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被淮南軍接連摧毀擊沉數艘戰船後,奴軍才總算恢復些許秩序,然而大好形勢已經一去不存。此時江面上雖然奴軍仍然占據著人數上的優勢,但這一群兵眾多是急於渡淮作戰,根本就沒有任何水戰的準備,甚至就連原本船上所架設的水戰械用都被拆掉以求運載更多兵眾,這會兒已是全無反擊之能,甚至於就連想要接舷或是裝船都因超載而完全追不上淮南軍戰船速度。

  於是許多暫時還未被淮南軍糾纏住奴軍戰船快速往北岸返航,上至將領兵長,下至尋常小卒,但凡身有餘力者,俱都手持槳櫓,拼命發力,一時間船速居然加快起來。他們也不敢再繞行穎口,一則水路漫長,變故更多,二則倉皇之際也根本就沒有駕馭舟船轉向來去的技藝能力。

  如此一來,倒也有二十餘艘奴軍戰船成功脫戰靠岸,不待船隻停穩,眼見到水岸將近,船上那些奴兵們便紛紛棄船往岸上游去,就連戰船都不管不顧,只求遠離水道。

  時至正午,這一段水域已經不再見大規模的奴軍蹤跡,甚至就連落水溺死的屍骨並舟船殘骸都被淮水沖刷到下游。至於那些被奴軍們遺棄的舟船,也都被拖入了淝水中。這些舟船有許多都是完好無損,只是因為奴軍棄船包括那些棹夫役力也都逃散一空或是乾脆投降而為淮南軍所獲。

  此處戰事雖然已經結束,但沈哲子也無暇歸鎮,而且還將杜赫等一眾分管政事的淮南屬官都調來此處待命。

  肥口周遭,浮屍碎木極多,民夫役力們登船打撈清理,還未將水域徹底清理乾淨,江面上已經又出現了大量的舟船,這一次則是從汝口返回的水軍大部並得救的汝南軍民。

  肥口一時間也難容納這麼多舟船湧入,加之此處也是剛剛大戰完畢,尚是諸多混亂。杜赫等政務官員們尚在忙碌著對流民的接納安置,沈哲子已經匆匆登上了船。

  「末將等幸不辱命!」

  戰船甲板上,負責接應的路永、徐茂並一直固守的毛寶、李倉等眾將紛紛上前,抱拳為禮,神態之間不乏慷慨。

  沈哲子迎上眾人,聞言後已是哈哈一笑,心情可謂暢快,指著肥口處仍然密集的浮屍笑語道:「此處同樣略經小事,輕克來犯之敵,倒是讓諸位將軍難得專美。」

  這自然是一句玩笑話,沈哲子也沒必要與眾將競勇,眾將聞言後自是莞爾。此前歸途中他們便憂心忡忡,擔心肥口或將不守,待見江上那些收撿不淨的浮屍殘骸,也能大約猜到此前這裡經歷怎樣苦戰,絕非略經小事而已。

  「辛苦毛侯了!」

  與眾將稍言問候,沈哲子便就將視線落在毛寶身上,這員悍將形容都有憔悴瘦削,身上衣甲也多殘破,可見固守汝南這一段時間來實在是不容易。

  「末將身負厚用,未能人地兩全,已是慚愧……」

  眼見沈哲子望來,毛寶臉上已有幾分慚愧,垂首回答道。

  沈哲子上前一步拉起毛寶手臂,擺手道:「毛侯切勿為此頹聲,汝南維持至今,已是遠超預期。分拒奴眾於外,乃是淮南得守基石,且活我落難之中凡多,毛侯之功於社稷,絕非止於淺表。奴者無道之眾,所恃者窮惡之勢又遭橫阻,今日之暫退,乃是來日之大進根本,不必擾於俗情進退之得失。」

  說著,他又轉望向立在毛寶身後的李倉,笑語道:「李將軍,我們總算見面。此前諸事繁忙,竟與將軍緣慳一面,不能得見。雖未面前親囑,無奈人事逼迫,妄托以重任,非情之用,還望將軍勿怨。將軍才用非俗,雖不自陳,自有奴眾敗勢以證。今日護眾歸鎮,足可夸事同僚。」

  「末將、末將……駙馬盛讚,末將實在愧不敢受。」

  聽到沈哲子這一番話,李倉便顯得有些侷促窘迫,他此前不見沈哲子,原因絕不單純。此前相助毛寶力據桃豹奴軍的圍攻,心內也是不乏殊功自許,略存自矜之意。

  可是今天在看到肥口這裡慘烈的戰場之後,那一點自矜之傲氣已是蕩然無存,正如毛寶所言,諸多前提俱不足論,他們被迫丟棄防區引眾以還乃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之所以能夠成功撤退,也是多虧了鎮中大援。反而連累到本鎮遭受奴軍攻擊,幸在來犯之敵已被打敗。

  如此深算下來,他們非但沒有多少功事可夸,若是遇到心意狹窄的主將,反而要窮究失土累事的罪責。李倉雖然多聽人言駙馬之賢能,但終究沒有直觀的認識,對這位少年勛貴多有陌生,所以眼下心情也是忐忑。

  「久戰疲敝,我也就不再多擾。稍後肥口疏通,鎮中自有人來引所部歸鎮休整。」

  對汝南這幾名將領溫言嘉許一番後,沈哲子便直接在船上召集眾將開始議事。

  此時兩處戰鬥都是剛剛結束,因而具體的戰果如何尚還沒有整理出來,但大概的經過總還能夠說得清。

  汝南方面戰鬥要比肥口從容得多,雖然奴軍桃豹總體應對得宜給淮南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但自身也是困於整體戰勢的被動而不得不做出改變。雙方唯一尚算慘烈的交戰發生在將近懸瓠之地的汝水上,此一役淮南軍以舟船為誘餌,誘使奴軍入水哄搶船隻,而後便依仗水戰的優勢大潰其眾,徹底擊潰了桃豹針對汝水的封鎖和防守,得以與汝南軍民勝利會師。

  至於肥口這裡,沈哲子親自坐鎮督戰。雖然由於奴軍亂打一氣給淮南軍造成極大的困擾,乃至於突破肥口等多處防禦得以成功登岸,使得戰事一時間危急到了極點。但也因此,奴軍付出了遠超於正常作戰的代價,這也給此後的崩潰埋下了禍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