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軍尚未靠近城門,便看到城內已經處處濃煙滾滾,喧鬧聲廝殺聲不絕於耳。城頭上不乏兵卒正在惡鬥又或奔行,可見已經亂了套。

  郭誦等人到達城西沙門時,門樓下已經陳屍數十,其中多為羯奴面目,不乏壯力者已經率著部曲分跪在城門土道兩側,口誦獻門恭迎王師。

  郭誦在城門前一一撫慰這些投誠者,同時指揮兵卒們列隊魚貫行入城門,將整個城門上下盡數控制起來。

  壽春城城周十數里,祖氏於此經營多年,最盛時容納十數萬人。雖然城民在前年多被羯奴擄走,但是眼下城內仍有兩萬數之眾。此前城內尚有不乏武勇而趁火打劫的凶人,可是隨著豫州軍入城,亂象漸漸有所收斂,各自約束部眾待在或遠或近的位置。

  另一個方向毛寶也派兵前來通知已經順利入城且控制了城門,但他們所進入的僅僅只是外城而已,至於真正收復城池,還必須要打下西北角的內城即就是金城,那裡才是整座城池的核心,械用輜重包括羯胡守軍眼下還在據城以守。

  雖然已經入駐外城,郭誦卻並沒有急於攻打,外城降眾雖然不少,但如果沒有一個秩序,一旦稍後城防戰事激烈起來,難保不會有意外發生。

  所以眼下,他只是與毛寶各自分據一座城門,在降眾當中挑選人望勇力者約束所眾,給稍後的進攻騰出區域,同時避免內城敵眾越出城牆製造混亂。

  第0672章 攻城

  夜中的壽春城,寒風嗚咽,偶有灶火閃爍,兵卒們一堆一堆的圍繞篝火團坐,喁喁細語,即便有爭執,也不敢發出太大的吵鬧聲響。整個城池裡,充斥著一股異樣的靜謐。

  入城後稍作休憩,郭誦卻不敢放鬆,待到安撫過城內各家之後,甚至無暇卸甲,而後便開始巡營。

  城池極大,哪怕數萬人駐於此處也都不顯擁擠,但當中又有一絲不協調。雖然入城很順利,但郭誦也不敢讓兵卒們直接散入城內民居里,只是據守著城門。

  城中雖有數萬民眾,但也都各有宗親所屬,分據某一片區域。除了寥寥幾家主動開門迎接豫州軍入城的鄉民之外,更多的人對於王師的到來其實並無太熱切的反應,多是冷眼旁觀,不作更深接觸。

  巡營完畢,吩咐部將們小心戒備之後,郭誦便率著百餘名披甲親衛更往城中行去。沿途路過鄉人宿地,也都特意繞開不去驚擾,偶有當地鄉人站在道旁遠望,或是微笑頷首,或是拱手示意,態度可稱和藹。

  城池中民宿尚算整齊,不乏修補的痕跡。雖然同處一城之內,但是門戶之間卻距離不近,一眼可見明顯的隔閡與戒備。

  這也算是時下的一個常態,逢此亂世,又生在這壽春百戰之地,小民之戶分散於野便難以過活,但若湊在一起彼此又無信任,所以各家部曲宗親內結成團,與外部鄉人們半是合作半是疏離。

  如果坐鎮此城的乃是一位威望與才能並重的主將,各家之間的隔閡自然可以被掩蓋,共同聽命其人,比如早年的祖逖祖鎮西,民眾多來依附,共守堅城。

  但如果主將不具人望,聚集在此的城民們或就會各自離散,不再居此,更有甚者轉而吸引外敵反噬鎮將,比如早年遭到部將背叛的祖約,還有今次奪門迎接王師的當地鄉人。

  雖然王師得以順利入城,但只要一日不攻下城池西北的金城,這些鄉人們便一日難為所用。

  畢竟對於這些當地鄉人而言,無論是南面而來的豫州軍,還是北面而來的奴兵,都是入侵他們家園的外來者。或會觀望形勢依於某一方,但當他們發生衝突對峙時,他們更多的還是選擇冷眼觀望。

  郭誦很快便來到城池西北方向的金城,相對於整個廣闊的壽春城,金城的面積要小得多,僅僅只占據整個城池三分之一大小。

  而且,雖然作為內城,但金城的城防是完全獨立,自成體系。這一座內城同樣也有四座城門,北面緣接城外八公山,因而地勢略高,西面則引淝水支流瀆水繞城而過,便成一道護城河。往年夏日水盛,壽春外城屢遭水患,而金城卻能因地勢倖免於外。

  郭誦自西面行來,將近金城時,左近民舍俱都被拆除,視野略顯開闊,至於拆解開的木石磚瓦之類,此時都沿著瀆水堆疊,構成一道長長的路障。這是外城民眾自發建設的工事,可見奴兵退入內城後,鄉民們也擔心他們會再越城而出,在外城殺戮製造動亂。

  郭誦行過來的時候,左近還有民夫壯力持著竹槍在近畔游弋示警,但見到他一行人到來,俱都遠遠避開,不願有什麼接觸。

  對於鄉民們的冷漠態度,郭誦倒沒有什麼忿怨,來日攻城時這些人不添亂,與他而言已是一樁幸事。

  因為瀆水繞城而過,河道上方的橋樑通道也都被拆除,而河道又直接在城頭箭矢射程之內,所以此地明顯不可作為主攻的方向。

  城頭上火光下可以看到人影閃爍,不乏羯奴兵卒在城牆上巡邏眺望,偶爾爆發幾聲喝罵,郭誦對此也不以為意。他只是繞著城再往東南而去,給明日的進攻選擇一個主攻點。

  當在稍遠處繞過瀆水再往金城南門行去時,前方火把齊舉,中間一人闊步行來,正是毛寶。

  兩下碰面,毛寶先施軍禮,而後才指著城池嘆息道:「奴兵守志頗堅,來日還有一場苦戰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