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在軍事之外,具體的地方經營上,也是刻不容緩。梁郡所在除了甲士戰兵以外,沈哲子此前率部掃蕩左近,也是收取了數千丁口,加上杜赫在塗中徵發來的幾千丁壯,暫時人力有餘。但這些人力要投入到哪一方面,所收取的效果也是千差萬別。

  眼下一切都以軍事為中心,站穩地方當先。所以這些丁口並未分付屯墾,而是集中投入到基礎營建中。

  梁郡城只是搭建起一個框架,內部還要繼續修葺營建。而且孤城不可守,在這城池之外,諸多地利要衝也必須要分設營壘,彼此互保。

  另有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水道的疏浚貫通。此鄉雖然水網交錯密布,但是具體的通航情況並不理想,包括塗水在內。靠近大江的河段尚可保持大船通航,但越往北河道便久淤不修,狀況極差,大船載貨稍重便難通航,需要用小舟木筏轉運,極不便利。

  這還是梅雨過後的盛夏汛期,可以想見一旦秋去冬來,江水枯竭,後勤方面所帶來的壓力將會是災難性的!而且沈哲子也有預見,淮南方面的引兵不發只是暫時,待到秋來,一定會有所動作!

  所以,眼下真的是要爭分奪秒,一刻都不能懈怠。當務之急,便是儘量利用好這難得的幾個月時間,疏浚河道,修埭蓄水,保持後勤水路的通暢。

  梁郡所在,可以倚重的補給水路有兩條。

  一條是建康和歷陽之間的大江支流橫江浦,在橫江浦與塗水之間,不乏早年間東吳北掠時所開鑿修築的運河溝渠。但幾十年過去了,這些運河久無維持,幾乎難用。哪怕是在水量最為充沛的梅雨時節,沈哲子北上時,也是障礙多多,許多河段早已淤塞成為灘涂,舟筏難行。

  另一條便是塗水,塗水除了上游分流過多使水量流失過多之外,整條河道通航情況還算良好。但還有一點不妥就是塗水連接的京府這條補給線,受徐州方面鉗制不小。

  雖然眼下豫州和徐州之間氛圍還算不錯,但沈哲子也從不慣於將生命線置於他人掌控之下。所以對於橫江浦舊吳水道的修葺也並不放棄,反而將之作為重點。

  在水道的修整方面,杜赫所提供的情報可謂至關重要。杜赫提前過江年余之久,可不只是窩在塗中種田,區域內的地理勘測也是重中之重。有了這些資料,便省了大量初期的地理勘測,在人力的分配投入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在塗水流域,尚算略有人煙,情況較之不毛之地的合肥周邊要好得多。除了早先杜赫經營的塗縣周邊,區域內尚零散分布著十數塢壁聚居點,也有過萬人丁。

  如今時間緊迫,沈哲子也沒了時間和耐心再與這些塢壁主們虛與委蛇,率部沿塗水而下,一旦發現私開溝渠引流,盡皆堵死。但凡有反抗者,俱都擊破塢壁,強征入伍。

  於是塗水周邊也都民怨沸騰,這些人家原本還幻想著沈哲子會如年前一般登門拜訪,集眾開會給出一個互相妥協經營地方的方案,但卻沒想到稍有遲疑,即刻便有甲兵攻破家門!

  相對而言,塗縣周邊幾家早與沈哲子達成協議的塢壁得以鬆一口氣,慶幸早年沒有輕慢江東來人,提前一步與這位駙馬有所接觸和聯繫,如今免了破家之災。

  沈哲子雖然顧念舊情,免了那幾家破家之災,但也並未完全縱容他們閉門自守。畢竟眼下要做的是儘可能多的發動所有能夠動員的力量,爭搶時間。所以也給他們分派了任務,召集動員鄉勇丁口,沿河修築儲水航埭。

  如今這個年代,人口的依附性實在太強,而且強迫和自願所帶來的勞動效果也是迥然有差。沈哲子雖然態度強硬的徵發塗中丁口,但也只是將這些人口拉出他們固有的封閉生活環境,但在驅用起來的時候,還是不得不給那些鄉宗土豪以許諾激勵。

  畢竟,如果只是強硬的一味壓迫,那麼在將丁口徵發起來的時候,還要分兵監管和震懾,防止他們逃跑或反抗。而如果有了地方豪宗的支持和動員,那就皆大歡喜。

  說到底,還是底層組織力和動員力長久以來被蠶食一空,這是百數年之遺禍,而非一代之弊病。想要重建起來,絕非旬日年月之功。畢竟小民再怎麼卑微,也是有所思有所欲的活物,制度可以快速搭建起來,可想要獲得足夠的認同和執行力,卻要交付時間。

  而且眼下的淮地,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也暫時還不具備從頭重建的環境。

  待到沈哲子沿塗水返回鎮所時,前往塗中報捷的隊伍便也返回,帶回了台中對於豫州局面的態度。

  第0656章 大事可托

  過江一路北上,興男公主心情可謂複雜。

  早在過江之前,她已經極力在設想江北風物如何,可是真正身臨其境的時候,才覺自己想像力實在匱乏。如果僅僅只是廢墟動盪,流人嚎哭,這些人間慘劇她在避亂京府時也曾見過。

  可是舟行船上,極目望向四方,曠野幾近荒無人煙,越往北便越荒涼。哪怕前後俱有兵眾護衛,那種浩蕩原野中,天地獨棄我的孤獨和渺小感,給人心境帶來的壓迫,以及了無生機的絕望,還有野中隨時會有胡虜凶人躥出的恐慌感,都足以讓人心悸難安!

  一江之隔,迥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仿佛天地創生以來,此域便是長久的荒涼,人跡少履,讓人忍不住心生懷疑,這樣一片荒蕪廢土,是否真有能夠重新孕育生機和繁華的可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