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江東時局雖然混亂,但還是有一個共守大江的前提存在。既然大本營不會被威脅到,沈哲子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當然還有一個隱患,那就是石勒以此為藉口作勢要南征來威脅江東朝廷,或會被其他人利用,作為除掉沈哲子的理由。

  但這當中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石勒是反越府起家,如果朝廷接受了石勒的威脅,那麼其法理性將蕩然無存,而且沈哲子也根本不會束手待斃。

  不足以對江東用兵,那麼石勒會不會因此而對北地的漢人進行大肆報復?

  這個想法,不便宣之於口,但其實恰恰是沈哲子所希望的。石勒這個人並不簡單,起事之初稍有起色,已經在注意拉攏漢人,虜廷中不乏漢人為其所用,近年來更是勸耕勸學,一副明主姿態。正因如此,讓時下許多人對其不乏期望。

  但這並不意味著,石勒就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如果他是一個漢人,或許還可以做一個曹操。但他是羯胡,他的基本盤也是羯胡,羯胡內附已久,與漢人之間除了民族的差異之外,還存在一個階級的矛盾。石勒以漢人君主的姿態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背棄了他自己的力量源泉。

  石勒死後,石虎很輕易的篡奪了政權,即便有所波瀾,但卻沒有釀成太大的動盪。而且那些作亂者,與其說是效忠石勒,不如說是不滿石虎掌權。這本身就說明,石勒和他的兒子已經被羯胡所放棄,而石虎那種更為激進的做法,顯然成了他們的選擇。

  而且石勒在世時這些努力,也並沒有邀買到漢人的人心。漢人們對於羯胡何人掌權,幾乎是漠不關心,更談不上對石勒子孫的忠誠。即便子嗣斷絕,不過幾聲唏噓而已,談不上為之奮起而死戰。

  石虎雖然暴虐,但卻並不蠢,這一點從他在石勒死後並沒有即刻除掉石弘,而是將石弘虛供起來,逐次剪滅反對力量。多少人奮鬥一生,最後一步走錯,前功盡棄。能夠在這樣的時刻忍耐住一步登頂的虛名誘惑,可想而知其人暴虐之外的智謀。

  作為一個外族首領統治中原,石虎同樣面對一個問題,接下來怎麼辦?他並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當他登頂那一刻,石勒對於他而言,已經是一個失敗者,沒有什麼借鑑性。既然如此,由仁治滑向一個暴虐統治,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沈哲子並沒有能力去阻止石虎上台,那麼與其坐望北地那些人懵懂著接受即將到來的悲慘,不如讓他們提前有所覺悟。假使石勒因此而報復,他們或是奮起反抗,或是舉族南逃。戰又不戰,逃又不逃,除了死還有第二條路?

  這些想法,實在難與人言,沈哲子也只能藏在心裡,只是對郭誦說道:「眼下塗中,我是獨力進望。但只要朝廷恢復元氣,北上乃是定局,此策權宜之計,待到正式北上,殺胡終究是王師職責所在。至於羯奴方面,世龍享國實難長久,未來數年之內,必將生亂,屆時王師北上,無所忌憚!」

  郭誦聽到這話,眸子不禁一亮:「駙馬之言如此篤定,莫非在北地尚有所布劃?」

  沈哲子聞言不免啞然,這郭誦未免太高看自己了,他如果有本領影響到石勒的生死,何至於每行一步都前思後量。不過這話倒給了他一些提醒,應該派些人往北去,即便做不了什麼事情,收收風及時傳遞一些訊息也是好的。

  第0511章 鼎倉國用

  隨著梅雨降臨,沈園那高樓懸賦的景致只能告一段落。不過都內民眾倒不會因此而感到乏味,單單這段時間來便積累了大量的話題,即便是沒有了新的資訊出現,已經足夠消化很長的時間。

  時下都中最熱的話題,無過於陳留江統那一篇《徙戎論》。時下無論南北,幾乎每一個人都身受胡虜肆虐之害。就算是世居江東的人家,儘管沒有直接遭受胡虜的刀兵追逐,但是因為大量僑人的南下,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若是以往,尚可歸咎於天意來推脫,天道輪迴垂幸於胡虜,使其聲勢大漲。可是現在,《徙戎論》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時人,胡虜肆虐絕非天意如此,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禍,早有先知者已經洞見形勢將要如此,只是中朝那些執權者不作為,姑息養奸,坐望賊眾勢成!

  正因為人人深受其害,所以無論士庶,人人都是暢所欲言。尋常小民還倒罷了,他們在這亂世洪流中,不過被浪潮裹挾而涌動,無論在南在北,生存從來都是當頭大事,不敢鬆懈,也沒有心情去討論其餘。

  可是那些士庶人家,尤其是年輕人們,本來精力就旺盛的無處發泄,在得知《徙戎論》的存在後,便不免費盡心思去尋找搜羅全篇。待看到這《徙戎論》後半部分清清楚楚的寫明白了該要如何將諸夷逐出華夏,不免罵聲更大。

  台中針對於此,也頗有措手不及之勢。那麼多年輕人聚在一起,整日咒罵諷諫中朝舊事,隱患可謂不小。為了止住這股風氣,台中緊急行詔,勒令都內年滿十五且尚未進仕的舊勛子弟即日起便入已經重新經營起來的國子監和太學進學讀書,希望能夠將這些年輕人們管束起來,不要滋生事端。

  與此同時,台中也有人建議將沈園摘星樓封起,不許其再懸掛榜文蠱惑人心。可是台中對此尚還沒有決定,消息卻已經走漏出去。

  接下來,整個都內年輕人們炸了鍋,就算早先對於沈園集會並不感興趣的年輕人,在聽聞此事後,或是執於公義,或是其他原因,紛紛前往沈園聚集在摘星樓內外,要以身護樓,保住這個敢於公布真相,不讓民眾長久混沌的場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