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哲子聽到這話,臉色便有些不好看,好歹是自家娘子,怎麼能容人如此貶低!你才有容無德,你全家都有容無德!這麼腹誹著,似乎也有哪裡不對。算了,回家枕邊風吹一吹,總會有人收拾這小子。

  皇帝那裡還在喜孜孜為自己找到一個強力的理由去勸說母后而欣喜,過半晌才發現對面的沈哲子臉色有些不好看,繼而才意識到自己一時逞快失言,接著便滿臉堆起訕笑:「姊夫,這些事你不會到外間宣揚吧?」

  沈哲子冷笑一聲,用得著對外宣揚?回家枕頭風一吹,就夠你雞毛鴨血的。不過他也不打算就讓小胖子這麼輕鬆快意,作勢嘆息一聲才說道:「陛下既然得居大位,當知海內萬眾所矚,憂患難免,率性難為。天子之美,美於海晏河清,宇內咸伏,豈獨專於婦人!後位之選,能附人望者,不出幾戶之內,怎能因儀容而毀!」

  換言之,你也不必高興的太早,你就是一個插標賣身的小馬駒,來日誰能翻身上馬,你說了也不算。

  「姊夫,你變了……早年我要滾脂,要品飴食,陷於賊軍,都是你來救我。你怎麼能這麼說?早年你家娘子虐我,我是因姊夫厚情,一笑置之!難言之隱,兄弟至親我都不敢啟齒,要請姊夫解惑……」

  聽到皇帝不乏哀怨之聲,沈哲子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的確這些話皇帝不跟自己說,也找不到別人傾訴,而自己的確也從未以君臣之禮而為意自持,不乏愧疚。但這種事情,他也真的不能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忙。

  略加沉吟後,沈哲子才說道:「陛下之憂,倒也不是不可緩解。近來的確有一機會,可以略作遠瞻,但究竟後出何室,實在非我能決。」

  「能看一看?看一看也好,姊夫,我真不是怨你。其實我、唉,我是多羨慕阿姊終日長笑,無憂縈懷……你是真心善待阿姊,你是……母后雖然不言,其實我能略度一二。父皇所託得人,我也、我也深信姊夫!」

  沈哲子聞言後,略有愕然,倒有些不習慣皇帝這種口吻,一時間不知該要怎麼回答,只是拍拍皇帝的手,轉而言起剛才所言之事。

  清議喧鬧數月,也到了該收尾的時候。中朝時期,應是皇帝出面饗食宴請內外時賢,同時也會有所禮召,不過這舊禮持續時間也不長,僅僅只存在太康前期。到後來政治氣氛空前緊張,也就作廢了。

  沈哲子是打算藉助今次的清議,來奠定他家司職典選的一個先例,這對於以後整頓吏治乃至於組建霸府主持北伐都有不小的意義,所以近來也在籌劃最後一場收尾的盛會。屆時安排皇帝看一看那幾家備選的女郎樣貌,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第0622章 朝見大典

  時至六月,都中的清議也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畢竟就算是發牢騷,吐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也實在是吐無可吐,不再有新的話題能夠引起人的關注。

  而原本諸多嘈雜的聲音,也都漸漸地集中到幾個話題中來。排在第一位的還是南北矛盾,糾結於鄉土實資的分配問題上。

  所謂的世族,勢位和舊望僅僅只是一方面,只有蔭丁、土地才是真正的立家根本。然而這正是北人眾多僑姓所欠缺的,大量的僑姓南來,不論過往在鄉中有怎樣深厚的基礎,到了江東都要從頭開始。

  中興建制至今也有幾十年,但是真正能夠立足於江東的僑姓門戶,其實屈指可數,無非是在南渡最初便占據政治高位的那些越府舊班底而已。類似如今新竄起的新貴河南褚氏之流,其立身根本較之吳中尋常一土宗都略有不如。

  世道再怎麼崇玄慕虛,前提是要吃飽飯才會有那麼多的精神追求。類似陳留阮孚金貂換酒的確灑脫,但問題是金貂也不是誰都能有的。眼看著眾多依附南來的鄉人蔭戶們生計難繼,漸漸的分崩離析,門戶幾近淪為寒卑,飯都要吃不上了,還喝酒!

  眾多僑門之中,逃離到京府左近的人家還算幸運,有了早先的隱爵運作,還能維持住基本的生活消耗,乃至於不乏巨富者。可是隨著吳中商盟在京府漸漸站穩了腳跟,對他們的依賴越來越少,他們的生活也漸漸變得窘迫起來。

  而南來的僑人聚集點,遠不止京府一地,幾乎沿江所有重鎮都有這一類的人家存在。無論他們在北地是累世公卿,還是鄉中巨室,如今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家業無處依託、衣食難以為繼的窘境。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些人被大量引流到三吳之地的會稽等地,得以休養生息,從客觀上也是促進了南方的全面開發。

  可是如今,吳中早非原本一盤散沙,早已經連結成一個整體,甚至剛剛搞死了琅琊王氏的王舒。就算這些人還有南下的念頭,可是現在鐵一般的事實擺在眼前,就算讓他們南下,他們都未必敢!

  如果說過去這些年沈哲子有什麼功績,其中最大的成果那就是徹底斷絕了這些僑門在江東的立足之地!丟了中原再到南方苟安立足?便宜不要占得太盡!

  哪怕江東仍然是地廣人稀,哪怕南部大開發遙遙無期,那又有什麼關係?如今整個世道的困境絕非是江南開發未足,而是江北胡虜肆虐!不能守土,還不肯聽話,那就沿江等死!殺人都嫌廢力氣,何如就看著這些不識時務者自食其果。

  而吳人這樣旗幟鮮明的守土策略,最起碼在最近幾年看來,在道義上也無可指摘。因為他們對時局的貢獻實在大,別的不說,單單前年蘇峻作亂,吳人們大舍財力在京府支持朝廷創建平叛行台,就連京畿的收復都是假於吳人之手。更何況,如今的新都幾乎一磚一瓦都凝聚著吳人的財力物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