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正在伐木的役力有將近兩百人,男女俱有,都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因為長期的食不果腹,這些勞力們也都氣力微弱,動作緩慢。兼之手中的工具也實在簡陋,石斧、木刺、麻繩之類,就連鐵器都很少。所以砍伐的效率自然算不上高,一個時辰都不見得能放倒一棵樹。

  伐木場外自有奴兵監工,只是那些奴兵模樣較之勞力們也算不上好,同樣有面黃肌瘦之態,已經分辨不出樣式、顏色的戎衣上占滿了泥漿、草汁。所攜兵刃也不端正持在手中,倒拖於身後,背倚著山石,神態疲憊,兩眼無精打采,甚至在那些役力們面前兇橫作態的精力和興致都無,因瘦的脫形而略有凸出的兩眼大半時間都是直勾勾無甚神采,偶或望向伐木場中,役力們動作仍然緩慢,但只要不是明顯的偷懶,兵卒們也都懶得去喝罵。

  這一支伐木小隊的兵長,是一個年在四十多歲的老兵卒,尚能彰顯其身份的,只有腰畔那看起來仍然鋒利、用麻布片包裹護刃的大環首刀。此時兵眾們圍坐在此,正聽這位老兵長講述當年威風事跡:「……那一戰咱們百數人眾,投石砸開柵欄,當先衝進敵陣,當年實在年淺,不知先撲穀倉,只是吵鬧著追殺敵將,穿營追出十多里,結果敵將沒能追到,反倒撿回敵將丟棄女眷。那娘子真是軟滑,可惜老子當年新卒,只是經手摸過幾把,終究沒能嘗到滋味妙處……」

  兵眾們聽到這裡,已是忍不住鬨笑連連。

  老卒也是不乏自嘲,繼而又拍著腰際刀柄嘆息道:「老子也是久戰的老中軍,往年甚至充進咱們主上陛下軍陣,往年攻殺,向來都是大破賊軍。似眼下這一仗,打得這般喪氣全無威風,真是不曾經過!那位中山大王凶名倒是響亮,對戰起來還不如小卒明白,竟被南人給打到今日田地,實在是不配身在高位……」

  如此直接非議於主帥,周遭兵卒們卻並未因此而感到惶恐,反而一個個加入其中,紛紛附和老兵長的感慨,藉此傾吐心中的悶氣。

  他們當然有足夠的理由抱怨,戰事進展不順利還只是次要的,畢竟就算是一路勢如破竹打過江東去,出人頭地、封王拜侯也輪不到他們,但是自身處境陡降卻是每個人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

  首先最重要自然是資糧供給的匱乏,他們也是正式在編的甲士,結果待遇較之那些役力也沒有多少區別。俱都被驅使於外,狩獵採伐,如果沒有所獲,那就換不來吃食。軍期逾時未返,也要遭受責罰,甚至有人被軍法活生生打死。

  逃又不敢逃,且不說野中隨時會出現南人敵眾,原野上也有大量本方騎兵巡弋,一旦發現脫離營制、浪蕩於外的兵卒,輕則直接剝奪甲兵、打為苦役,重則格殺於當場,梟首傳示諸軍。

  講到與南人在野中的遭遇戰,這些人不免更加氣悶憤慨。兩軍交戰,別的都且不說,最起碼也要提供弓刀之類才能殺敵,他們這些兵卒也不奢望什麼堅甲利器,可是就連基本的刀槍都不能配齊,至於弓箭之類更不必想了。

  而反觀南人,凡有出動,被甲者不乏,即便沒有鐵甲,也都有藤甲、竹甲之類的防護,人人俱都配弓,一俟在野中遇見,首先便是引弓攢射。

  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對戰殺敵,他們能夠逃出去便已經是大幸。即便是再兇悍的奴兵,也不敢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向那些飛射來的利箭衝鋒。

  如此惡劣的軍備,也不是因為這些兵卒本身戰鬥力不堪。他們俱都是羯胡中軍,也是國中甲士精銳之選,南下最初軍備不遜於南人,甚至還隱有過之。可是隨著戰事發展至今,待遇越來越差,最開始還是食用被削減,近來甚至就連所配給的弓刀都被收繳回去,被趕出了原本駐紮的營地,在山野之間淪為役用,衣食不足保障,性命更是堪憂。

  而他們淪落到如今這步田地,誠然是有一部分作戰失利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其實還在其他。這些奴兵們或是不了解深層的軍務軍情,但在出入之間也都見不乏有新的軍隊自後方而來,補充入軍中。而他們這些舊卒被削減的資用軍械包括被剝奪的營防,便都由這些新來之軍接替承受。

  針對這一現象,軍中近來也都有傳言,說是他們南征大軍失利,令得國中主上大怒,於是再遣援軍強兵至此,一定要將南賊打敗!至於他們這些敗軍辱國之師,原本國中是打算嚴懲不貸,還是在中山王力保之下免去了原本的懲罰,再給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如果還不力戰致使軍敗,那麼主上便要南來親征,而他們這些軍卒即便不死,也都要發配苦役,永不再用!

  如此以來,軍中自是人心惶惶,心中雖然有怨,但一想到主上雄威,以及那源源不斷增援來的新銳強軍,也都難生什麼反抗之心,只能忍耐下來,忍辱負重。

  一眾人苦水傾訴未半,突然不遠處高坡上負責哨望的兵卒發出低吼示警:「南人、南人來了……」

  這些人早成驚弓之鳥,聽到這示警聲,甚至都來不及再去詢問南人敵眾多少,一個個俱都忙不迭從地上躍起,抓起手邊的棍棒之類便要逃命。總算那老兵長還不乏威信,抽出環首刀來吼叫喝罵,才讓兵眾不至於一鬨而散,聚集在一起快速離去。至於那些原本動作緩慢的勞役,在眼見到奴兵異動後,一個個也都驚悸無比,頓時丟掉手中的工具,往山野四散奔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