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群臣各居其席,尚還看不出什麼。可是一待散場之後,卻有數人不約而同行上追隨少府卿沈恪而去。這一幕落在眾人眼中,便不免有人心內漸生陰霾。

  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江北誠然戰事激烈,而台城內也並非袖手旁觀,無所事事。雖然淮南給用多有自籌,但徐州、荊州兩鎮仍然需要仰仗台城援手籌措。而除此之外,近來台城最主要的政事便要數東揚州撤州事宜,整個東南地域,人員調動俱都非常頻密。

  此前江夏公衛崇已經南下會稽擔任會稽內史,但說實話這一項任命更多還是在於衛氏舊望以及衛崇其人還算是一個南北雙方俱都能夠勉強接受的人選。但若講到真正的政事才能,衛崇也算不上一個非其不可的人選,畢竟其人南來之後多是閒任,從來都沒有坐治大郡的經驗。

  早前治理會稽的,像是諸葛恢之類,盛名之外那都是確有政事才能,能夠將會稽大郡治理的井井有條。而衛崇所接任的會稽,乃是沈充把持數年之後留下的一個攤子。對於衛崇南去上任能否勝任,從而成功將沈充所遺留下的一些問題解決,將會稽重新拉回台城中樞懷抱,台內對此並不看好。所以給衛崇選派什麼樣的屬官,近來台內也是議論紛紛。

  謝尚原本擔任錢塘令,也在這一輪的調整中被召歸台內擔任給事黃門侍郎。雖然在地方上歷練時間不久,但是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原本其人是以風雅美態著稱,兼之又有一位玄名極高的父親,在都中時譽之高並不遜色於王葛門戶子弟,乃是公認的年輕一代一等人才。

  可是原來在都中時,其人風雅之外,玄之過虛,不乏輕率浪行,浮於事表。今次歸都之後,很明顯整個人都變得更加沉靜,也不再像以往那樣熱衷於臧否議論,待人處事都有著很明顯的長進。

  黃門侍郎乃是近侍清任,兼之如今皇帝都未親征,連待詔傳告的職事之勞都沒有多少。所以歸都之後,謝尚便徹底清閒下來,每日只是在署內枯坐,除了翻閱一些典章打發時間以外,幾乎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身受閒置冷待,謝尚也不感到以外,早在他叔父謝裒出任吳興太守的時候,這種事情已經可以預見。尤其歸都以後,更加明顯的感覺到台內多有對立。這已經不是他這個層次能夠參與的,索性便也安守其任,並不為扭轉處境而去做什麼努力。

  這一日,謝尚剛剛歸署,便得知駙馬淮南大捷的消息,謝尚一時間也是高興的坐臥不定,不獨獨只是因為自己處境或將要迎來轉機,更因為凡身為江東人士,面對如此一個驚人喜訊,又怎麼能淡然以視!

  不多久,署外有人來報,言道袁耽有請。

  謝尚聞訊後不免微微蹙眉,下意識去想袁耽此刻邀請他是為的什麼。他與袁耽不獨有著深厚交情,而且本身還是姻親,他的夫人便是袁耽的妹妹。兼之都為年輕一代頗負清譽者,處境不乏類似。

  不過這一份交情,在他家選擇向沈氏靠攏的時候便蒙上了一層陰影。自從蘇峻之亂以來,袁耽便一直擔任王丞相的從事。立場上的矛盾落在私人情誼上,相見難免尷尬,因而漸有疏遠。今次謝尚歸都也有不斷的時間了,始終沒有見過袁耽。此時接到邀請,難免會有一些好奇。

  略作思忖之後,他還是決定去見上袁耽一面。畢竟多年良友,若是就此不再往來,實在太可惜。

  袁耽所約定的見面場所還在台城外,謝尚本就無事在身,其人在不在台城署內也都乏人關注,近乎透明,索性直接向上官告假一日,而後便離開台城。

  一俟出了台城清明門,謝尚便為城中如今那種歡騰的氣氛所感染,整個人心情也變得歡快起來,坐在牛車上兩手不安分的在膝上躍動,有些遺憾沒有樂器擺在身畔。

  城東青溪附近,大街小巷都不乏歡欣奔走的人群,水畔處更是到處都有歡歌聲此起彼伏。都內已經許久沒有這麼熱鬧過,身在這樣的環境中,謝尚不免略感遺憾,沒能跟隨駙馬一同過江,終究與這一份歡樂隔出一層。雖然他在錢塘對於給淮南籌措物用也都頗為盡力,但那畢竟不是什么正軌的渠道,也難攤在明處去夸言。

  「今次之後,少弟將要邁於兄前啊!」

  這一次淮南之勝,意義之大較之此前蘇峻之亂都要大得多,他的堂弟謝奕始終跟隨駙馬烈戰於最前線,此役之後再作論功,可以想見必會獲得世道極大褒揚,時譽將會遠遠超過他這個兄長。不過謝尚對此倒也沒有什麼太失落的感覺,以駙馬之壯氣進取,可以想見此戰絕非江北用事的終點,來日必然還會有更大的進望,凡精勇於事者,又何愁無功!

  第0792章 分道揚鑣

  正午時分,謝尚才抵達與袁耽約定會面的地點,是一座位於城東、地近覆舟山,依山傍水的園墅。這園墅規模雖然不大,但建造的不乏意趣,環境也是多有雅致。雖然深秋時節草木枯敗,但景色仍然不乏可觀,自有一種蕭條之美。

  謝尚下了牛車,早有立在道左袁氏家人匆匆迎上,於是便在袁家僕人的帶領下,穿過槐、柳擁抱的小徑,往園墅正門行去。途中他不乏好奇,隨口問向那袁氏家人:「我記得此園乃是王長豫別業,斯人已逝,不忍久念,你家郎主怎麼選在此處會客?」

  那袁氏家人聽到這話,當即便不乏自喜、或存小心翼翼的炫耀回答道:「我家郎主久事王丞相門下,丞相因念都中治業不易,因將此園相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