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牛渚至於建康,沿途順流而下,眼下雖然不是汛期,但在人力風力的集合下,沈哲子還是在一日之內趕回了建康城西。

  他並沒有急著返城,而是先到了石頭城,了解一下事態最新的發展。

  石頭城這裡,沈家一眾門生早在任球帶領下等候多時,一待沈哲子抵達,即刻便開始匯報事態最新的發展情況。

  「前日騷亂發生時,郡府即刻出動,一眾與事者俱都監押。而後宿衛前往要人,卻被州府搶先一步。昨日犯事為首二十餘人等,已經被州府轉送廷尉,余者眼下仍被監在州城。另外州府又有懸榜,滿城搜捕在逃者。」

  任球快速將最新的情況匯報一遍,同時將參與此事的人員名單一併奉上。

  沈哲子聽到這裡,眉頭已經緊皺起來。他自己不是什麼心跡磊落者,凡事也都慣於往偏陰謀的方向去考慮。州府如此迅捷的反應,讓他嗅出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這莫非是報仇不隔夜?

  「那些浪蕩子,一個個不事實務,最好誇誇其談,窮生爭端,出事是早晚的事情。」

  沈牧並沒有隨隊前往歷陽,歸都後便直接前往石頭城擔任副守,這會兒在席中忿忿說道。不過也並非一味的抱怨,忿言之後便皺眉道:「不過那些犯事者近半都是我家賓客,今次所執又是我家之論,實在不能冷視不見。哲子,要不要即刻集眾歸都?我家前次不懼王門,如今又有何懼!」

  聽到沈牧這話,沈哲子當即抬手一擺,沉聲道:「不可,時勢不同,不能作同一應對。府內府外,一應如常,不要有什麼過激舉動。」

  任球也在一邊說道:「溫公今早傳信至府內,也是同囑,並著我轉告郎主,歸來後不必急於入都,且先居外暫觀。」

  沈哲子聞言後心中不免一暖,溫嶠傳信雖止寥寥幾句,但這當中所蘊含的關懷和情誼卻是不淺。眼下這個局面極似有人暗中促成,假使他一時不明,要以領袖姿態急吼吼的沖入進去,可能就是一腳踏入泥沼里。

  接下來,沈哲子才又拿起那份名單來,匆匆一覽,心情也轉為沉重。長長的名單,兩排分列,首先入目的便是十幾個硃筆標註的名字,都是死在這場鬥毆中的世家子。當場打死了九人,其後又有六人傷重不治,南北人家俱有。

  單從陣亡名單來看,沈園那群憤青們戰鬥力還是挺強的,僅僅只損了兩人,都是傷重不治,沒有死在當場。一個是吳郡顧榮的從孫,一個是江夏李充的族弟,俱是早先便在摘星樓內分外活躍的年輕人。

  至於對方被打死的人,既有泰山羊氏這樣的高門族人,也有郡望不著的次等人家。亡者身份或是無關緊要,數量卻是觸目驚心。要知道這可不是什麼兵匪亂事,僅僅只是年輕人的打鬧,而且就發生在都內秦淮河畔的鬧市區!

  這是要有多大的仇怨,才能下此狠手?想想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至於被捕的人中,沈園這邊那個因其父而暴得大名的江虨自然首當其衝,接下來一連串的名字都是往常多有混跡在沈園者,當然也不乏沈哲子較為陌生者,大概是這段時間又發展出的新成員,又或這些人叫上的親友團。

  至於州府公布的在逃名單,首先第一個便讓沈哲子眸子驀地一凝:琅琊劉訥。

  第0578章 趁亂而進

  鄉黨是政治生態中極為常見的力量組合,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漢末三國的潁川鄉黨、兩晉之交的青徐鄉黨以及結束南北動亂的關隴武裝集團,可以說是分別引領和締造了一個時代。其他時代或許還有鬥爭更為猛烈的鄉黨集團,但從對世道整體的影響而言,卻是遠遠不及。

  但說實話,人心複雜多變,庭門之內尚且難免有所爭執,區區鄉籍實在不能將所有人都約束如一、共同進退。

  比如說劉超,劉超是根正苗紅的琅琊人,但是其忠烈事君卻大悖於時下的主流。不同角度去看這種情懷,感覺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在一些鄉人看來,劉超這種堅持不免就有情遠絕眾、薄於鄉誼的意思。

  劉訥是劉超的兒子,在沈哲子印象中是一個很有精神的年輕人,早年跟隨父親居於京府。前不久隨父歸都,沈哲子請他往沈園玩了幾次,便與沈園裡那些憤青們混在了一起。劉訥參與了這件事,沈哲子倒不感覺意外,但卻又逃了出去沒被當場擒拿,過後再被州府張榜捉拿。如果不是巧合的話,這當中便有許多滋味可供咂摸。

  以劉超今時在台內的資歷和地位,其嫡子哪怕犯了錯,只要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既然沒被抓個正著,過後哪怕是為了保全台輔的面子,也不宜窮追不捨。可是現在劉訥逃是逃了,但卻不能倖免,反而被重筆標註起來,似有在劫難逃的意味。

  這給沈哲子的感覺,首先就是這件事已經不再單純,被人給盯住了。其次就是,這不是王導的做事風格。王導這個人,無論做什麼都有一種寬宏雅量的味道,絕不會咬著這一點窮追不放。

  劉超的兒子被懸榜捉拿,這更像是青徐人家在以此重標,懲戒叛徒!

  沈哲子略作咂摸,不免也替劉超感覺有些冤枉。劉超對他雖然不乏欣賞,但也僅止於此,從來沒有在立場上對他有所偏袒,始終以忠君而自持。以此而惹來鄉人的怨視,實在有些沒道理。

  當然,劉超今次能夠歸台接替陸曄,本身就是青徐人家和豫州門戶交涉後取的一個折中安排。青徐人家大概以為憑著鄉誼,劉超歸台後或會對他們有所照拂,結果事與願違,心裡難免有落差,以此而泄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