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尚在這任上,除了要與台中催繳台資稅款的詔令扯皮以外,還要頻頻南下與東揚州府交涉,好歹手裡撒出一點餘糧,以慰台中那些嗷嗷待哺之人的饑渴。

  東揚州倒也爽快,錢糧是有,只是無運力。台中如果已經窮得揭不開鍋,可以拖家帶口來會稽就食。要不然乾脆直接向鼎倉借貸,待到明年運力有緩再將台資起運。

  忙碌的不只是吳中這一條運路,江州鄱陽郡中也是忙碌的雞飛狗跳。吳興沈鮮擔任太守以來,幾乎連鎮所都沒入住,便忙得翻山越嶺去徵發境中山越、傒蠻,大量藏匿在山嶺、湖澤中的丁口被驅趕到平原上,然後往南北發放役使。

  其動作之大,甚至連坐鎮武昌的陶侃都給驚動起來,以為沈家要在江州搞什麼大動作,調集幾路人馬將鄱陽團團圍住。因此重兵環繞,沈鮮的事務反而更加好做,原本還有幾個蠻部自恃人多略有不馴,結果察覺到這態勢後以為江州又要有大事,反而不敢妄動,只能乖乖配合。

  ……

  最近幾個月來,梁郡城可謂吹氣一般的壯大,自出現直至成為虎踞在塗水上游的一座雄城,就連那些眼望著此城雄起的豫州眾將,言到用時之短,都是難免咂舌。

  如今的梁郡城,橫於塗水近畔,內外俱置營壘,城池倍顯雄闊。左近一座水寨碼頭,加深加闊的河灣上,常有十數舟船停泊待發。水寨與城池之間,乃是七八座山峰一般高聳的倉垛,存儲著大量的穀米,還有弓甲刀箭等諸多軍械。

  在城池東北方十數里外,是一條巨石堆砌、夯土充填的護航大堤,與大堤隔水對望的則是幾座水量驚人的河埭。河埭周圍重屯兩軍之眾,營房牢固不遜堅城,一者與梁郡城呈犄角共防之勢,一者沿水護埭,保證水道暢通無阻。

  而圍繞著梁郡城周邊諸多形勝地險,也都俱有大大小小的營壘設立起來,將此一區域牢牢的環衛起來,不再是孤城空懸於外。

  這麼短時間內,如此大規模的營建,當中所需人力物力的耗用之驚人,已經難以想像,絕非億萬之數可計!而且在這營建的過程中,還要應對淮南奴兵頻繁的騷擾,能夠達到如今的局面,說是奇蹟也不為過。

  隨著天氣漸涼,圍繞樑郡城的營建也漸近尾聲。即便淮南再有來攻,也絕難輕易撕裂如今的塗水防線。而沈哲子始終懸著的一顆心,也終於稍稍放鬆下來。

  一俟放鬆下來,他才有心情整理近來為了營建這一防線,究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言起耗用,沈哲子本身還無多少立場,反正是能夠抽調出來的人力物用,俱都投入其中。

  而他家坐鎮鄉土的三叔,沈雲之父沈宏,日前來信訴苦,因為這段時期不計成本的投入,吳中鄉土幾乎連過冬之糧都有告急!都中糧價翻了一倍有餘,而京府那裡則更誇張,已經陡翻三倍!

  數年之積累經營,可謂是在這段極短的時間內完全爆發出來!沈哲子即便不炫富,也不得不承認,單憑台中如今的錢糧收入,哪怕厚積數年,也不可能支撐得起這段時間的耗用!

  如此龐大物用的調度,本身便是實力的展示。如果說往年人還不知沈家究竟豪富到什麼程度,那麼如今的梁郡防線便是一份答案!雖然只是一隅之地,但是因為要求的時間,耗用要比尋常從緩建設成本翻了兩倍有餘!

  從江州到吳中,所牽涉的民力之用,便超過三十萬人次!如此一個驚人的調用力度,而且還有如此流暢的物流通道,無不顯示出沈家所掌握的力量之大,遠非表面上看上的那麼簡單!

  為了搶時間,避免那些沒有意義的爭執,沈哲子完全是將梁郡當作門戶私土來經營,不管外界周遭一切喧譁鬧騰,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成這座江北前進的橋頭堡!

  他這一份急迫,就連家人包括老爹沈充都有些不理解,屢屢來信勸他一定要穩紮穩打,千萬不要貪功冒進。畢竟如今的沈家已經不同以往,無論成敗,所造成的影響絕不只限於一家之得失。

  而沈哲子也不得不承認,真正上升到籌劃天下大勢的層面,一家之私力,即便再怎麼強,所產生的效果也真是微乎其微。單單經營梁郡一地,已經讓他家米倉都在跑耗子了。但錢糧積攢再多,就是要用在需要用的地方,巨大的投入便意味著巨大的回報。

  雖然眼下沈哲子還未具體與台內談論戰爭成本的分攤問題,但假如台內真的只是置身事外,以為他小勝之後便開始陷入癲狂,想要一毛不拔坐望成敗,那這些人也是做夢。沈哲子眼下只是沒有時間,等到抽出精力來,會跟台城算一筆細帳!

  第0664章 意欲何為

  「沈維周這是要做什麼?」

  這樣一個問題,褚翜相信自己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來,而他也絕不會是江東惟一一個心存此惑的人。

  自從豫州得勝以來,整個江東幾乎都圍繞著梁郡那個新復僑立之地沸騰起來。那種人力物力的調用烈度之大,簡直就是中興以來之未有!

  褚翜當然也明白,對於江北局勢而言,復土只是一個起點,後續的經營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雖然對沈氏吳人不乏提防,但是為了大局,儘管台中也難提供直接的資貨援助,還是頻頻下詔號召南物北調,讓沿途郡縣予以配合。雖然這詔令收效多少不好評價,但最起碼姿態是擺出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