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本想拒絕討論這個問題,不過轉念又一想,這個沈勁乃是沈都督的嫡親兄弟,有什麼發問的話,當中或有深意蘊藏,所以在略作沉吟之後便說道:「新抵貴境,實在見微識淺,倉皇未敢作論。但阿鶴郎君盛意有問,推卻實在不恭,暫請小退,來日廣識深思,試作論述,屆時再呈面睹,可否?」

  沈勁聽到這話後,心內已是一喜,這正是他邀見謝艾的原因,這個問題鎮中多有議論,也是阿兄離鎮前留給他的作業。讓他撰文試作論述,並且要將理由和步驟俱都清清楚楚寫明白。原本他是打算隨便抄襲應付過去,然而卻又被阿兄威脅,若是他不能有獨到見解,那麼最近幾年也不要想著回江東了。

  回不回江東,沈勁倒不在乎,男兒志在四方,豈能拘於鄉土。更何況他在淮南這幾年早就待野了,這裡人都有見識,說話也好聽,更不耐煩歸家被母親管束起來。

  可問題是,他如果回不了江東,就見不到他家杜陵娘子。舊年玩伴,皇帝都已經成婚,就連謝五那個蠢物都認了太原王述為丈人,可他明明家中有娘子,卻遠隔南北,晝夜不得相見,唯有午夜迷夢才能一睹芳容,實在情不能忍!

  為了一慰刻骨相思,沈勁也不得不用心起來。他自己倒不是沒有努力鑽研過,但在馨士館混了良久,每每聽到別人討論這個問題都覺有重複,自己所得實在算不上獨到。所以這才將主意打到一些新來者身上,兼之又不能讓阿兄看出自己作弊,可謂煞費苦心。

  這個謝艾有無才能,沈勁倒是不知,但觀其人射、禮精湛,可見也是受過優良教育,倒可稍作寄望。此時聽到謝艾這麼說,已是喜出望外,親自將謝艾送歸宿處,然後又約定來日再會,這才告辭離去。

  第0857章 各有所謀

  謝艾終於得以如願進入馨士館書閣,而且並不是納捐進入,而是通過沈勁的推薦。

  進入馨士館後,他才知此處館藏有多麼豐富,單單館閣中人論述所整理彙編的《馨士館志》便已經存放了整整三大倉房的書籍。而且這些書冊都為紙錄,全無簡牘。

  講到這一點,謝艾又不得不佩服淮南文氣之盛。像他們此前初到汝南時所驚詫於的那紙張印刷的書令,類似的用料和技藝早已經在淮南和整個江東普及開。單單這一點,便已經將他們涼州甩開很遠,當然涼州也是有著造紙技藝存在,但是普及度卻遠遠落後,哪怕是牧府函文往來,仍是紙簡併用。至於在民間,紙張更是奢侈物資,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因為是沈勁推薦入館,所以謝艾能夠翻閱的內容也更多,除了最基本的《馨士館志》之外,還有許多只在傳說中的古籍孤本。至於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所錄絕不止局限在經義一項。像是最基本的一個中朝史論,在馨士館便有三家正在同時撰寫。

  如此豐厚館藏,以及如此兼容開明的學術環境,對於謝艾這樣有志學業之人誘惑之大簡直難以估量,乃至於讓他生出恨不生於中州、長留於此的感嘆遺憾。

  他乃是涼州派遣的使者,若是私留下來,那麼無疑會激怒同行人眾,甚至有可能被視作叛逃之人,那麼他留在涼州的家人或都要遭受牽連而入罪,岌岌可危。更何況,此地再好,終究遠鄉,涼州或有不足,但卻是他家族世代生養所在。

  所以,這想法也只是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旋即便被謝艾按捺下來,轉而埋首紙堆,希望能夠憑著留在淮南這一點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多的吸納中州之學,不肯荒廢時間,否則來年再憶起,便會是長久的遺憾。

  涼州這些使者除了專程來拜望沈都督之外,同時還兼職采望世風。所以索寧等人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也都是頻頻邀見淮南在府在野人士,馨士館這樣一個環境倒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頗佳的場合。

  之所以如此,倒也不是對賢能之士有什麼需求,只是藉此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形勢,畢竟涼州地處偏遠,根基也薄弱,就算中原已經大亂,也不足以作為一方勢力加入到角逐中來。但若能夠了解更多,對於他們日後該要如何自處,也能提供極大的佐證裨益。

  另一方面,便是到達淮南之後,所目睹種種都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所以也是想要藉此了解更多淮南的政令以及民風,以作為日後經營涼土的一個參考。同時也是想要尋找一些能與淮南都督府搭建聯繫合作的契機,雖然兩地相隔遙遠,隔著小半個中原和整個關中,能夠取得實質合作的機會很小,所以這也只是一個順帶的目的。

  除了邀見淮南人之外,涼州使者們自己私下裡也在討論需要給淮南施加怎樣的影響,才能給涼州帶來直接的好處。在目睹到汝南的繁榮之後,不乏人覺得彼此通商互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當中要跨越許多不算友好的區域,但是西土物貨多有出現在懸瓠城內,可見還是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渠道,只要用心,未必不能成事。

  當然,通商之類還只是小事。在見識過淮南兵甲興盛的軍事力量後,眾人商議一番,都覺得如果能夠說動淮南都督府西向針對關中等地用兵,對於改善涼州的外部環境將會有著直接立竿見影的好處。

  涼州西戎之地,胡眾極多,要維持本地的安穩已經需要小心翼翼,幸在西平公張駿本身便是雄才之人,兼之多有仁政布施,再有眾多當地大族齊心協力的輔佐,尚可保證本鎮安穩,甚至還有餘力征討於外,播威西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