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三人年紀最輕的凌卓都已經年屆四十,大概是不屑於擔任沈哲子這個在他們眼中不過一毛頭小子的屬官,無一人接受沈哲子授予的官職。

  聽到沈哲子這麼說,三人中最年長的朱逢稍稍欠身,笑語道:「駙馬過謙了,王師入境如疾風驟來,頃刻清掃境中虜眾,可謂壯武。我等鄉人也都深盼駙馬德政澤鄉,以緩鄉親兵事久虐之疾啊!」

  「朱老殷望寄我,心內雖有惶恐,但也必將勉力為之。縱然稍有行錯,也有諸位鄉賢斧正,必能不害於鄉。」

  沈哲子笑語一聲,只在眸底略過一絲陰冷。

  這個朱逢可謂是江北一眾塢壁主中典型的五毒俱全,此人鄉籍汝南,擁眾輾轉至此,兼收乞活餘部,在此鄉紮根的時間較之祖氏還要長久,乃是壽春西境十數家塢壁共主,單單其人掌握的丁口,或許比沈哲子如今掌握的還要多。

  他是自恃於人眾兼地險,游離於南北之外,雖然沒有投奴之實證,但其實每逢動亂也多擄掠近畔、兼併別家。同時又是倚老賣老,此前沈哲子數番有請,但就連陳規都被拒之門外。今次露面,大概還是存著要打擊沈哲子威望的念頭。

  「老朽之人,庸不堪問,所識者惟桑梓家門而已。駙馬本是江東非凡之少賢,又受君王重託厚用,野叟家計尚是困頓,又哪堪國事垂詢。今日厚顏居此,還是駙馬盛情難卻,醜態稍露人前罷了。」

  那朱逢又皮笑肉不笑地說道,而旁邊那兩人也都紛紛微笑,掃向席中其他鄉人,眸中略有不屑意味。他們本身的實力擺在那裡,無論是江東晉人還是江北羯胡至此,也都根本不需要衝到最前去迎合。

  「閒言少敘,還是講一講當下之軍政事務。」

  這幾人冥頑不化,難以理喻,沈哲子也就懶得在與他們糾纏,意思表達到了,便轉望向旁側的杜赫,示意開始今天的主要議題。

  「禍殃至此,民本無辜,王師入境,首要歸以教化……」

  會議開始的議題,還是主要交代一下這段時間的成果,還有鄉宗各家的錄用情況。塢壁主勢力有大有小,而且彼此之間還不乏矛盾,有人作冷眼旁觀,自然就有人奮力迎合。所以近來也是陸續有人受聘府下,今天再作宣讀,算是彼此混個臉熟。

  這些受用之人,自然不敢擺出朱逢他們那種姿態,念到職事名號,便紛紛起身拜見使君。這過程中,朱逢等人偶有露出不屑淺笑,沈哲子也都不予理會,只是笑應那些禮拜之人,俱都勉勵幾句。

  「焦土復治,民生、軍務俱為首重。此前僥倖破賊,不敢居功。境中多有離散之眾,饑寒交迫,性命難繼。若使人無衣食,王統、化外又有何異?」

  待到杜赫說完,沈哲子才又開口,開始講到實際:「此前納流人,墾荒土,略有薄功,不過是少拾淺表。鄉中仍有多少受虐於世道者,在座不乏鄉親,應是深悉遠甚於我。」

  聽到沈哲子發言直指人口這一最為敏感話題,在座本地鄉人神態俱都不能淡然。無論是選擇歸附,還是自絕於外,態度雖有不同,但其實心底也都渴望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

  「鄉情自有殊異,不敢同俗而論,王法治於地方,自然也需要因地制宜,才能相得益彰。此前未悉鄉情,不敢深論,近日總算少有淺知,略治一二愚策,與諸位共論於此。」

  接過杜赫遞來的卷宗,沈哲子垂首念道:「民生之重,唯以賑濟、生產當先。早年舊屯,鄉親共領復墾,記事論功。稍後府下尚有細則,依於鄉倫,民舉長者,約民共產。畝中所出,三分公帑,三分軍資,四分民用。至於河澤私墾,勉而不征,諸位可有異議?」

  眾人聽到這話,先是略作錯愕,繼而便有人已經忍不住眉飛色舞。至於朱逢等幾人,望向沈哲子的眼神蔑視之色更濃。

  沈哲子這一份屯墾令,可謂是一個極大的讓步,所謂的民舉長者共產,等於承認他們原先的蔭庇人口不作徵發。不爭河澤私墾,那是連他們原本塢壁所有土地都不動。土地和人口,最重要的兩個問題,統統不予觸碰。

  然而就算是這麼大的讓步,仍然有人感到不滿意。那朱逢稍作沉吟後,便又開口問道:「倒不知駙馬此令,能否為台閣法定?而且生產尚是一樁,鄉民力薄,舊屯難墾,賑濟事宜又該如何安排?鄉土多貧困,六分徵用,是否過苛?若是戰事有急,軍資會否加征?」

  「朱老此問,深切民疾,確是不愧仁厚長者。若非台閣留用,我倒真想奏薦朱老當於此鎮,或是大治未遠。」

  聽到朱逢公然質疑沈哲子的政令合法性,席中眾將已經忍不住怒目飛挑,然而沈哲子還是抬手示意他們稍安勿躁,轉頭笑語一聲:老東西這麼有想法,怎麼不求台閣任命你做淮南內史?憋在此鄉這麼多年,也沒見你有益鄉人!

  聽到沈哲子的話,席中便響起一陣鬨笑聲,不獨梁郡舊部心中積憤,就連淮南本地鄉人也難免責怪老東西得寸進尺。

  「至於朱老所言賑濟,鎮中也有預劃。此前冬水枯竭,資用難運。眼下春潮已起,舟船自會北上。屆時境中津渡所在,俱立倉儲,糧帛至此,半作賑濟,半作市易。凡籍中鄉民,俱可丁口受惠。」

  講到這裡,沈哲子臉色已是一肅,正色道:「航渡通暢,乃是國用民用之重。凡有盜水私埭,凡有填土致淤,查實立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