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沈哲子就一無是處,且不說他本來就十分用心、關鍵時刻用來保命的劍擊之法,哪怕單純的箭術也在水平線往上。畢竟他身邊不乏韓晃、劉猛之類的南北猛人教導,自己也肯用心去學。

  沈哲子用的是一石左右的軟弓,即就是騎弓,當然所謂軟硬也是相對而言,這種拉力在後世也已經算是不折不扣的硬弓。所謂騎則趨輕,步則就重,騎弓在威力上較之步弓雖然稍遜,但如果考慮到搭配戰馬、重箭,再加上速度、慣性上的加持,威力同樣不容小覷。

  射堂雖然寬敞,但也沒有給沈哲子縱馬疾馳的空間,接過弓之後將弦稍作彈拉,而後沈哲子便勾箭、扣弦、引矢,連續五箭次第射出,繼而便俱都命中數丈外的定靶!

  沈牧等人見到這一幕,便也都紛紛擊掌叫好。當然命中只是最基本的,還要看沒箭幾分。若連靶外竹甲都穿不破,準頭再高,那也是嚇唬人的樣子貨。

  沈哲子今天手感不錯,待手臂略有回力,繼而便又望定六丈外另一塊游靶,又是控矢疾飛,同樣五箭連射,身軀剛剛止住沖勢,自己都還未及轉身,便聽身後又響起一連串的喝彩聲,不用想,肯定又是五箭齊中!

  「好箭……」

  少頃,喝彩聲戛然而止,沈哲子側首一看,只見游靶上三根箭矢都被聲浪震落,剩下那兩支也是搖搖欲墜。一時間羞澀上涌,尷尬一笑,將手裡弓遞給趨行上來的劉長,乾笑道:「以往慣開兩石,今日閒戲換弓,略有手澀。」

  「阿兄,我這張就是兩石弓!」

  沈雲看熱鬧不嫌事大,笑嘻嘻湊上來,把弓往沈哲子手中塞。

  「弓刀之間,性命所寄,豈可輕假他人!」

  沈哲子白了沈雲一眼,沒好氣說道,這小子不具武德,不明白「器在人在,器亡人亡」的道理!

  一眾人聽到這話,笑聲不免更酣暢起來。而隨著笑聲大作,那游靶上僅存的兩支箭矢也終於被震落。

  沈哲子力遜於人,不能拔取頭籌,索性老老實實蹲在一邊為人提筆記籌。比試了一個多時辰,最後一核算籌數,居然是沈雲這小子取了第一。這小子雖然較之沈牧還不靠譜,但倒有幾分天生神力的意思,許多年齡高過他的人都要屈居下風。

  自家湧現越多武勇胚子,沈哲子自然越高興,也是極大手筆,直接送了沈雲兩套質地上乘的人馬具甲,不免又讓旁人艷羨不已。沈哲子這裡,不乏質地上乘的軍械,其中絕大多數那都是有錢都買不到。

  望著沈雲眉開眼笑模樣,沈哲子心裡則打起了主意。以往他把沈雲帶在身邊,主要還是讓其見見世面,如今這小子已成都中排得上號的紈絝,倒也不能繼續這麼放養下去。不如下一次往烏江運送物資的時候,順手將這小子丟給韓晃,再作深打細磨。

  他家久負豪武之名,未來他又要主持北伐,家裡即便不能出現什麼威震華夏的帥才,最起碼也要湧現出幾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虎將。資源、人力他這裡都不缺,只要稍有稟賦,硬堆也要堆出幾個縱橫戰陣的猛將人才!

  一番箭藝較量,已經到了傍晚時分。既然今天在家也是獨守空房,沈哲子索性呼朋喚友往沈園去,順便看一看那些自詡黨人的都中各家子弟,如今又有了什麼新趣把戲。

  第0546章 破虜參軍

  王導執政,與庾亮最大的不同是,一者寬刑簡令,一者嚴刑峻法。雖然這二者表面上看起來,前者是要優於後者,但具體情況其實也需要具體分析。

  毫無疑問,庾亮那種執政態度,在當下而言是更具有執政大臣該有的態度和做法。而王導妄求無為,更近似一個慣於和稀泥的大家長作風。庾亮失於苛,王導失於寬。

  特別是在王導執政的後期,因為他那種無底線的放縱,令得內外政事一團糟糕,從地方到中樞都是一鍋稀粥。否則,也不會庾亮和陶侃相繼都要廢掉王導。誠然這其中有爭權奪利的原因,但事實也說明他們的確是因王導執政缺失太嚴重而看到了機會。

  不過在眼下而言,王導的這種寬刑倒也不是沒有好處。最起碼對於建康民眾而言,亂後新定,也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舒緩一下劫後餘生始終緊繃的心情。

  庾亮執政時,建康城一直保持著宵禁狀態。一入夜之後,整個城池便陷入死寂。只有一些午夜浪蕩的世家子,遊魂一般在街巷間穿行。

  可是眼下,建康城的宵禁狀態卻是處於半廢狀態。雖然已經入夜,但城內卻不乏華燈點綴,街巷間既有游晃浪蕩的世家子,也不乏售賣蔬果吃食的都中良家。甚至於秦淮河兩岸較為空曠的地界,已經發展出一些規模不小的夜市。

  而在河道中,更是星火點點,如同銀河淌入人間。不乏窄廂矮蓬的小船停泊在水面上,一盞小燈懸於船首,有體態窈窕的覆面船娘坐在船中,或吹笳弄弦,或吟唱小調。而在岸邊上,則不乏浪蕩子圍繞在心儀的船娘周圍,或是笑鬧或是讚賞,投花水上,盼能結一宿露水之緣。

  當然在一些禮法之士看來,這畫面遠於名教,悖於禮俗,是世風大衰的標誌。又或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但滿世公卿俱束手,何以獨厭商女聲。在生存面前,公侯也罷,娼妓也罷,其實沒有什麼高低之分。

  沈哲子他們一行數駕,隨員百餘,浩浩蕩蕩駛出了烏衣巷,沿江東行。沈雲比箭拔得頭籌,興致正是高昂,聽到江邊傳來吳曲小調,便也拍打著車轅,扯著破鑼嗓子迎合。余者庾曼之、謝奕等一眾五音不全者,也都紛紛加入其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