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樓上這一眾年輕人當中,殷浩家世並不足輪,但名望卻可以說是最高。雖然迫於台中政令而出仕,致使名望有所損傷,但仍然不是旁邊幾人可比。他的體格並算不上高,竹冠素氅懶做雕琢,神清意閒少做顧盼,對於樓下的觀望,既沒有刻意的迴避,也沒有專門去迎合,已經頗具名流玄風。

  所謂虛合不留痕跡,淵源難測深遠,行止作派已成風格。哪怕剛剛不久前被王羲之言道玄近乎偽,他也並沒有做出什麼太刻意的改變。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謝尚,風姿俊邁妖冶,舉止端雅風流,哪怕是同樣儀容俊美而著稱的江夏公衛崇站在其身畔,都被映襯的略有相形見絀。散髻輕結,玉扣墜腰,錦帶勒體,盡顯挺拔。

  這一身裝扮倒也並不怎麼標新立異,樓上樓下頗多相同。這是因為謝尚在都中不乏擁躉,從裝扮到舉止都有人模仿,更有甚者乃至於專門派人在謝家門前守著,只為看一眼謝尚今天如何打扮便飛奔回報,一定要選同樣的衣裝才肯出門。只是皮囊可效,風骨難法,終究要遜了一籌。

  眾人還在樓下昂首觀望品評,不旋踵便看到那些年輕人皆轉望一方而後便行了過去,不問可知,應是駙馬出場了。

  沈哲子中途退場換衣,自然也難再作精扮,犀皮小冠,緩帶青衫行了出來,待見到眾人早已經等候在此,便跨大步伐迎了上去笑語道:「有勞久候,實在失禮。」

  「駙馬……」

  場中賓客極多,就算是交情深厚者,這會兒也不好長作寒暄,簡單禮問了一句便就側身避開。

  王羲之站在人群之後,並沒有站的太靠前,倒不是說他對沈哲子有什麼不滿,彼此之間本來就甚少交集和接觸。相反的,他對沈哲子是心存幾分好奇的,想要見識一下這個出身吳中的年輕人有什麼樣的稟賦特質,居然能夠壓過南北諸多舊姓俊逸子弟,獲得時人一致的推崇盛譽。

  當沈哲子行出來時,他便望了過去。沈哲子年歲雖然不足,但是身量已經長成,相貌兼具父母的英朗秀氣,又不作時下那種傅粉輕媚姿態,望去便覺朝氣蓬勃,顧盼之間有一種令人動容的自信,湛然神秀,風采迫人。

  儀容俊美只是一點,這也是時下能得人青眼的先決條件。對此王羲之倒也並不覺得如何,只是看到對方笑起來銳意盡斂,頗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哪怕身處眾人圍繞之中,神態仍是從容不迫,笑語應答爽朗端雅,沒有一點侷促和慌亂。

  對於這一點,王羲之心內是不乏羨慕的。他雖然並不乏痴氣,但也並不是一味的離群索眾,相反的性情內也有喜歡熱鬧的一點,只是自幼便拙於辭令交際,哪怕面對家裡的長輩時都感到局促不安,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內向羞怯的性格有所改善,可是在真正待人接物的時候,仍有幾分生澀。

  他的家世雖然清貴,一般人也不敢介意他在待人接物中的小毛病,但是如果身在同儕之中,往往一開口便不經意的流入尷尬。久而久之,便有了一個簡傲率性之名,庭內兄弟關係也只是維持,而在庭門之外更是少有知交良友。

  所以在看到沈哲子遊刃有餘、從容應對的姿態後,王羲之確是有幾分感慨遐思。

  「逸少……」

  王羲之尚在出神之際,便聽到耳畔李充低語輕喚,緩過神來,才發現駙馬沈哲子已經站在了他的面前,不免有些侷促:「駙馬在和我說話?」

  看著王羲之那略有錯愕的神情,沈哲子也不知這傢伙是要給自己難堪還是真的走了神,不過過門總是客,況且對於擁有後世記憶的他而言,在面對書聖他老人家的時候,總是不免要另眼相看。

  時下清譽不論,千百年後,同儕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而人家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漸趨神聖。這個才是天命的主角模版,羨慕不來。

  「身在喧擾之廳堂,卻能意馳宇內八荒,逸少賢兄遁游寰宇之能,讓人羨慕。不過既然尊駕至此,何妨神思緩行,少顧俗流剎那?」

  沈哲子微笑著拱拱手,眼望著王羲之,只是想到剛才庾曼之在其耳畔抱怨之語,心內多少有些噱念。繼而又下意識望了一眼站在一邊的王述,這個與王羲之糾纏半生的小冤家。

  「駙馬無需自鄙俗流,你雖然只是吳中門戶所出,但卻能譽滿都中,可見也是拔於俗流遠甚。今日園內客盈聲沸,自然也是清濁雜行,世事長遁於心意之外,也是一樁無奈。以此薄人,其實欠妥。」

  王羲之對沈哲子也算是高看一眼,因而回答也用了心,畢竟人家將他走神都說的那麼雅趣。只是他卻不明白,自己這一番用心之答,反而還不如隨口應付過去。

  沈哲子聽到王羲之的回答後,臉上的笑容略有僵硬,算是感受到書聖他老人家將天聊死的戰鬥力。他真想問一問王羲之,老子哪裡自鄙了?謙辭,謙辭懂不懂?還有,什麼叫只是吳中門戶所出?吳人是比你少隻眼,還是比你多根筋?

  而周遭幾人,神色也都略有異變,不乏人想問一問,清濁雜行,誰是清,誰是濁?不會說話,那就少說一句不好嗎?

  「不過是太保吳聲,法從賢長罷了。」

  沈哲子已經很久沒有還需要以言語回懟旁人的經歷了,牛逼什麼?你大爺來到江東,都得說吳語來拉攏吳人,沒有吳人抬舉,分分鐘失家又失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