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講到這裡,皇太后已經掩面啜泣起來,悲不成聲。

  沈哲子自然知道皇太后因何而如此悲傷,其實皇太后是想多了,且不說這件事本就出乎他的預料,但就算是他有意誘導為之,其實也和皇太后傷感的原因沒有太大關係。不過眼下倒也不好解釋太多,只是垂首聽訓。

  啜泣良久,皇太后才抬起頭來,兩眼再望向沈哲子,滿是溫暖喜愛,語調顫抖道:「你這郎君越是知人心意,越是勉強自己,我就越是慚愧、越是悲傷……幸在先帝睿智識人,若不然、若不然殘下孤兒寡母,將托何人啊……滿廷公卿,儘是豺狼之性,所念唯其榮辱得失,唯有我家賢婿、唯有維周啊,不計榮辱,不懼毀謗……」

  「母后何必言此,這都是臣……」

  沈哲子聽到皇太后如此盛譽,忙不迭避席起身。

  皇太后見狀,忙不迭擺手道:「不要動,不要動!你且安坐,我不說、不說這些!皇帝快扶你姊夫坐下,你要記得,你家姊夫今日所受寒苦,俱是代你所受!賢臣或可分於國憂,你家姊夫不只能分國憂,更是共擔家恨啊……」

  「母后慎言……」

  沈哲子歸席後,眼見皇太后越說越激動,忙不迭低聲提醒道。

  皇太后聞言惶然,下意識以手掩口,繼而只是催促皇帝幫沈哲子將氅衣再裹緊。

  待到沉吟少許,皇太后才又言道:「維周實在不必如此,今次之事,就算是有人窮究深責,大不了你身入苑中來,久待時怨平息,無謂戕害自己。」

  沈哲子聞言後,也並不為自己申辯。他今日這一番舉動,在旁人看來或有撇清責任或是譁眾邀寵之嫌,這一類人,以高智自居,似能洞悉世間真偽。但沈哲子恰恰不是做給那些人看的,而是做給希望看、需要看的人去看。

  許多事情,看似多餘,看似沒有必要,但就是這些冗餘不必要的事情,能夠讓人心更加有凝聚力,能夠讓口號更加有號召力。大眾能夠接受到的東西,永遠都是形式主義。道理永遠說不通,喊得響的永遠都是口號!

  今次這一場局,就是在狙擊他的人望,如果處理不好,他過往在人望上的努力就要泰半流失掉。那些於事者遭受一番折磨,即便無事被放出來,這件事也會成為他們心頭一個陰影,日後未必再會因沈哲子的什麼主張而拿出拼命的勇氣。

  沈哲子就是要告訴那些人,只要認同他、響應他,便永不相棄!這是他的責任,他的擔當,是他和那些擁護者們之間彼此的默契!在他們孤獨、彷徨的時刻,給予他們最為有力的聲援!

  第0583章 勝負手

  沈哲子離開內苑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原本皇太后是打算留他在苑內暫居兩日,稍避風頭,但沈哲子做這麼多,就是要迎難而上。眼下他的姿態已經擺出來,更需要一個溝通無障礙的環境,才能穩定住人心。

  所以,儘管天色已經黑了,他還是固辭挽留,離開了台苑。

  烏衣巷內家宅門前,家人們早已經畢集於此。沈哲子一下車,便被一眾人圍起來,包括他母親魏氏和興男公主,一臉關切且不乏嗔怨。

  好不容易安撫好了家人,沈哲子才抽身出來,與任球等人開始議事。

  「幸在郎主今日應對得宜,讓人心安穩下來。事發以來,甚至就在今日晨間,家門內外畢集求告之人,出入都不方便。一直等到郎主頻有動作,那些求告者才次第散去。」

  任球想到這幾天府內門庭若市,出入所見都是滿臉愁苦之人,承受諸多求告且不乏抱怨的言語和眼神,也是倍感困擾,不知該要如何應對和安撫對方。

  事態究竟會發展到哪一步,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不只與沈家利害相關,更能深刻影響到那些於事年輕人各自背後的家族。任球雖然長袖善舞,但在沒有郎主授意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做出什麼許諾。

  聽到任球的話,沈哲子也是忍不住嘆息一聲。今次離都一行,他是真切感受到他家在時局中的影響力確是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素不相識的人,願意傾盡家財而投獻;桀驁不馴的軍頭流民帥,也拜入門庭下表示效忠。這意味著,世道不只接受,更是已經承認了他家,回饋以實實在在的好處。

  而如今,沈哲子也感受到了這種影響力所帶來的制約,他必須要承擔那些以往與他根本沒有關係的責任。比如今次這一件事,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欠缺了應有的擔當,那些依附者不能在他這裡獲得一個保證,自然而然就會選擇拋棄他。

  世族高門之所以為世道所拋棄,正是因為霸住特權,但卻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看似高高在上,其實已經與世道脫節。

  這一天下來,他先是在秦淮河畔祭拜亡者,又負荊前往台城撫慰生者,當謝奕口中喊出同刑同辱的口號,就意味著他將自己的政治前途與那些犯事的年輕人們捆綁起來。這既是一個承諾,一個保證,也是加諸雙方的一個約束。

  從此以後,他要為這些人提供足夠的政治庇護,而這些人也要成為他的喉舌,積極響應他的聲音,貫徹他的意圖。這種約定,不必訴諸筆墨,一旦成立,便自有一種道德上的約束力,如果一方違背,必然要遭受整個世道的輕視。而且除非一方徹底倒下,否則背叛者將永世遭受打擊和報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