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不是還言那沈維周有賢才德政,怎麼現在又要擔心家業不保?」

  聽到這話,先前那人臉上鄙夷之色更濃。

  老者在默然片刻後,望向李陶說道:「三郎你有苦衷,我也能想到。分家求存,是早年所立,眼下未至絕境,也不必急改。淮南形勢雖有轉好,但羯國軍勢兇猛,淮南也未必就能保全。六郎雖然言有焦躁,但並不是沒有道理。你與其再勞神勸說宗人歸家,不如用心些,多載一些資貨來助。」

  「眼下淮北敗壞,游食多浪蕩在野,我家若能廣儲,自然也能多集游食,揀取丁勇,不必苟藏這葦塘惡地,甚至直接攻占一處水陸要津。既有人眾,又有要塞,屆時無論向北還是向南,誰又敢有小視?似是三郎你存身淮南,雖然有一時安穩,但卻受人看輕,甚至難爭淮南一軍主之位,實在是浪費了這天賜壯士的躍進時機!」

  聽到這叔父老而彌堅,暢談家業大計,李陶不免瞪大眼眸。他本身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多有中庸,像是早前跟隨朱逢對抗將主,而後又跟隨凌卓向將主低頭,凡事不爭先,不願赴險。今次過淮是趁著江防還未完全鎖住,想要將這些家人引回後方安定處,卻沒想到這些人志比天高,已經有了要謀大事的氣概。

  尤其聽到招募游食之類言語,李陶更是心驚肉跳,他家人藏身這淺灘已經要託命於僥倖,若再外出招搖,那不是唯恐死的太慢?

  可是當他張口再勸時,幾個家人非但未有回心轉意,反而連聲指責他膽怯不堪,討要資用也更加急促起來。

  言道最後已經不乏惡聲,這些胸懷大志的族人索性直接將李陶扣留在此,將他隨從驅回要挾討要資用。過了幾天,一船幾十斛食鹽和百十具弓刀送入此處,這些族人們非但沒有放了李陶,反而以此作為他此前推諉不援的證據,對他加倍凌辱逼迫。

  「阿兄,不是我要逼你。明明你是有餘力辦法,因何就要如此苛待族人?你是沒有膽量勇進,但我等卻非膽怯之徒。家資都是共有,你也不能一人獨享,即刻去信家裡,再集資貨送來!來日我家若能得顯,富貴同樣與你共之!」

  那個六郎為了逼迫李陶就範,甚至以性命威脅,直接斬下他左手尾指,逼他寫出血書送回淮南。然而江防越來越嚴格,淮南之家雖然憂心李陶性命,但也實在找不到方法運送太多資用過江。憤懣之下,族人們怒火便傾瀉在李陶身上,每日都要痛打一番出氣。

  又過幾日,族人們外出招募游食,居然與一部強寇取得了聯繫,彼此合軍,共居葦塘,人眾陡翻倍余,且不乏悍勇。於是膽量更大起來,頻頻外出,凡眼中所見,俱都搶掠而歸。

  葦塘里漸漸人滿為患,隨著人丁擴充事情變多起來,族人們也無暇再去辱罵李陶。而且另一部奴眾覺得來日有了氣象後,可以借李陶南投,因此便將他拘養起來。

  李陶枯留於此,心境可謂煎熬,眼看著族人們越來越癲狂,行事越來越肆無忌憚,乃至於開始謀劃是幫羯國搶船渡淮所得利益大,還是投南更有前途。

  這一日,大批丁壯又呼嘯外出。如今這一路人馬已經頗成規模,此前又兼併了一路盜匪,甚至得了幾十匹馬,因而活動的區域也更大起來。

  然而直至入夜,外出者仍未返回,李陶心裡漸有不妙的感覺,當即便去求見他族中那位老者叔父。

  「三郎,這些日子委屈你了。但你也不要怪罪兄弟們,那趙主石世龍一個胡奴傖徒,尚能趁亂做大,咱們大好兒郎又怎麼能吞聲自忍!貧富禍福都是一世,你凡事都求周全,也抵不住橫災臨頭。眼下我家集眾近萬,持戈者數千,往年你敢想像有此聲勢?就算是如你所言過淮,眼下去投,也比早前你說的倉皇南去要好得多吧?」

  老者對於苛待李陶也有幾分愧疚,但一想到眼下所聚起的人眾和氣勢,又是不乏自豪。

  李陶還來不及說什麼,葦塘外卻傳來巨響震動,當即臉色便是一變。而坐其對面的老者也變了臉色,但卻無驚恐,而是滿臉喜色:「如此壯聲,兒郎們莫非又有大獲?」

  大獲是沒有的,大禍卻已經臨頭。攻進葦塘的是將近兩千奴兵游騎,他們的斥候在野地中發現了外出遊獵的人眾,而後大部殺上,將外出者盡數剿滅,而後追溯源頭,直接殺至此處。

  戰鬥幾無懸念,葦塘里雖然不乏淺灘,但近來頻頻出入,也踩踏出幾條固定的路徑。羯胡們由此殺入,掃蕩幾個來回,這整座營地中生者已經不多,數千人眾俱屍橫於此!

  李陶身在內里,僥倖保住一命,但很快就被投奴者指認出來,被幾名奴兵拎至那奴騎將軍馬前。那奴將年不過二十出頭,甲衣兜鍪上俱都垂掛著厚厚血漿,他下馬行至李陶面前,垂首問道:「你是淮南沈維周的屬官?」

  「是、是,他就是……」

  一同受擒的老者忙不迭點頭,慘烈的廝殺已經讓他嚇得昏去醒來幾次,此時聽到奴將問話,忙不迭開口說道,想要乞求活命。然而話喊到一半,頭顱已經飆飛出去。

  「老奴真是該死,我又沒問你話!」

  奴將收回刀刃,繼而又獰笑著望向李陶:「淮南那些賊軍逃得太快,我正愁找不到人去通告那南賊沈維周一聲。留你一命,回去告訴他,中山王麾下張雄至此,讓他洗乾淨頭顱待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