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路永雖不知此舉深意,但見王導神色凝重,也不再做拖延,當即便領命而去。

  待到路永匆匆而去,王導又望向年輕人袁耽,說道:「接下來還要請彥道犯險一行,不知彥道敢不敢去蔣陵覆舟山?」

  「太保有令,豈敢推辭!」

  袁耽聞言後身軀一挺,正色回道。

  王導對年輕人報以讚賞笑容,繼而便伏案疾書,墨跡未乾便將手書遞給袁耽:「請彥道持我手書往覆舟山去痛陳利害,切不要再為逆舉亂國,戕害江東人心!」

  被匡術先發制人將皇帝搶至手中,王導心內雖然焦慮,但也知眼下不是懊惱之時,惟今之計應掌握住台苑門戶,不讓匡術有機會挾君外逃,這樣才能爭取一個謀求合作的機會。

  ……

  作為建康城西面門戶,石頭城在軍事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儘管前日西面戰事吃緊,三千舟師南下馳援,但是在如今的石頭城內,仍有七千多守軍。

  蘇逸這兩日都有些心神不屬,大概是因為所擔負的任務太重。覆舟山的豫州軍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撤離大半,整個建康城的防衛工作便幾乎全都壓在了他的身上,這不免讓蘇逸夙夜難眠,唯恐有失。

  入夜後他又沿城頭巡視一周,回到城中後卻仍難以入眠。城中雖然有匡術等眾將坐鎮,但蘇逸對他們仍有幾分不放心,不免動念去請示大兄將皇帝並那些重臣轉移到石頭城來。一方面在此更能保證不出意外,一方面也減少一部分防守壓力。沒有了皇帝在那裡,建康城也只是一座尋常城池而已,能守則守,不能守則棄。

  剛剛有了幾分睡意,蘇逸正待要解甲入眠,突然聽到門外有軍士高呼道:「將軍,都中宿衛譁變!」

  聽到這話,蘇逸一個激靈站起身來,睡意頓時全消,緊急召集眾將前來議事。

  宿衛不可信,這已經是歷陽軍中共識,雖然都中事發猝然,但蘇逸對此也早有預案,並未亂了手腳。待到眾將盡數至此,當即便有條不紊的派遣數人率部沿城外籬門布防。

  眼下天色已晚,建康城中又是街巷曲折複雜,如果現在便衝進去平亂,極有可能被那些作亂的宿衛衝散,失了調度,畢竟石頭城守軍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宿衛成員。宿衛的戰鬥力實在不堪,即便是譁變生事,大概也只是擄掠些許財貨而已。等到了白天衝殺進去,騷亂頃刻可平!

  做完這些後,蘇逸又召來侄子蘇碩,吩咐他率領幾百精銳部曲沖入城中去,一方面向台城示警,另一方面則是要順勢接過台苑的控制權,將皇帝接出城來。

  眾將正在調集軍馬之際,蘇逸登上城頭正待要觀望一下都中形勢,可是東南方向一抹火光閃耀而起,卻讓他的心緒陡然繃緊,疾聲下令道:「速派游騎前往龍都渡口,查探一下發生了何事!」

  待部下領命而去後,蘇逸站在城頭上更加不能淡然。相對於建康城的安穩,無疑龍都渡口囤糧更加重要得多。尤其如今他兄長蘇峻正在姑孰與荊州軍激戰連連,如果這時候傳出後方糧草補給被燒的消息,後果將不可想像!尤其是建康宿衛剛剛發動譁變,龍都方向便又有異象發生,蘇逸已經不敢深思這當中是否有關聯。

  眼看著東南龍都方向火光越來越旺盛,蘇逸更加不能淡然,他已經等不及斥候前來匯報,疾行下了城頭,一面吩咐親信部將守好石頭城監視大江動靜,一面親自率領原本打算守住建康城南面的三千軍士,匆匆往龍都方向而去,沿途不斷派出斥候,以查探包括龍都在內京郊所有方向的動靜。

  第0344章 一泄千里

  蘇逸軍行不久,第一批派出的斥候已經返回,很快被領到主將面前匯報消息。

  待聽到著火的乃是龍都渡口附近的下都塘,蘇逸懸著的心稍稍放下一些,繼而便又疾聲問道:「那麼龍都渡口態勢如何?可曾遭受襲擊?」

  斥候搖頭道:「卑下只是到達下都塘附近觀望到營壘民船俱被焚燒,亂民四方奔逃,前進不易,只能先行撤回稟告。」

  雖然斥候沒有得到龍都方面的消息,但是蘇逸心內已經漸漸有了猜測,放火者無論是哪一方的人,人數肯定不多。

  一方面石頭城這裡有自己守衛,建康東面還有張健部並許多游騎望哨布置著,南面宣城更是被掃蕩一空,無論哪個方向都不可能會有大股軍隊悄無聲息的潛入此處。另一方面龍都左近最重要的自然是渡口的米糧,對方不沖龍都而選下都,也必然是因為軍力不足。

  有了這樣一個認識,蘇逸漸漸放下心來,一面派人回報石頭城不必過分緊張,按照原計劃分兵守住建康城周遭出口,一面又有一樁愁緒湧上心頭來。

  下都塘數千民夫乃是極為重要的人力,轉運米糧補給都要仰仗他們,尤其在姑孰大戰正酣之時,後方補給稍有延遲就會令得前線軍心不穩。而且這些民夫都是丹陽左近鄉民,一旦放任他們往各方流竄,不但再集中起來不容易,還有可能再滋生別的事端,或是動搖本就搖擺不定的宿衛軍心。

  略作沉吟後,蘇逸便命部眾加快行軍速度,務必要在民夫們完全潰散之前再將他們集中看管起來。還有關於敵情如何畢竟是他自己的猜測,終究要看到龍都渡口安全無虞他才會完全放心。

  此時已經過了午夜時分,距離下都塘被燒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不獨大量民夫往四野逃離,就連軍營中那千數軍士也早已經被衝散。停泊在水塘中的民船尚在熊熊燃燒,冒起滾滾濃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