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對駙馬的才學頗為佩服,如今也決定靠上沈家,其實謝尚心裡仍是有些顧慮的。畢竟他家舊有的人脈和名望還是放在僑門這一邊,如果太急切的改弦易轍,不免有趨炎附勢之嫌,要為時人所鄙。

  所以在公共場合類似眼下,謝尚都是少有表態,即便有所意向,也都是通過旁人來表達。這樣曖昧的態度雖然有些掩人耳目,但其實也是在保留著一份退路。

  不過在聽到沈哲子後續的計劃後,謝尚意識到他對駙馬還是有所小覷,其技決不僅止於此,所思要比旁人深遠得多。再引申一想,自己這種首尾兩顧的態度未必就在駙馬意料之外,未來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謝尚對此已經不抱樂觀,反而覺得這種遮遮掩掩的態度有可能還會害到自己。

  略作沉吟後,謝尚便起身開口道:「駙馬此論,實在發人深思,讓人有愧洞見不明。譬如千里良駒死褪留骨,行則不盈尺寸;駑馬老驥,雖是挪步艱難,卻能積長百里!並非優劣錯置,而是生死有別。骸骨雖可追緬,德行才是最重。今日坐聞諸位盛言中興舊事,所述較之父輩已是缺失良多,異日在傳於後,又能余幾?前人賢跡,遺之不恭,若能秉筆而記,錄之墨卷,傳示於後,才是大善!」

  聽到謝尚這麼說,原本尚有疑惑的一部分人不免拍手稱好,一時間眾說紛紜,局面喧鬧久久不息。

  第0492章 世說新語

  沈哲子所做許多事,其實最初的時候,往往只是源於一個很簡單的念頭,未必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完整宏大的全盤計劃。只是在事情做起來之後,或是有了更大的潛在價值,或是有些麻煩和隱患需要解決掉,緩步密行,漸漸有了一些局面。

  比如最開始與庾條合作搞隱爵,只是為了要應付庾條向他討要財物的無禮要求,後來一步一步到了很大的規模。

  而當下這一件事,其實開始也只是為了將郊外那些亂墳集中遷移到一個墓區,避免再干擾到建康營建工程的進行。只是事情做起來之後,隨著聲勢漸長,加入的人也越多,便也體現出了好處和隱患。

  大凡要做事,永遠不要幻想能夠討好所有人,麻煩和阻礙總會不經意的顯露出來。後世有一句俗語,當一個人想要奮鬥通往成功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與其作對。這話或是調侃,但從不同角度而言,都是各有滋味。

  儘量挖掘一件事的更深潛在價值,從而衍生出新的機會,這是沈哲子一貫的思路。遷墳這一件事鬧得聲勢這麼大,都內矚目,如果只是挖個坑再埋一遍就了事,未免有些可惜。況且這件事背後所隱藏著的陰招暗箭,沈哲子也不得不防。

  叨叨了那么半天,沈哲子就是為的讓眾人注意力暫且從這件事情上挪開,順此延伸下去。如果只是一人作言,未免有些乏味,謝尚對他的意圖了解倒是很恰當。他就是要趁著這件事所營造出的聲勢,主持編寫一部東晉的《世說新語》!

  謝尚的話,給了眾人很大的啟發,紛紛各抒己見,加入到了討論之中。

  時下類似的筆記文志並不在少數,寫人的也有,寫鬼的也有。不過絕大多數都只是閉門自著,即便書成,也只是在極小範圍內抄閱流傳,很難獲得什麼大面積的擴散和影響力。

  不獨只是這些閒書,就連史書編撰都有這樣的問題。早年朝廷倒是試著官修中朝舊事,但是因為戰事連連,加上執筆者本身便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即便寫成一些,但卻不得時人承認,不如不修。而私修的史書,單單眼下能夠知道的便有二三家,即便有所成篇,能夠看到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苦心著作,但卻難得傳播,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因而如果不是本身便熱衷於著述,時人很少以此而言志養望。即便有所創作,也多為碎片化的寫作,不成系統。

  「前漢劉中壘輯有《世說》,不以義理精深為專,不以規矩方正為長,博採於當時,唯其活潑,尤顯可愛,遐思追接近古,使人深慕當時。今日若能畢集前賢舊事,再作《新語》,不涉義理,不置臧否,從實而錄,莫失莫忘。」

  沈哲子鋪墊良久,又眼望眾人議論紛紛,然後才笑語說道:「譬如前日有感而生妄念,今日難禁澎湃,再作浪言,不知諸位可願予我善助,共襄此事?」

  話都已經講到這一步,眾人還有什麼推脫的餘地,況且也根本沒有推脫的必要。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一樁雅事,誰家都有幾個名重一時的祖宗,而這些人也大多有些值得記錄的事跡。以往他們庭內相傳,雖然自豪但也不乏厭倦,眼下卻有一個機會能光明正大講出來,傳示於眾,更增家聲。

  於是在聽到沈哲子所說,眾人都紛紛發聲應和。甚至於有脾氣急躁的,身在樓下已經按捺不住,匆匆行到樓上來,唯恐錯漏了自家祖宗光輝事跡。

  這其中極為熱切者,像是桓溫、王述等,本是名士之子,但是由於自身乏甚雅趣,不得時人高眼,心內也恐父輩事跡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如果能夠借著這個機會將父輩風雅姿態記錄下來,不只對先人有追緬,對自身也是裨益甚大。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熱衷於此,類似王羲之這種家世本就清貴,不必以此揚名,還有殷浩和王濛這種本身便有清譽雅望,父輩反而乏甚可陳,對此便不免興趣缺缺。

  殷浩坐在席中大半天,一直堵得有些難受,找不到可以暢所欲言的機會。這會兒他心情其實很複雜,眼看著沈哲子如何操縱集會的氣氛,妙不留痕,就在這不經意間便促成了這樣一件大事,也實在是不乏欽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