南英勇,尋常遭殃於鄉野之內,我實不知沈都督以何笑辱祖公!」

  「這話講得好,其實我也不知所恃為何,或是深信此世仍有諸夏英骨廣立,姑且一試,無非捐此一身,況且本就羞恥與毀棄冠帶、左衽從奴之孽種共戴一天。成功與否,暫且不論,誓不共生而已。」

  沈哲子講到這裡,終於放下那空白卷宗,抬頭望向高熙:「神州陸沉,群胡環伺於內,華夏危亡之秋,仍有不肖孽種因於奴勢妄求非分,癰疽之痛,無暇細診,唯有忍痛剜割,振奮餘烈怒殺胡虜。高君請回吧,聽我一言轉告鄉眾,陳光不死,兵戈不止,若欲求生,即刻棄賊。否則,王師刀鋒之下,不留活口!」

  第0889章 烏合之眾

  「沈維周果真如此回應?他怎麼會來到了圉城?」

  雍丘亂軍營地中,陳光聽到高熙歸來轉述,雙眉頓時深蹙,已是皺紋密布的臉上寫滿了凝重。而帳中其他人神態也都不輕鬆,或是沉吟不語,或是低聲詢問高熙此行細節種種。

  眼見眾人神態語調多有凝重乃至於審視,高熙一時間心內頓生羞憤,他今次前往圉城求和,可謂冒了不小的風險。須知眼下正是兩軍交戰之時,亂軍剛剛斬殺許多淮南士卒,即便是兩軍交戰不殺來使,可誰又能保證淮南軍能守規矩、不害他泄憤?

  所以,他此行真是冒著殺身之禍的危險,在圉城又被沈維周那少年得志、目中無人的狂徒羞辱一番,結果回來還要面對這些人的質疑斥問,心內不免便生屈辱之感。

  所以在耐心回答過幾個問題之後,高熙的語調也漸漸變得生硬起來,說道:「熙本庸劣之才,既受諸公遣用共謀生機,淺才歷盡不敢怠慢。沈維周其人,自恃名高兵重,不以青眼加人,厲聲羞辱。或是只因後進愚鈍,諸公若是存疑,不妨再遣賢良往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