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過去這兩天裡,許多兵士都出現輕重不一的流涕傷風。尤其那些在戰場上身受創傷者,更不乏傷口感染高燒不退,已經有數十傷員因此而亡。

  目睹太多生死,沈哲子仍是不能淡然,絞盡腦汁去思考腦海中不多的生理養護知識,親自監督乃至於動手救護這些傷員,然而感受到更多的則是人力的有限。眼看著一個個拋灑熱血,僥倖沒有死在戰場上的傷員卻因傷病的折磨而溘然長逝,心情更加沉重。

  為了避免打擾到傷員,也避免影響到大勝後的士氣,傷病員都被轉移到一個單獨的乾淨營地安置。一直等到大量醫師們進入營地,沈哲子才離開了這裡,開始整理戰報。

  這一戰乃是當之無愧的大勝,張健殘兵逃竄,余者幾乎盡數不得免。戰場上殺敵千餘,俘虜則更多,經此一戰,歷陽軍張健部可以說是完全被打殘,戰果可謂輝煌。除了歷陽叛軍之外,尚有大量被裹挾的民夫,有的死在了戰陣上,有的逃竄各方,單單在戰場上投降後被擒獲的便有千餘。

  在準備交往京口行台的戰報中,沈哲子將這些民夫單獨立冊,並未歸於戰俘之中。雖然這樣一來戰果會有削減,但沈哲子還是不忍心再給這些丹陽鄉民施加戕害。一旦被歸為戰俘,便意味著這些人乃是歷陽叛軍餘孽,不只再難返回鄉土,日後還會被當做罪民承擔沉重的勞役壓榨,此生再無希望。

  雖然這些民夫僥倖未被列為戰俘,但眼下也無治民之所來安置他們,只能先收容下來,等待戰後再遣返各自鄉土歸籍。這些被裹挾的民眾,不乏有全家遭受叛軍戕害者,一俟被解救出來,便有人哭嚎著請求坑殺那些叛軍戰俘。

  此類的請求,沈哲子都是置若罔聞。他願意予這些民眾善意,但並不意味著要做他們的復仇工具。歷陽軍這些士卒們都是久經戰陣,只要加以整編休養,就可作為勁旅繼續投入戰鬥。即便是不做戰兵,打撒後分布在鄉土間,也是極為難得的勞動力。尤其經此大亂,江東必然要元氣大傷,死的人已經夠多了,實在沒理由再去戕害人力。

  戰果雖然驚人,東揚軍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戰損主要集中在徐茂的先鋒營,足足有四百多人戰死。其他各營折損再加上戰後傷病減員,東揚軍也付出了近千條人命!

  這是戰爭應該付出的代價,尤其對東揚軍而言。他們被吳中鄉人寄予厚望,成軍之初便擊敗了驍勇之名震懾整個江東的歷陽軍,取得歷陽反叛以來第一場大捷!經此一戰,沒有人能再小覷吳人懼戰,他們沒有辜負鄉人的信任,用血肉鑄成了威名!

  這一場戰鬥的勝利,若著眼當前,乃是打殘了歷陽部東路軍,挽救了已經頹敗太久的形勢,讓整個平叛的局面得以開朗起來。而往更長遠去看,是打出了吳人的信心,他們並不是什麼亡國之餘,他們是這一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願以血肉捍衛鄉土!

  第0327章 獻俘

  清晨時分,在侍女的低語輕喚聲中,庾懌徐徐醒來,揉了揉惺忪睡眼,才發現自己又是伏案睡了一晚。他打著哈欠收起書案上的各種函文,著人去請一眾僚屬準備議事。

  趁著這一點時間,他躺倒在榻上舒展一下筋骨,讓侍女上前揉一揉有些酸澀的肩背。哪怕在閉著眼,腦海中仍在思忖今天該做的事情。

  大兄留下的這個爛攤子,對庾懌而言實在太沉重,但又不得不咬牙堅持住。他很清楚自己眼下這個位置並不穩固,王舒始終逗留在吳郡,意圖為何他很清楚。雖然眼下是借了沈家為首的吳中人家之勢,暫時將王舒隔離在中樞之外,但若局勢仍然遲遲不能有所好轉,來日或許還會再有變數。

  王家如今在時局中雖然沒有什麼事權,但影響力卻是難以根除。隨著行台建立,各地官員聚集在京口,近來漸漸有一種呼聲,希望能夠行台能夠內招王舒來分擔任事,以增加行台的權威和號召力。就連自家的兄弟庾冰都是作此想,這不免讓庾懌又怒又憂。

  確實在時人看來,庾懌較之大兄無論名望還是才具都要遜色得多,不能夠支撐起行台來。庾懌對此也只能不做申辯,埋頭做事咬牙堅持。他並不是留戀權位,而是深刻意識到一旦他家喪失平叛的主導權,處境實在堪憂。

  如今大兄之死已經傳遍江東,歷陽起兵最初的口號已經無用。如今蘇峻又轉口風,直斥他家外戚攬權禍國。若是他在這個時節交出權柄,只怕下一刻他全家老幼的性命就要被旁人當做交換的籌碼去請歷陽退兵。

  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庾懌直接將庾冰剝奪官職以白身負責軍資調度。如此強硬的手段,暫時壓下了那些雜音。但庾懌也深知,如果戰事仍然遲遲沒有好轉,這隱患終會再次爆發出來。

  但想要在戰事上取得突破談何容易,歷陽軍若真那麼好戰勝,又怎麼可能勢如破竹的攻陷京畿。如今他手中唯一值得信重的力量,便是沈充的東揚軍而已。余者或是規模不足,或是難於調度。可是東揚軍立軍未久,戰力尚有待考驗。

  如今庾懌寄望最深的,便是荊州陶侃能夠快速出兵,吸引住歷陽主力,從而給宣城戰場製造戰機,江州與東揚州聯合出兵挺進宣城,即便不能擊退歷陽軍韓晃部,最起碼給苦守廣德的桓彝解圍。穩定住眼下的戰局,不往更惡劣的方向滑落,然後再徐圖平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