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已至此,沈哲子也不打算再去強求什麼穩定人心,就是要作最惡劣之想,絕了這些人的僥倖心理。否則,若是等到石虎真的率眾兵臨淮上,境中卻是人心動盪,未戰先亂,也足夠沈哲子喝一壺的。

  「石季龍意在威懾,志在奪嫡,這一點確鑿無疑。至於會否主攻壽春,我勸諸位也不必再作樂觀之想。既然已經從與戎旅,首以烈戰得功為期,若將攻守寄望奴之緩急,實在未戰先怯,反不利於戰事。」

  聽到沈哲子說的這麼直接,淮南眾將俱有訕訕之色,那軍主韓呈忍不住辯言幾句:「奴之暴虐,慘絕宇內。我等既然戎從於沈侯,自以殺敵為己任,只是念及鄉人饑渴稍緩,便又受大兵狂迫,實在是不能心安。」

  「鎮中來日必將鏖戰連場,我也不是不體恤鄉人,但奴賊狂悖天命,並非私心可緩。所以近來鎮中也是不乏考慮,要將一部分鄉人遷往南地稍安之處。只是苦於鄉情難斷,暫時尚在籌謀。」

  沈哲子也藉機將這個遷民計劃向眾人稍作透露,其實他最希望遷徙的還不是那些已經列入籍中的散民小戶,而是各家仍然把持的蔭庇人口。借這遷徙過程,可以將他們內部組織更加瓦解崩潰,同時讓梁郡等地更加充實。

  但這一建議若是尋常提起,必然會讓眾將心生牴觸,懷疑他是藉機搶奪人口。所以眼下計劃遷徙的,還只是一部分籍上之民。

  眾人聽到沈哲子稍露口風,心情也是喜憂參半,各不相同。既不舍於眼下的根基家業,又擔心羯奴若真主攻此境,屆時壽春前景又是堪憂。

  對於這一個話題,沈哲子稍點即止,重點還是放在招撫淮北難民上。其實話講到這一步,其實該怎麼做已經很明確,既然無論如何,羯奴都有極大可能主攻壽春。那麼與其龜縮防守,還不如廣結眾援。

  淮北那些難民們,如果真能集結起來一部分,即便戰力堪憂不足為用,也能稍分羯奴的精力。最起碼,可以避免這些人為奴所用,征作苦役前來攻打壽春。

  集思廣議之後,沈哲子便直接做下決斷,開始部署這一次的行動。

  首先掃蕩汝南之境,沈哲子安排給了占據地利優勢的李倉所部,除了原本的資糧援助以外,他又提供給李倉兩千兵力所需的械用糧草,在汝口交付,也就是給了李倉趁機擴大所部的一個戰時權力。

  臨戰在即,時間就是一切,如果再從別處調兵,不是旬日之內能夠完成。而李倉所部和汝南之間直線距離只在幾十里,翻過幾道山嶺,便可直撲境內。

  至於李倉是否可信,這也是眼下不必考慮的問題。奴兵在淮北所為之暴虐,有目共睹,其人只要不是賤骨頭,便不會有首尾兩顧之念。更何況奴兵幾十萬即將南來,他區區幾千流民兵,即便北投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此戰若勝,則沈哲子大勢在擁,李倉之眾即便再翻幾倍,若有不遜,也是覆手可滅。

  至於主持今次軍事,北上招撫難民的任務,沈哲子則交代給了毛寶。毛寶眼下本就在汝、穎之間游弋,今次正好可以得入鎮治,接掌軍民分守,來日戰事若有不順,也可分批次第退回。

  同時,又在鎮中挑選一部分熟悉周遭形勢的鄉人兵長,增兵於毛寶,深入北境宣傳造勢。

  而且,沈哲子又遣使者,快速南下合肥,向庾懌通報鎮中決定,希望庾懌那裡儘快通知江夏的譙王司馬無忌,讓譙王做好接應南下流民的準備。如果譙王那裡有什麼不便,也都儘量予以配合。

  壽春這裡雖然是初創之新鎮,仍有稚嫩,但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沒有太多的人事糾紛,執行力極強。

  鎮中軍令下達不足幾日,外守鄉土的李倉便即刻有了回應,表示遵從鎮中調度,並且在傳信之時,便已經率部向汝南而去。

  而杜赫、紀友等人,也都竭力籌措出來一批資用,用以支持這一次的戰略計劃。眼下鎮中尚無大事,沈哲子便親自押運這一批資用沿淮水北上,同時巡視邊防。真正大戰之際,他雖然不需要躬臨前線奮戰,但對於各處防務,也需要做到瞭然於心。

  而且沈哲子心內還有一點所想,如今壽春在人心方面外強中乾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眼下的小打小鬧,並不足以給人心帶來十足振奮,一旦強奴壓境,還是有怯懦退縮之憂。

  所以沈哲子也是希望能夠藉助今次招撫難民之事,打一個時間差,看一看是否能夠將石聰勾引下來,集結眼下淮北之軍,給這奴將來一次狠的。用一場可以稱道的勝利,使鎮中人心更加安定。

  當然沈哲子也明白,他這想法有一些冒進且不切實際。畢竟羯奴大軍南來在即,對於石聰而言,實在不必窮爭一時之功,面對淮南軍極為明顯的挑釁陷阱,極有可能還是會採取守勢,以防禦為主。

  但試一試總沒有壞處,眼下淮北各地奴軍多已收縮之勢以待大軍南來,反應難免會有遲滯。只要淮南軍不離開水道太遠,保持充足的機動性,在這短期之內,是可以保持一個橫行無忌姿態的。

  就算石聰不來,在淮北造勢一番,既能滋養士氣,也能對招撫淮北之眾的事情給予一些幫助。

  第0710章 鄉義豪傑

  平原野地上,千數名衣衫襤褸之眾正緩慢而行。隊伍中男女俱有,老弱幼童卻少,一個個面有飢色,腳步虛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