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哲子又笑著說道,表示他不是在開玩笑,如果褚家有意,他這裡也會幫忙促成。之所以敢打包票,那也是琅琊王選妃終究不如皇帝選後那麼事關重大。

  褚季野聞言後便若有所思,又寒暄片刻,然後才告辭離去。

  隨著褚季野的造訪,沈家這裡諸多戒備也都逐步撤去,許多家人卸甲分批出都。有了一個變數的加入,鬧是鬧不起來了,不過撐了這麼久的架勢,沈哲子的意圖也算是達成。以後王導的對手就是褚翜並其身後人,也沒有心情再來找他的麻煩。

  隨著沈家的撤防,王家那裡也漸漸收斂起來,甲士散去,原本長街飄蕩的白幡白綾也漸漸縮到門庭之前。

  本來烏衣巷裡劍拔弩張的氣氛,就這麼悄無聲息的歸於平淡。許多所知不深的人看到這一幕,不免大感詫異,猜不到背後發生了什麼。

  琅琊王已經在府上住了大半個月,既然事情已經沒有了僵持喧鬧的餘地,沈哲子也就不再久留他,抽個時間親自送去建平園。

  大概是冤家路窄,沈哲子這裡剛剛與琅琊王出門,恰恰趕上王導出門送客,彼此眼望正著,各自都是微微一愣,心內各有幾分意興闌珊之意。眼下這種感覺就像是,彼此已經搭好台子準備大幹一場,結果本來應該坐在台下看戲鼓掌的觀眾衝上來給了他們一人一小刀。

  沈哲子還倒罷了,輸人而不輸陣,尚能有一個體面退場。可是王導這裡,非但沒有達成對吳人的狙擊,而且隨後還要面對褚翜的敲詐勒索,心情可謂惡劣到了極點。尤其今次危機,沈家安然無恙、絲毫無損的渡過,無異於給時人傳遞出一個明顯的信號!

  方方面面的困頓,讓王導在看到沈哲子的時候都難有好心情,只是神色木然站在那裡。

  沈哲子作為下官,自然不能無禮,下車趨行上前,卻不知該說什麼,沉吟片刻才滿臉的歉意道:「病居家中多日,竟不知尊府有喪,實在失禮!」

  王導聽到這小子恬不知恥的睜眼說瞎話,真恨不得脫下木屐砸在他臉上,嘴角微顫,深吸了一口氣才說道:「惡豺躥行鄉中,子弟失察不防,因而受殃。」

  沈哲子倒沒有身為惡豺的覺悟,聞言後只是沉聲惋惜道:「客鄉陌路,不能識途,唯以謹慎,冒進必殃啊。」

  眼見王導氣得拂袖向門內而去,沈哲子心內不禁一嘆,這一次他是真把上司得罪狠了,看來抽空要去拜見溫嶠,解決一下工作問題。

  第0561章 塵埃落定

  「我知維周你素來坐言起行,有應必果,能托以大事!但還是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就有了迴響!」

  殿內,皇太后滿臉振奮之色,幾有坐臥不定的姿態,而望向沈哲子的眼神則充滿了讚賞:「沒想到,實在是沒想到!維周你居然這麼快就在賊宗鄉里有所布置,且能有所斬獲!我真是、真是所託得人!佳婿如此,實在無憂!」

  沈哲子入見這不長的時間裡,類似讚賞之語聽過不止一遍,可見皇太后心情之振奮。見此狀,他也並不多作解釋王興之的死只是一樁意外,由得皇太后這麼誤會著,對其復仇之心也是一種舒緩。

  「不過,王門豚兒慘遭殺戮,維周這裡應該也是麻煩不小吧?烏衣巷裡多有肅殺,近來我也有聞。即便不以匡正公論,單就門戶之私,維周你矢志銜恨,不忘舊仇,我就絕不會坐望你孤身應敵!兩個孩兒尚是弱小不堪使用,但父仇在前,他們也不能置身事外!維周你要有什麼需要,儘管開口!」

  講起舊怨,皇太后又忍不住眼眶一紅,可見不能釋懷。

  「關於仇事,臣早先已有所論,頑疾就緩,不應操之過急。王處明大逆,今日收其子侄,不過稍補前債。也請母后一定要稍安勿躁,恭順天道者,天道有助。世間橫逆,或得一時猖獗,久則必衰!無論是王門,還是羯奴!臣所受先帝恩重,此生矢志滌盪寰宇,還鼎故國,初心始終不忘!」

  沈哲子深知局勢權衡之類皇太后既聽不懂,也不感興趣,所以也是常備雞血隨時噴灑。

  待見皇太后神色更顯振奮,他便又轉言道當下的境況,笑語道:「至於麻煩,有是有的。畢竟王門中朝舊勛人望俱是崇高,過江來又曾半掌東南,分御鼎器。但如今也算是雲開霽出,或還尚有一二首尾,但所害已經不大,不足介懷。」

  皇太后聽到這話,更加笑逐顏開:「王門痛失嫡子,徒自擺出浩大聲勢,結果卻波瀾不興,怨望我佳婿緩步邁過,原來其家也是門庭早朽,虛名徒負,當年盛況不再,要為後起避讓一席!」

  聽到皇太后這感慨,沈哲子眸子也是忍不住一亮。這就是他今次寸步不讓的最大收穫!就連皇太后這麼一個缺乏政治智慧的人都能意識到的問題,時人但凡有一二智計,怎麼可能會想不到!

  可以說,在沈家崛起的道路上,這一次意外是王氏最後一次遏止沈家上升空間的機會,錯過之後便不可再追,不只影響會有漲消,這個結果落在時局中每一個人眼裡,各自也都會生出利害的判斷和權衡!

  時局中絕大多數人,其實對于波瀾之下那暗潮的碰撞都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只能通過眼見的蛛絲馬跡來判斷未來時局的走向。烏衣巷裡陡然劍拔弩張,氣氛讓人不寒而慄,可是在僵持了大半個月後,一切卻又悄無聲息的歸於平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