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眾人俱都起身,相會於議事廳堂的時候,沈哲子早已經在此等候著了。

  看到這一幕,庾彬不免大感詫異,上上下下打量沈哲子一番,湊上前去低聲笑道:「我還道是良宵不可負,將軍升帳遲呢。」

  此時也不是什么正式議事的場合,況且彼此也是年幼相識的舊知,沈哲子也沒必要一味端著架子,聞言後便橫了庾彬一眼,不發自豪道:「戎甲百戰豈是虛度,若無此種自律,庾道安你還道真是大功輕鬆俯拾?如今的我,較之你們這群都下膏梁已是更高一等人物,表率在此,就是為了告誡你們往後不可再持舊習,以我為師。」

  話雖然是玩笑話,但聽到沈哲子這麼說,庾彬和謝尚俱都感受到淮南較之建康台城截然不同的風氣。

  台城時風散漫,這一點是出了名的,雖然各宮寺規定每日辰時一刻早集,特殊日子像是朝會日期還要更早,但事實上往往過了卯時掾屬們都湊不齊,甚至直接罷工也是尋常事。

  可是淮南這裡,早鼓一巡之後,上至官長,下至士卒,俱都聞鼓而起。正如沈哲子所言,單單這一份自律,便可以少窺淮南大功得來不易。

  「其實鎮中風氣也並非一直肅然,不過身在營戍之中,總要心存一份警醒。」

  看到那兩人若有所思,紀友上前一步說道,繼而又指了指堂上端坐的沈哲子笑語道:「使君寧負良宵,不違軍禁,我等為人下者,又怎麼敢心存懈怠之想。」

  「紀文學你也不必譏我,早前你新納一婦,請遍鎮中同僚,席中唯獨缺我。這一份薄情,是不會隨便掩去。稍後儀駕歸城還要再宴親友,屆時我也不會給你再留一席。」

  紀友聽到沈哲子這麼說,頓時乾笑一聲,縮了回去。他們這一批淮南屬官,可以說是如今此方天地的新貴,誠然沈哲子才是各家親近的首選目標,但實在太難接近。自然而然便有人家注意力言及其他人,一眾文武官員們近來都是頗受此擾。紀友只納一妾已經算是不起眼,像沈牧那種大名在外的人,其人雖然不在鎮中,但想要獻女的鄉宗人家也都數不勝數。

  沈哲子此時言及這事,倒也不是存心敲打,其實類似的事情實在無可避免。他也不能嚴控群下,乃至於讓這些人斷絕七情六慾,而且淮南軍政事務雖然繁忙,但也脈絡清晰可循。他相信這些屬下們不會糊塗到輕重不分,因私害功。但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有此類現象發生,他對那個人也會倍感失望,以後都不會再予以重用。

  沈哲子這裡只是隨口一提,不過杜赫趁機進言道:「淮南大功,確鑿在此,上下用事者,都得時譽。門戶或有喜訊,這也是情理之中。其實私情來往之外,府下若能有賀,也是公私兩得。所以我倒覺得,日後同僚再有納出,不妨報備府內,稍具賀儀,也是一種關懷。」

  沈哲子將政務付予杜赫,自然不是全因私情偏袒。京兆杜氏家傳律學,在框定規矩這一方面,杜赫確有不凡的造詣。此時聽到杜赫建議將將官們納娶事宜也都納入律令監管中,沈哲子略作沉吟後便點了點頭:「那就有勞道暉將此陳策備我案上,來日府議再公告於眾。不過喜事之前,還是要先發惡言,鎮內如今也是乏用,你們各位可不要藉此暴竊庫用,還有像紀文學這類好事先行者,也都不要指望補賀。」

  眾人聽到這話,俱都哈哈一笑。而後杜赫才又言道要巡視鎮中各處雪情,這一類事務,沈哲子便都交給屬官們去處理。

  大勝之後,淮南亟待休養,近來也沒有什麼大的軍事計劃要準備。至於一些政務瑣事,也都不需要沈哲子親自經手監督。所以在年節前後這一段時間,除了跟江東朝廷交涉之外,其他的事沈哲子打算都先拋在一邊,抽身出來陪著興男公主在鎮中閒遊一番。

  他與這個女郎,不僅僅只是夫妻,由於沈哲子本身心智便是成熟,可以說是自己將興男公主教養長大,其實心裡還是存著一份寵溺,反而要比單純的男女之情還要更濃厚幾分。

  第0810章 喜樂同行

  以往的壽春城,更多是單純的作為一座軍事堡壘來打造,雖然也多民眾聚居,但是在民生方面實在沒有傾注太多精力。

  隨著奴國大軍徹底的崩潰,來自兵事方面的壓力因此減緩,所以入冬以來壽春城的局面也是有所調整。雖然整座城池仍然是內外環套的格局,但也不再單單只是駐軍所用,外城已經向普通民眾徹底開放,而城池也因此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早年的淮南因為境內頻頻攻伐戰爭,境內除了一些頗具實力的塢壁以外,鄉野之間幾乎沒有多少村邑建築。而且如今淮南內史府政務方面的人才極度匱乏,物用儲蓄方面也不支持大規模的幫助民眾們重建桑梓。但是寒冬逼近,如果再任由民眾逗留郊野,可以想見今冬必是哀嚎遍野,所禍尤甚兵災。

  所以,在正式的大戰結束之後,沈哲子便削減了壽春城中的駐軍,除了內城金城仍然留駐三千守軍以外,其他的守軍遷往周遭衛城戍堡駐守,以此騰出城池空間,用以安置民眾。眼下的壽春城,集眾多達三萬餘戶,十數萬人。

  如果看從城池容量來看,就算是湧入了這麼多的民戶,其實也還未達到壽春城的極限。要知道壽春城在建造之初,雖然僅僅只是一座軍事堡壘,但是卻留出了足夠的戰術重心。尤其在早年祖氏坐鎮於此的時候,幾乎單單一座壽春城便聚居了鎮中將近半數的民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