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的建康城,長街筆直開闊,坊市井然有序,更有了一國都城的威嚴。

  環境對人是有一種潛移默化的約束力,一個不修邊幅的邋遢人到了一個乾淨整潔、開闊明亮的廳堂中,自然而然會有一種侷促感,會感覺到不自在,乃至於會改變自己以求能與環境搭配。畢竟這世上沒皮沒臉的人還是少數。

  以往的建康城雖然繁榮,但連真正的城牆都無,穿過長干里便是成片的窩棚,流民雲集,盜賊蜂擁。官府也曾發力整頓,但卻收效甚微。

  可是如今隨著新城坊區次第建成,難民陸續遷入,即便暫時不得安置,也都被安排居住在都南等幾處聚居點中,通過做工換酬來養活家小。

  所以如今的建康城裡,風氣一時大肅,民眾雖然也難盡衣綢緞,但麻衫短褐也都力求乾淨整潔,再也不見以往成群結隊衣不遮體、蓬頭垢面的模樣。人之所求,先飲食而後衣裳,當儀表都被關注起來,可想而知生計必然也是有了保障。

  當然環境也並不獨約束於小民,以往都下不乏狂飲競歡、招搖於市的權門子弟,但如今那些浪蕩子也漸漸有所收斂。一方面是坊市立起,城衛管理更加方便,少了許多鑽空子的餘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妓館遊園都被集中遷到了城東青溪附近,都內已無多少玩樂場所。

  年初江州一場兵亂,隨後豫州用兵於北,說實話對於都內民眾並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影響。大江橫淌隔成兩個世界,能夠引起民眾廣泛參與討論的,不過只是今日米價又升了幾錢。

  但表面的無甚波瀾,並不是說整個建康城對於江北的戰事就漠不關心。事實上正有數不清的人對江北之消息牽腸掛肚,乃至於寢食不安。

  城西石頭城附近,一直聚集著都內各家僕役,對過往船隻密切關注著。

  因為江州一亂至今元氣未復,所以西面而來的客貨船隻陡然削減變得稀少。但每日也有二三船隻到來,每有舟船駛入水柵等待入城時,四面八方便會湧出許多人上前詢問消息。

  那船主如果不明底細,還道都中民眾都是如此好客。但是每每報上來路所在時,那些湧上前來熱切詢問的人便會作鳥獸散,將船隻晾在那裡,讓人十分尷尬。

  從六月以來,類似的情境每天都要上演幾次,風雨無阻。以至於石頭城內守軍都將之當作一景,甚至還要打賭明日會有幾艘船隻到來。

  終於七月里的一天,艷陽高照,接連兩艘輕舟自水門駛入停泊港口,類似一幕繼續上演。有的人家僕役或是厭倦烈日烤灼而懶動,或是腳步稍慢落在後方,乾脆行到半途便折返。可是他們剛剛退了幾步,便聽到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歡呼聲!

  怎麼回事?

  後方人心內還在狐疑,前方已經有人手舞足蹈往城內飛奔去,沿途灑下亢奮到了極點的歡呼聲:「大勝,豫州大勝!沈侯大勝,全殲賊虜!」

  在這陽光明媚的夏日上午,以石頭城水門碼頭那兩艘舟船為起點,歡呼聲開始迅速向外蔓延,大量人一邊歡呼著一邊往城內飛奔而去。

  「合肥大捷!」

  「豫州大勝,江北大勝!」

  「沈侯大勝,斬首數千!」

  西市乃是城內最繁華的地點,日常人頭攢動,也是最先受到勝報衝擊的地點。但大多數民眾對那歡呼聲還有幾分莫名其妙和驚疑不定:「駙馬沈侯斬首數千?難道都外又有亂事?」

  「老奴難道還不知,沈駙馬早已離都北上殺奴,如今捷報已經傳回,合肥已復,王師已達淮南!」

  聽到那些歡呼者的解釋,周遭民眾們也不能淡定起來,還待要詢問更多詳情,旁側貨棧中已經衝出人來叫嚷道:「王師大勝,駙馬報捷,倉中諸貨,百錢減十,共賀大功!」

  於是民眾們激情被徹底點燃起來,一邊往店鋪衝去,一邊口中叫嚷:「駙馬已復淮南,圍剿奴賊上萬!」

  消息就這麼次第往城內傳遞,也幸虧建康城規模還不算極大,否則等到消息傳遞到台城,或許已經成了「駙馬踏破虜庭,石賊世龍業已授首」!

  但即便是如此,當台城內聽到城外叫嚷時,斬首之數也已經誇張到了數萬之眾。幾座城門兵士聽到那歡呼聲,忙不迭向軍候兵長匯報,而得到匯報後,那些宿衛將領們也不能淡定起來,如此大數額的斬獲,莫非羯奴已經大舉南侵?

  原本平靜如湖面的台城,此刻仿佛暴雨冰雹劈頭砸落,人人不安於室,各自奔走於外,想要打聽一些確實可信的消息。

  也不乏人登上台城城牆,傾聽城下民眾歡呼,然而那歡呼聲越來越誇張變形,出於一人前後之間的吼叫已經從收復淮南又把王師挪到了南陽乃至於兗州,頓時讓人凌亂無比,不知該信還是不該信,也不知這些小民哪裡聽說的這麼多地名!

  整個台城亂成一團,台臣們互相打聽也是眾說紛紜,根本就不知道該信什麼。所謂收復兗州云云,掰著手指頭算哪怕一戰不打,駙馬也絕無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狂奔到那裡啊!

  終於在這一片茫然混亂中,北面太極殿外悠揚鐘聲響起,召集台內六百石以上者入殿面君。於是眾人再也顧不得互相詢問,無論級別高低,紛紛往太極殿而去。許多級別不夠的台臣自然被宿衛們阻攔於外,但也並不散去,只是扯著嗓子招呼疾行入殿的官長稍後一定要記得傳信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