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當時的歷陽還非第一前線,能夠快速建功的機會本就不多。而且庾翼其人本就沒有足夠的自立,能夠提供給桓溫的幫助也很有限。為了一個並不算光明的前程而捨棄滿門老小,桓溫拒絕也就在情理之中。

  當然作為忠烈之後,台中對桓溫也非不管不顧,還是給桓溫安排了一個四百石的掾屬職位。當然,這個職位不可能是什麼清貴之任,兼之台臣本就是清儉之位,起家卑品,俸給又不足養親。這對頗有志向的桓溫而言,實在有些無法接受,因而至今仍然是白身。

  人事之際遇流轉,也實在讓人頗多嗟嘆。在原本的歷史上,桓溫雖然少年失怙,但因為有著庾家的蔭助扶持,過得也並不算艱難,尚主之後不久便出任琅琊內史這種近畿正印官長,其人平步青雲,較之如今的沈哲子甚至都還要順暢一些。

  可是現在,庾亮不在了,庾翼能夠提供的助力又不足。而桓家本身也並沒有太過強力的親舊,即便有所往來,也多集中其父桓彝一身,桓彝死後,交情自然就淡了。

  沈哲子面對桓溫這個人,其實是有一些複雜,不乏愧疚。他是不想見桓溫長久蹉跎下去,也是希望能夠幫一幫桓溫。

  今日桓溫雖然入園,但卻不來見他,想必心內也是不乏鬥爭。如今桓溫能夠求助者,實在不多,沈哲子算是一個。可問題是,淮南戰將韓晃那是桓溫不折不扣的殺父之仇人,如今也為沈哲子所包庇舉用。即便不至於因此而生怨恨,但見面難免是有一些心結。

  關於這一點,沈哲子也很清楚。但他想要拉桓溫一把是一回事,舉用韓晃又是另一回事,絕不會為了要化解與桓溫之間的心結而放棄韓晃這個淮南驍勇戰將,而且他也沒有義務幫桓溫去報什麼殺父之仇。

  和事佬如果做不好,那就容易弄巧成拙,反而激化矛盾。歷史上王導在蘇峻之亂後就做過這一類的事,結果自然是尷尬收場。

  在沉吟半晌之後,沈哲子離席而起,讓人將桓溫請到一靜室相見。彼此落座之後,桓溫是有一些尷尬,沉默片刻後才說道:「我家三郎年淺,與貴府阿鶴小郎或有小爭,還望梁公不要介懷。其實我家多受梁公照拂,否則家計都將……」

  「我請元子兄來見,倒不是要聽這些。」

  不待桓溫講完,沈哲子已經擺手說道:「世道錯亂,人事難免會有詭異。家、國孰重,也實在不能一言勝辯。即便不言桓內史壯烈取義,我與元子兄也是布衣論交,毋須再言無謂之事。我知元子兄素來壯志,早年因於時哀,不得不喑聲庭中。如今既已禮畢,顯才虛置,未免可惜。」

  「我如今忝受人望,也希望舊友能共行超邁。不知元子兄對於日後之事,心內是否已有規劃?你我幼來相識,元子兄大可不必怯情遠我。」

  聽到沈哲子這麼說,桓溫神態更顯複雜,語調也有幾分乾澀:「梁、維周你仍深念舊情,實在讓我慚愧。淮上群友輔國功烈,我心內真是羨慕萬分。只是、只是……唉,我終究人倫之內,實在不能忘懷舊恨,或要辜負良友殷望……」

  他聽到沈哲子所言家國孰重,便知不會為了舊情而棄用韓晃,而他也絕不可能與殺父仇人共事一地,如果見到,那就一定要決一生死!

  沈哲子默然片刻,而後伏案疾書,接連寫了幾份薦書,俱都推給桓溫:「雖有同情,卻無同境,我也不知何者安排對於元子兄才是最好。此處幾種手書,或是荊州陶公,或是徐州郗公,另有中書、尚書、少府、光祿以及郡府,或為戎用,或為縣首,宿衛、台任,都憑元子兄自決。」

  桓溫聽到這話,眼色更顯複雜,良久之後才對沈哲子拱手道:「窮猿困途,實在無暇多禮。維周今日助我,我必銘記懷內,決不辜負!」

  說著,他視線在幾封書信上徘徊良久,最終還是選擇了一份舉薦他出任秣陵令的薦書。

  沈哲子見狀後,不免一嘆。他之所以擺出這麼多選擇,也是想要試探桓溫心意。如果桓溫還是志在武事,選擇荊徐,沈哲子手雖然沒伸得那麼遠,但想要安排一下桓溫,這一點面子還是有。

  秣陵地處近畿,緊緊挨著建康,所以秣陵令雖然只是一縣官長,但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位置,也是頗受一些世家子弟矚目。而且就任地方官長,是有一定便利可得,養家足夠。活少錢多離家近,倒是很能解決桓溫眼下的困境。

  「如此,元子兄可歸家稍作準備。旬日之後,應該會有消息。」

  秣陵地近都南,本就是吳人匯聚所在,如果是別的郡縣或許還要再賣一份人情,不過秣陵的話,沈哲子這裡就可以直接做出決定。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沈園集會一直在持續著,雖然並沒有再像以往那樣有什麼滿城轟動的風雅勝景,但是因為主人如今不同以往,所以每天也都是賓客滿樓。

  沈哲子也並不是每日都在摘星樓一坐一天,今次歸都,他還有太多事情要處理。比如召集商盟人家,商討開闢海路的問題,至於這海路的起始點,直接就可以放在會稽錢塘江入海處,一則連接越來越興旺的餘杭舟市,二則北岸海鹽縣內還有沈家大片荒棄田產,三則還有數年前便已經開發、如今已經頗有規模的舟山群島。

  這方面的事務剛剛梳理出一個頭緒,淮南眾人的假期也即將結束,將要入台城備問,商議未來的淮南事務。所以在假期的最後一天,沈哲子才又撥冗來到沈園,對這一次集會進行一個收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