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庾家自己因為要自保,與沈氏吳人聯繫更加緊密,甚至直接讓出豫州領袖的位置。褚翜如今看似是接過了這一使命,但也難以繼承庾亮所留下的諸多資本,尤其在人望等方面,不要說跟王導分庭抗禮,較之青徐僑門中的諸葛恢之流相比都要略遜。所以褚翜這個執政做的實在太尷尬,太勉強,尤其當王導擔任丞相之後,更是直接被覆蓋於其陰影之下。

  原本褚翜所走的路數是重點經營荊州,陶侃垂垂老矣,子弟不能繼任,如果能夠執掌分陝,哪怕放棄台中執政之位都是值得的。

  可是好死不死,沈維周這裡陡然異軍突起,甚至直接正面干翻了羯胡主力幾十萬大軍!在這樣的形勢下,就算傻子也能看明白,未來邊鎮用事的中心,必然要向淮中轉移。而荊州原本的分陝重地,也必然會因此而有衰落。這個時候如果再一門心思往荊州鑽,得失如何實在難料。

  所以,這一次宗王謀思淮南,其幕後的推手極有可能便是褚翜。要知道淮南再進一步,便是大片的豫南之地。褚翜如果能夠得到掌握淮南的機會,那麼其豫州領袖的資格將會變得無可動搖。

  但是這種手段,實在算不上是高明,且不說宗王一旦壯大所滋生的那種破壞性,單單家事、國事混為一談,就不該是執政大臣該有的格局。果然,這一次徹底的弄巧成拙,非但沒有達成目的,反而更加鞏固了沈維周繼續坐鎮淮南的可能。

  淮南大功震世,台內各方蠢蠢欲動,結果非但不能有效的鉗制住沈維周,反而是互相拆台,互相堵死了插手淮南的可能。如今局面算是徹底僵持下來,接下來一個個也不必再自作聰明,老老實實去問沈維周究竟想要什麼吧。

  想了這麼多,溫嶠對於沈哲子的難纏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這小子仿佛真的如有天助,奴國大軍南來,誰也不敢言之必勝,哪怕是有了穎口那種大勝,最終戰事走向也是未知。原本台內還一直擔心戰事一直要拖延到寒冬,屆時無論是淮南還是江東都將前途未卜。結果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奴主石勒死了!

  而原本拖延封賞,應該是台內用以鉗制方鎮的手段。可是現在時入寒冬,一系列的大型祭祀典禮都要開始準備,結果淮南那裡就是死扣著捷報不奏,反而將台城逼迫的下不來台。民聲可以置若罔聞,可是先王祖宗誰敢糊弄?淮南捷報至今都不入都,屆時祭拜宗廟先王,這件事到底提還是不提?

  尤其眼下的局面,被一群自負高智者玩成了僵局,他們甚至連沈家的訴求都還沒探出來。接下來想要搞清楚沈維周到底要什麼,只怕還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第0799章 尚書僕射

  興男公主離都過江,場面雖然不小,凡宗親故舊多有相送。但在如今的都下而言,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民眾自為其樂,台輔自為其憂。

  但是無論或憂或樂,所要面對的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而一直到了這種地步,台臣們才意識到,他們此前無論如何騷亂,如何爭執,但是連最基本的問題,沈維周為什麼要扣留捷報不奏,都還沒有搞清楚。

  雖然各家不乏子弟在江北淮南歷事,此前家書往來也多有溝通,可是沈哲子的意圖如何,卻還沒有通過任何一種途徑抵達建康。此前他們家書交流所知,僅僅只是淮南形勢一片大好,以及沈維周其人在如今的淮南擁有著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威信。可是對於接下來沈維周想要什麼,以及想要做什麼,他們一無所知!

  或許這也是淮南之所以扣留捷報不上奏的原因之一,沈維周就是為了要教會這些台輔不要想當然的太過倨傲,應該試著放低身段姿態進行交涉。

  無論有沒有這樣一層原因,許多台輔都已經意識到這已經是為數不多能夠解決當下困境的途徑了。此前他們更多的是關注於該要如何瓜分淮南大捷所帶來的龐大利益,並且已經做出諸多努力,可是到頭來諸多努力都成無用功,而那所謂的龐大利益,卻仍然懸在他們面前,看得見但卻觸摸不到。

  近來也有台臣私下裡試圖說服王丞相,希望台中能夠拿出強硬態度,勒令沈維周必須上奏言陳淮南軍務,然而王導對此卻始終沒有做出正面回應。

  「沈維周,不可常人度之。淮南捷報滯留鎮中,頗集眾怨,這一點他又怎會不知?如今台內,丞相府看似總領百事,實則令出多門。我是不懼先於眾人,敢發催促厭聲。但若詔出府下,轍有別令傾覆,則台省威儀,蕩然無存!」

  王導對外保持緘默,私底下還是對自家子弟王胡之等人吐露自己的困境。他雖然官居丞相,百官之首,但事實上單單在台內能夠挑戰他威嚴的便不獨一人。

  其實事態演變到如今,王導也是有幾分後悔。如果此前在淮南大捷消息剛剛傳回都內時,趁著各方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以丞相府下令沈維周述事述職,同樣也能避免當下這種困境。如果沈維周敢於拖延,將會與整個台城都徹底對立起來。屆時要面對的已經不是門戶之爭,而是中樞與方鎮恆久以來的矛盾。

  可是現在,各方利益同盟早已悄然結成,當中有著太多可以合縱連橫的機會。別的不說,單單丹陽公主過江北上這件事由始到末,王導一直被蒙在鼓裡,這於他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警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