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產業欣欣向榮之外,另有一個制約發展的問題就是人才難求。如今不只刁遠、任球等公主府掾屬各自分管一大攤子事務,其他屬員也都沒有閒職。就連公主的侍女雲脂,還有沈哲子的侍女瓜兒這些親厚之人,如今也都在南苑負責接待各家權貴女眷。

  對於人才,沈哲子的要求始終是寧缺毋濫,寧可稍微放緩一下發展速度,也絕不勉強任人以致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像沈沛之這個沈哲子傾力培養的名士族叔,向來沒有什麼任事才能,沈哲子也始終將之丟在沈園跟那些名士廝混,並不委派任事。

  而家中其他一些才能不堪之輩,沈哲子也是寧可花錢圈養在家裡,由得他們醉生夢死,也不放出去給自己添麻煩。

  總體來說,如今沈家各項產業的管理構架還是很清明的。一方面是監督得力,一方面眼下遠遠未到發展的一個極限,但凡任事者都深知此節,為了一個更宏大壯闊的願景,他們寧願放棄眼下唾手可得的小利。

  人才的缺口,沈哲子除了在自家內部打造一個人才培養梯隊之外,眼下最主要的還是從外部延攬。雖然他如今還沒有任事,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去徵辟掾屬或是收取門生,但每天前來投獻者也不在少數。畢竟相對於人才難得而言,苦於沒有進身之階對苦困之人來說所害尤深。

  午後時分,沈家門生送來幾大箱的拜訪名帖或是投獻書,沈哲子指著那幾個箱子笑著對任球等人說道:「見證我家禍福存亡的危急時刻又要到來了。」

  第0259章 危言聳聽

  刁遠和任球等人聽到沈哲子這麼說,皆是會心一笑。且不說如今南苑在都中一時無兩的聲勢,單單沈園已成都中名列前茅沽名養望的名利場,因而每天都會有大量拜訪求見者或是想要人前邀幸,或是想要投獻入門。

  而為了在眾多求見者中脫穎而出,想要獲得更多關注,便不乏人故作驚人之語以聳視聽。沈哲子戲謔所言,正是針對這種現象。

  只是在微笑的同時,任球和刁遠他們心中也不乏慶幸。憑他們各自的家世背景,若非早先有幸先人一步投靠入府,眼下定然也會在門外那些費盡心機想要得用者當中,斷無眼前的這種從容悠然。

  嘴上雖然在戲謔笑言,沈哲子還是讓人將箱子搬到身前來,邀請室中幾人一起上前來看一看這些求見者中究竟有無賢良之才。而他首先拿到手中的一件呈獻之物則是一個彩緞包裹、裝點花哨的竹木盒子。

  若是不知這盒子來歷,突然拿到手裡,沈哲子還要以為是什麼仰慕自己風采的情竇初開少女壯著膽子送來府中的傳情之物。

  想到此節,沈哲子便不免有些喪氣。他自問自己的儀容風度也不算差,哪怕與美顏世家的江夏公衛崇站在一起也是各有千秋,不落下風,也能當得起「美姿容」這種評語。但是在都中居住經年,出出入入也算頻繁,卻向來沒有遇到擲果盈車之類的瘋狂追捧待遇。

  苦思良久,沈哲子覺得或是因為都中物價被炒得太高、人們捨不得拋扔時令鮮果,或是因為家有悍妻都中聞名,讓那些愛好美顏的老幼婦人們都望而生畏。總之,不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就是了。

  注意力再轉回手中這個錦盒,這盒子雖然外表精美,香氣怡人,但附在上面的話卻讓人側目:「不聞正始雅音,其與披毛掛鱗何屬?沈郎清麗人,豈可長流於禽畜之類?」

  這群名利之囚言辭真是越來越放誕,真當自己沒脾氣了!沈哲子心內冷笑一聲,撕下那紙條隨手丟在了一邊,然後便打開錦盒,要見識一下能讓禽獸化人的正始雅音究竟是什麼東西。

  錦盒中乃是一卷色澤古舊的書軸,展開一覽之後,沈哲子卻是忍不住笑起來。

  這所謂的正始雅音不過是一些燕樂古譜而已,時下所謂燕樂便是房中樂,還不同於後世唐宋所謂的先王之樂,雖然也屬於雅樂的一部分,但卻是闈中婦人奏來助興之音,頗多旖旎婉轉,哪裡是什麼將禽獸教化成人,分明是將人煽動成為禽獸!

  關於燕樂,沈哲子研究不多,覽過一遍後,便隨手將之遞給任球。任球涉獵極多,接過這燕樂舊譜後眸子便是一亮,兩手輕揮擬作彈奏狀,片刻後才笑語道:「此曲仍異於正始之樂,或為先漢所傳,大概這位進獻者也是不辨其中微差,偶然得之,時人確是少有彈此音。」

  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本就不是沈哲子關注的重點,擺擺手交由任球去處理,不必再向自己請示,轉而又去翻看其餘。

  可是在看了十幾份投獻之物後,沈哲子不免有些失望。這些投獻之物或為樂譜書帖,或為詩賦之作,也有不少雅趣古物,但真正能夠具有實用性的卻一件也沒有。由此一節,沈哲子便能感受到如今都中越來越趨於玄虛的世風氣氛。

  沈哲子深知,此一類風氣除了肇始傳承於中朝之外,也實在與時下的環境有關。無論是國運家運,或得一時安靜,但其實卻是始終隱患重重,讓人頗有塵世艱辛、人力有窮之感,不知該由何處著手去扭轉處境局面。

  錯綜複雜的局勢讓人無從下手,繼而便生自暴自棄,這一類現象古今皆同,世上向來最缺百折不撓,越挫越勇之人。

  沈哲子也深知,他如今在都中雖然也算頗具影響力,但若說能夠硬撼風潮,徹底扭轉世風,則仍是力有未逮。只是這些投獻者皆同此類,便更讓沈哲子生出良才難得之感。他眼下並無正當名義去大肆招攬人才,只能通過這種權宜之計大浪淘沙一般的篩選,也確實收效甚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