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斌越說越覺得此事不可信,不免有些患得患失。要知道他父親子嗣眾多,偌大名爵尚沒有確定繼承人。原本陶弘的父親陶瞻呼聲不小,可是陶瞻福淺,死在了去年那場兵災中。剩下這些兒子們,自然也都蠢蠢欲動。

  陶斌的另一個兄弟陶夏在台中做官時日不短,結果遲遲未能給父親請下詔書來。陶斌今次到來,便得了詔書,本來已經是一件好事。如果順勢能夠把缺糧問題也解決了,那麼自然更加能夠獲得父親的喜愛。

  但在沈哲子這裡獲得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讓他心裡拿捏不定,要知道軍事迫在眉睫,如果他這裡不能有個准信,就這麼報回去,結果卻是無功。如果貽誤了軍事,那麼就連先前請詔的功勞可能都要被一併抹去。

  聽到叔父在那裡絮絮叨叨的言語,陶弘也真是煩不勝煩,索性直接退下去。家事一團亂麻,就連他大父陶侃對此都是無計可施,他自己夾在幾個叔父的明爭暗鬥中,也真是不勝其擾。

  一行人沿江溯流而上,初時還沒什麼。很快就過了歷陽,又行過尋陽。過了尋陽之後,陶斌便變得不安分起來,座船上廣豎旌旗不只,甲板上還陳設羽葆鼓吹之類逾禮之物。而且還沿江撒帖,召集荊州所部沿江護送。

  陶弘對此也真是無奈,他明白這是叔父們為了增加在荊州部眾面前的威儀而刻意為之,隨著大父越年邁便越發的變本加厲,屢禁不止。幸在他大父確是功高,自有台中封賞的羽葆鼓吹等儀駕,否則單單這一點便不知要給大父招惹來多大的物議麻煩。

  荊州如今所鎮巴陵,過了武昌之後便已抵達。將近大本營,陶斌便又收斂起來,免得自己所作所為落入父親眼中。因為他一路上的招搖作派,行程耽擱了一段時間,返回巴陵時已經到了深冬時節。

  雖然還沒到大雪封山的地步,但水道多枯竭停運,冷風嗚咽,這讓陶斌對於沈哲子的許諾更加不抱信心。因而心裡便決定,稍後見到父親之後,只說請詔之事,絕口不提求糧。

  可是當他們一行人被引入荊州軍大本營時,便看到存放物用輜重的營地里垛起高高的糧袋,看那數量,怕是十數萬斛糧是有的。

  「大昌,莫非那貉子真的能驅使江州人家往此運糧?」

  眼見此幕,陶斌心情又變得忐忑起來。

  陶弘一路上已經不堪其擾,聞言後只是擺手道:「叔父自有預見,我可不敢輕言以免相誤。」

  入營之後,陶斌見到深坐軟寢中的父親,先是上前言道今次台內請詔之事。

  陶侃心情還算不錯,一邊聽著兒子匯報,一邊含笑點頭,待到此事說完,才又問道:「此行除請詔之外,是否還做了別的事情?」

  陶斌聽到這話,心內便糾結無比,不知道該不該說。如果說了,外間糧是父親自別處籌措來,那他則是虛言妄念。如果不說,假如那些糧真的是江州人送來,則要白白錯過這一場大功。

  眼見父親眼神漸漸轉為凌厲,陶斌只得硬著頭皮回答道:「請詔之後,我本來已經打算早早返程。但大昌卻還想做些事,要去拜訪沈氏貉子之家請糧……」

  「貉子?哈,休言貉子!來日你父歸土之後,爾等生死禍福,或都要決於沈侯一念之間啊!」

  江州人如期將糧送抵巴陵,陶侃心內卻沒有多少輕鬆情緒,這一次幫忙,他無論怎麼看,都看出一絲示威的意味。仍是此鄉舊土,人物卻已截然不同啊!

  第0566章 五侯並舉

  時入冬月,沈哲子又漸漸變得忙碌起來。

  首先是皇帝遷居事宜,在建平園住了年余時間,終於得以返回苑城。

  這一天自然是合城驚動,大量宿衛將士們湧上街頭,肅清街道。周遭郡縣鄉民俱由鄉老率領,被安置在建康城寬敞平整的街道兩側,等待迎接皇帝的儀駕。

  群臣各穿章服,在台輔諸公帶領下,天還未亮在寅時便聚集在建平園外,禮拜恭請。沈哲子職位雖然不高,但爵位卻不低,所以也有幸站在了隊伍前列。前後左右,或是老態龍鍾,或是正當壯年,他一個少年人模樣,分外惹眼。

  隊伍最前方自然是一眾台輔重臣和高資歷的中興元老,至於元帝和先帝的子息,則被單獨安排在了一處。可見時下宗室力量已是蕩然無存,哪怕一個禮制上的排位都不能獲得。

  但有一點特殊的是在台輔們的站位之中空出了一個位置,那是屬於王導的站位。王家王興之的喪禮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是王導仍是深居簡出,既不回台中辦公,也不頻繁見客,一副尚未從打擊中緩過來的姿態。就連這種場合都缺席,可見心內積攢了太多的怨念。

  這一幕落在在場眾人眼中,感想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共同的認識,那就是上一次王太保被逼迫到這種程度,尚是故中書庾亮執政時。一旦生出這個念頭,許多人的視線都不免在沈哲子和站在前排的褚翜身上徘徊。

  太隱秘的鬥爭,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懵懂,但塵埃落定後,時局中何人得以凸顯出來,他們還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暗自猜度,尚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新進歸都的光祿大夫劉超,所有的不滿都寫在了臉上,幾次派人往太保府去催促,就差當中斥責王導這種做法了。

  到了卯時,台輔諸公並太常等公卿入園叩拜請駕,可是過不多久,一行人又臉色灰敗的退了出來。這不免讓觀者心生好奇,一個個議論紛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