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有多少人心內羨慕這位駙馬運氣絕頂的好,俯拾大功,那就不得而知了。即便是心存中肯,頂多也只是感慨這位駙馬對時機把握的精妙,搶在了都內局勢危若累卵的時候沖入建康,得以建功。雖然這一份敏銳洞察和對時機的把握也足以讓人側目,但如果憑此就要將之視作戰無不勝的奇才,那也真是沒有什麼說服力。

  在場這些人,除了郭誦、韓晃等本就對駙馬了解匪淺的人之外,其他類似王愆期等人,其實對沈哲子這一份無聊堅持都已經有些不耐煩,難免會有腹誹:這位駙馬是順風仗打慣了,眼高於頂,莫非真以為自己是天眷之人?凡有對陣,旁人都要聞其名便望風而逃?

  「若真發生那種情況,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刀兵不用便克復重鎮,胡虜喪膽而奔,正顯王師威勢無雙,來日何止合肥,壽春亦能指日而復!」

  王愆期笑著說道,但言中調侃之意,任誰都能聽得出來。雖然場內不乏人有此之想,但真正敢說出來的大概也只有他了。

  他可不是郭誦倉皇南來,又或韓晃待罪降人,俱要仰於沈氏鼻息,也不是王彰等人寒傖軍頭,世不知名。要知道他在來豫州之前,已經是江夏相,再往上一步便能邁入方伯之列,歸於庾懌調度本就不乏屈用,又怎麼能夠忍受一個僥倖得功的幸進之徒在其面前大放厥詞!

  此言一出,室內氣氛當即便有幾分尷尬,郭誦等人俱是眉梢一揚,想要開口反駁,但卻被沈哲子擺手制止。

  「壽春必然是要收復,但眼下合肥未定,言之過早。」

  本來只是一句調侃諷刺的話,沈哲子還是一臉認真的回應一聲,這不免讓旁人感覺更加古怪。不過旋即沈哲子便又說道:「那麼我不妨再換一種問法,羯賊對於合肥有無必守之理?」

  此問一出,除了那幾個對沈哲子已有偏見的人之外,余者都不免皺眉沉思起來。

  「維周此問,此前倒是也曾想過,只是不曾深入。」

  首先開口的還是庾懌,剛才王愆期對沈哲子的暗諷讓他有些尷尬,這會兒倒可以藉機引開話題:「黃權所部,名為萬餘,實則不過一軍之數,就食於此,逞凶暴虐,廣掠鄉人,附者甚眾,且久絕王教,實在難作撫用,仍是不容小覷。」

  合肥一戰,庾懌也是用心良多,寄予了極大的希望。沈哲子點出的這個問題,他怎麼可能沒有考慮到?

  雖然因為祖約的失敗,致使舊豫州完全淪陷。這從另一個側面其實也反應出江東朝廷對原本豫州的掌控力實在是太微弱,得失幾乎完全繫於祖氏一家的向悖,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占據和經營。

  而如今羯胡名義上控制著豫州,但情況與早先的江東也是類似,只是在幾個重要的軍事據點象徵性的擺了一部分軍力,保證一個南掠通道的暢通,並沒有形成像北地那樣全面的掌控和經營。

  譬如他們眼前的對手黃權,雖然集眾萬餘,但是核心力量不過兩三千人,余者盡為在當地擄掠的鄉人。如果真的是羯胡萬餘軍隊鎮守於此,單純後勤的補給壓力也根本承受不住。

  沈哲子問到羯胡對合肥有沒有必守之理,答案是沒有。事實上不只是合肥,余者淮泗、襄陽等各個方面,羯胡都還只是保持著寇掠為主,根本並不實質性的占據經營。

  早年曹魏、東吳對峙,圍繞合肥展開數次大戰,起初東吳是為了給江東奪一出路和跳板,後來則轉為積極的防守,而曹魏則是為了保證淮南之地大量屯所的安全,自然要守住合肥這一前沿陣地。

  可是現在,合肥之後,仍是廢墟,即便是丟了,對羯胡而言也並非難以承受的損失。簡而言之,這裡根本就不是他們核心利益所在。

  從這一點來看,黃權是真的沒有必守於此,將其部屬精銳盡耗此戰的道理。事實上不要說是合肥這已經半廢狀態的昔日重鎮,就連襄陽那裡,羯胡跟荊州也是彼此拉鋸,襄陽因此數度得失,雙方誰都沒有長久占據。

  所以,沈哲子先前所問黃權有沒有可能不戰而逃,其實並非無的放矢,是有其理據存在的。但是這個問題,又根本不值得討論。

  庾懌先前答非所問,介紹了黃權所部實際情況,其實就是在說,就算有這個可能,其實是很微小。雙方實力對比,豫州這裡既不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同時豫州軍也根本不具備荊州軍那麼大的威名能夠將敵人驚走。

  就算是戰事一切進展順利,黃權最終還是不能守住合肥,落荒而逃,那自然皆大歡喜。但是在此之前,實在沒有必要討論這樣一個微小的可能,甚至於將之當作一個戰術目標。

  話講到這一步,其實庾懌也是在委婉表示,不必再就這個問題探討下去。歸根到底,黃權逃或不逃都不足影響到他們的戰略部署,如果逃了,那自然是一個意外之喜,如果不逃,也沒有必要刻意追逐,該怎麼打還是要怎麼打。

  沈哲子聽到這裡,也明白這些人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認為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是心存僥倖,想要讓敵人不戰而走。

  略一沉吟後,他索性從席上站了起來,行到地圖前,用手指圍繞合肥劃了一個圈,說道:「假使王師銳猛,黃權是有可能畏戰而逃,諸位對這一點,應該是有共識吧?」

  眾人見沈哲子還在糾纏這個話題,皺眉者不免增多,然而郭誦等人卻知沈哲子並非為了面子而一味胡攪蠻纏的人,已經忍不住在思索沈哲子這個問題背後的深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