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作為副使的溫放之則更不堪,雖是名門出身,但早被歸入士籍,不獨在台內沒有什麼記名的職事,在壽春也只是一個跑腿打雜的閒員,因而才被派回。徹頭徹尾一個白身,以往是連入台都沒有資格的,如今竟也有機會乘車直入台閣。

  除此之外,這兩個使者也是得到暫賜華蟲卿服以入台上殿面稟淮南大捷之軍事。

  兩人少有面對此類情況,從在城外便被一路追捧至此,再獲諸項殊榮加身,更是暈乎乎的不知道該要接受還是該要拒絕。他們離鎮之前,駙馬只是交代了一些需要稟告的軍事,也根本沒教他們該要如何處理此類情況。如果不是他家老子在人群里陰惻惻望著他,溫放之已經要迷迷糊糊接過章服就打算在車上換衣了。

  兩人囁嚅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安分一點,不敢過分輕狂放誕,趕緊下車以拒絕殊榮。

  「既可戎裝破奴,如何不能章服拜君?大功足勝此衣,不必推脫,即刻換裝入台,勿令君王久候!」

  隨著事權越發顯重,沈恪也不再是早年台內敬陪末席的一個小透明,此時正立身諸多台臣之前,見到兩人不知該要怎樣應對,便直接說道。

  田景本就是沈氏家將,自然信得過沈恪指點。而溫放之也偷眼望向他家老子,待見溫嶠微微頷首,只是指著車駕擺了擺手,當即便有瞭然。

  於是暫時披上了一身卿服,兩人又在台臣們伴隨之下,步行跟在車駕後面行入台城。

  入台之後,兩人隨身攜帶之奏報呈送台輔諸公,而後又回答了一些公卿們的提問,順便講解了一下今次所繳獲的石虎一整套儀仗的規格。從象徵意義而言,石虎這一副儀仗器具,才是今次入都獻捷的主要戰獲,也是稍後面君需要在殿上進獻的物品。

  又過片刻,再有中使前來宣詔,於是兩人便跟在一眾兩千石台閣大員身後往太極前殿去拜見皇帝。

  殿堂上,先由王導上前將淮南捷報呈送皇帝並皇太后,然後兩人便再次上前,重複講述了一下穎口一場戰事的經過和結果。由此台內眾臣們也都明白了淮南如今的情況,穎口一場大勝雖然斬獲俘虜數萬奴眾,暫時逼退了奴軍大部,但真正的危機仍未解除。

  首先淮南軍所打退的僅僅只是羯胡大軍中的一部,其餘各方戰事仍在進行著,而且就算這一部奴軍,也並沒有完全被打垮,仍然存在捲土重來的可能。所以眼下的局面,尚不能說就是今次大戰的最終結果。因而淮南軍仍在厲兵秣馬、勤備兵事。

  當然臨行前駙馬所交代最重要一點,為鎮中大功將士請賞名爵之事,田景也並未因為緊張而忘記,力陳這不獨只是單純的犒賞有功,更是激勵士氣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於接下來的戰事進行有著很大意義,希望台閣能夠儘快落實。

  講完了這些,他們作為淮南報捷使者的任務便完成的差不多,先是在殿上領受了一些直接的財貨犒賞,謝恩之後便被引下太極殿送往通苑休息。

  待到淮南使者離開,殿上眾臣們便開始發言,主要的話題自然是該要如何封賞淮南之功。

  首先開口的便是皇太后了,她向來因為自家愛婿屢建大功但卻名爵仍卑於人下而耿耿於懷。今次淮南再得大勝,又是在各方都不看好的情況之下,欣喜之餘更讓皇太后有吐氣揚眉之感,所以當即便有表態,如果要議封賞,必須要就大封!

  聽到皇太后的表態,台輔諸公們心情也是複雜。如果他們沒有記錯的話,沈哲子至今尚未年滿二十,未及弱冠之齡便已經是實據封土的二等開國侯,實在是與皇太后那一臉委屈不忿的表情沾不上邊。不妨開口問問殿上這些公卿,有多少人願意將自己那郡公、縣公之位去換沈哲子那個實實在在、不打折扣的侯位!

  但道理是這個道理,卻沒有人敢這麼直接質疑皇太后,否則那便是送上臉讓皇太后去抽打,要反問他們一聲多享國犒、中興以來又立功多少?

  看皇太后的意思,擺明了是要大封。一干對吳人尤其是對沈哲子多懷薄怨的台臣自然有些不忿,拒不發聲。而沈恪、賀隰等一眾沈氏嫡親盟友們,其實也都擔心現在議封不是一個好時機,要知道沈哲子那個烏江封國眼下乃是軍需械用所在,直接關乎到淮南的戰事,所以就算是要謀取大封,也實在不宜搶在當下,因而也並不熱心爭取。

  皇太后滿懷歡欣,結果卻被台臣們潑了冷水,乏人回應,心內自然有些不平,甚至在殿上直接指著沈恪指責他沒有一個長輩關懷晚輩的態度,倒讓沈恪尷尬不已。

  最終還是王導出面,說道眼下戰事仍未徹底結束,沈維周身為主將,眼下倒也不必多論封賞,若是來日再有大功,還要再作改議,不妨等到戰事徹底結束之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皇太后所熱心之事,被這麼和稀泥的擱置下來,當然是有些不滿,對於接下來的討論便也不再上心。

  略開沈哲子的封賞,其他類似郭誦等戰將的功賞倒也輕鬆得多。在這方面,沈恪等人便不再留力,挾此大勝之勢竭力爭取,其他人縱然有些不滿,但眼下仍在戰時,對於淮南軍有功之士的封賞不獨只關係到淮南一鎮,其餘邊鎮也都在看著,所以也都不敢有什麼掣肘非議。

  因此,淮南軍今次所報之二十餘名有功戰將,位號各有進益。而其中表現優異者,也都是名爵大賞,郭誦直接攫升為二等縣男,曹納等將也都各有封爵,封侯者便達六人之多。而韓晃、路永因有舊劣雖然不得直接封爵,但也都加太守職,算是徹底與此前的逆跡劃清了界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