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哲子做了這麼大一個局,當然不可能只是單純幹掉王舒而將好處拱手讓與陶侃。名義可以給,但是實際該得的利益,必然不會放手。而且,陶侃得益一州只是權宜之計,並非功大應得,為了穩固所得,來日對於襄陽的攻勢必然不能馬虎。

  同時,江州入手,可謂勢力陡翻倍余,陶侃所部必然會有一個動盪和調整。這也是沈哲子正式插手荊州事務的一個好時機,解決如今台中對於荊州事務幾無干涉能力的局面。退一步講,即便是未來要與陶侃反目,難度較之對付王家也要輕鬆得多。即便不言門第,陶侃的年紀本就是個最大的軟肋。

  庾條雖然仍有幾分遲疑,但見沈哲子言之篤定,便也不再多說。沈哲子也就不再過多叮囑,讓他門下早已經準備好了的胡潤等人統率所部,跟隨庾條動身前往歷陽。到鎮之後具體該怎麼做,庾懌那裡肯定較之沈哲子要更清楚。

  送走了庾條,沈哲子又將任球喚來,吩咐他前去接觸江州人在都中的那些族人們。目的則很簡單,賣保險!

  江州來日必將劇烈動盪,即便陶侃能夠入主,形勢也會複雜得多。如果真的需要大戰解決,受害最深無疑是江州那些本地人家。所以眼下趁著還沒有打起來,加深一下對江州人的籠絡和制約。讓他們將莊園田畝等大宗產業釐清,按照比例一一購買保險,事後若有損失,則再賠償他們。

  至於江州人家認不認可這種保障,沈哲子倒是無所謂,反正即將遭難的又不是他,賣一份賺一份。至於真正需要補償的情況,到時候直接從三家滅王他家應得的回報里扣除就是了,賺了錢順便再賺一份人情。

  隨著那讖語引爆整個建康城的輿論,沈哲子諸多引而不發的布置也都一一開始付諸施行。

  不過都中輿論的喧鬧程度,較之沈哲子的預期其實還要平和一些。這是因為王導的補救及時,一方面王導開始發力大力舉薦那些入都參加清議的時賢,另一方面則主動請求入值太極殿的宮衛。

  這兩個舉措都可謂非常及時,首先都內議論那讖語的主力便是參加清議的人家。這些人不在其位,難免懷怨,熱衷於以最大惡意去猜度那些執政高門。至於真正在位的台臣和尋常小民,對此反而乏甚熱心,前者忌於身份不好表態,後者則不關心或者接觸不到那層次。

  王導作為司徒,本就有主持清議的職責,舉薦時賢也是情理應當,只是力度太大了一些,幾乎不問優劣,大凡稍有時譽者統統都有舉薦。台中接受不接受還在其次,但這行為卻實在太能收買人心。那些參加清議的人,誰也不知道太保下一個會不會舉薦到自己,自然也就不好再大肆抨議王家。

  沈哲子對此倒也有所預見,畢竟這是王導的長項,在歷史上面對庾亮和陶侃的逼迫時,除了以郗鑒為外援,便是用這一手段鞏固其勢位,以此廣結援助。

  既然有預見,那自然就會有腹案。趁著王導在那裡不問賢愚的大肆舉薦,沈哲子便示意曹立等一眾剛剛埋完祖宗的假冒世族們往王家那裡湊。你敢舉薦,我敢摻毒。如果敢質疑這些人的家世,那就披露你家更多弒君的細節。

  至於入值太極殿,則是回擊流言的最有力手段。人多言王家惡稗害稻,然而王太保卻在這時節仍能拱衛皇帝近畔,說明皇帝對其還是信任有加。

  皇太后那裡自然想要拒絕,但還是被沈哲子勸住了。今次能夠除掉王舒,已是最好結果,至於整個琅琊王氏,目標則實在太大,未必能夠竟功。只要能夠逼迫得王導無力給予王舒更多援助,這讖語的目的便已經達到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沈哲子該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接下來就是看老爹等三大方鎮對於江州的兵迫進行的是否順利了。

  第0609章 瑣伯遭厄

  「世儒兄,久來不見,體中何如啊?」

  會稽山陰治外,自豫章一路行來,風塵僕僕的羊聃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王彬,上前禮見,滿臉笑意盎然。

  王彬神情則顯得有些心不在焉,拱手回禮,說道:「各系國任,分治東西,人情難免有薄。彭祖遠來辛苦,且先入園為你洗塵,待到養足精神,稍後我再陪你歸鎮引薦郡內諸賢。」

  羊聃聞言後則大笑一聲,瞧著王彬身邊追隨者寥寥無幾,不禁皺眉道:「南鄉僻壤,又有什麼時賢可供一觀。我雖然不是好逐虛奉之人,但世儒兄你單身來接,身後無人景從,可以想見在郡也是多苦。這都不妨,今次我率眾前來,正為世儒兄你長勢,讓這些南貉明白,名門高士絕非宗賊土豪可輕侮!」

  王彬聽到這話後,原本臉上還有的幾分虛假笑容都徹底斂去。所謂打人不打臉,他在郡中任上確實沒有什麼亮眼表現,但這羊聃甫一到來便拿這點說事,實在讓他無法接受。

  羊聃卻沒察覺到王彬情緒已經變得不好,或者就算察覺到他也並不在意。早年他還覺得王彬也算是個人物,但是如今此人在他眼內,不過虛名詐世之輩而已,全憑家聲和族人的幫襯,才能屢致高位。

  如今他也是坐治豫章大郡,治下同樣不乏豪強,可還不是被他整治的服服帖帖,由其索取。可是王彬這裡非但不能壓制郡中豪宗,反而要求助於外,如今自己遠來助他,居然孤身來迎,悽慘姿態畢露無遺,實在讓人笑掉大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