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充分的信任,是建立在緊密聯合的基礎上。從這一點而言,沈哲子很清楚他家盤子雖然小,但穩固性較之王氏身邊的青徐人家卻是要強了太多。王導想通過強勢的態度來動搖他這一方的人心,是不可能的,除非能有什麼實質性的激進手段。

  但那種能力,王氏已經並不具備。單純從京畿這區域而言,兩家實力相比,沈家絕不是弱勢所在!

  鄉人們得了沈哲子的交底,心緒已是大定,或是各自散去準備應變,或是乾脆留下來共同面對。

  隨後登門的則是江夏公衛崇,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他的親善故交。在這個時刻能夠登門,哪怕什麼都不說,本身就是意味著站隊。

  沈哲子明白,江夏公這是在投桃報李,他在皇太后面前舉薦衛氏,並沒有告訴衛崇,是避免挾恩邀寵之嫌。但衛崇如果連這一點都打聽不到,那也乾脆不要再奢望能做皇帝的丈人,回家洗洗睡吧。

  衛崇的登門仿佛一個信號,隨後陸續有人登門表示關切。如今時局中比較重要的幾股力量,以籍貫而分,那就是王氏為首的青徐僑門,先帝扶植起來的豫州人家,還有異軍突起的吳人。

  但並不意味著時局只由這些人構成,其他尚有更多零散人家,只是因為欠缺一個整合和旗幟人家,而輾轉在各方之間,同樣不容小覷。

  第0558章 士居奸詐

  王興之的屍骸雖然還沒有運回建康,但王門已是內外舉哀。

  王門宗人本就諸多,在外者不少,留在都中的也不乏其人。大量族人們匯聚在府內,得悉更多王興之死亡內情,對於沈氏之怨恨更是洶湧難遏。尤其是早就受人所害的王彪之,更是屢屢哭倒昏厥於床帷之內。許多子弟甚至都備好弓刀,準備直接殺上近在咫尺的公主府。

  然而王導卻一反以往溫和態度,聲色俱厲,嚴令子弟不得擅自出府。

  這兩日來,王導精神明顯見衰,就連兩鬢都添了許多白髮。這兩天來,他除了憂慮於外,迎來送往,對於王興之的喪事準備也是事必躬親,簡直當作自己嫡子來對待。許多本來可以交付旁人完成的事情,也都一定要自己去做。通過這種勞碌,來表達自己對王彬的愧疚。

  他是為數不多深悉內情之人,心裡很清楚這件事與其責怪沈哲子,不如說自己要為王興之的死負上很大責任。但這當中的隱情,註定不能披露於外,否則不只是庭門不靖,就連他的兩個兒子王恬和王洽都要受其生母連累,為時人所薄視。

  逝者已矣,生者仍要繼續。在苦累自己的同時,王導也是由衷的希望王興之泉下亡魂能夠得以安息,勿要再對人世存怨。

  諸多來訪親友中,王導最重視的還是王興之的丈人宋哲,親自出門相迎,還未開口,已經哽聲:「未意兒郎福淺壽短,不能久聆親翁教誨。」

  宋哲武事得進,雖是年近五旬,精神卻仍矍鑠,只是這會兒也分外憔悴,見王導傷心模樣,眼眶也不免發熱:「前日尚在庭下拜望的少年郎,如今卻是生死兩斷……痛心之外,尚有一事相詢,王郎究竟因何而喪?外間已是眾說紛紜,諸多不敢細聞,唯有請教太保。」

  王導聞言後,下意識側首望向街對面的公主府,上前拉住宋哲,低語道:「此處不便細說,請親翁入府詳談。」

  宋哲早將王導小眼神收入眼內,側首一望身畔的兒子,那宋延之得到示意,當即便率身後一眾壯奴氣勢洶洶行到公主府數丈之地外,凝立在那裡,解下腰畔之弓,對天扣引弓弦三次,然後才大哭而歸,隨父一同行入王氏府內。

  這一幕落在旁人眼裡,各自也都議論紛紛,或振奮或憂慮,神色不一而足。

  宋哲如今也是台內重臣,其人入府,王氏諸子皆要相列迎接。只是素縞批身的王羲之眼見來人是誰,當即便冷哼一聲,繼而便拂袖而去。站在其身畔的王胡之、王耆之等也都抽身而去,王羲之的父親王曠乃是他們嫡親伯父。

  王導眼見這一幕,心內也是長嘆一聲,繼而便讓人將王興之夫人宋氏還有王彬的另外幾個兒子引過來迎接親翁,稍緩尷尬。

  宋哲在府上也未久留,安慰過新寡的女兒之後,又探望了一下王家的老人,留下幾名家人幫忙,然後便告辭離開。他也知自家不得王氏所喜,進門前讓兒子作態只是為了避免尷尬,眼下王興之的屍骸都還未送回,親翁王彬也不在家,留久了也是兩下彆扭。

  傍晚時分,賓客上門數量變少,王導也終於得以休息片刻。只是入內剛一閉眼,早先派往鄉里做事的家人已經回來,事情進展的卻並不順利。

  「沒有找到雷沖?他並親屬俱被縣府監押?」

  王導聽到這話,身軀驀地一僵,整個人倦色一掃而空,驀地自席上挺立起來。

  家人見王導此態,哪裡還會不知今次走空是壞了大事,忙不迭跪地深叩道:「我等到時,已經晚了少許。那雷家已經亂作一團,雷沖率眾被沖潰之後,也並沒有歸家,流竄到了別處。再往四方遊走作打聽,才知昨夜天黑時,雷沖已經被縣府擒拿。」

  「琅琊縣令是何人?你們可有去要人?」

  王導又急聲問道,琅琊雖是他鄉里,但對地方正印是誰,他還真不清楚,畢竟層次太低,加上變動也勤。即便是記住了,或許在他不清楚的情況下又換人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