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哲子將這一幕瞧在眼中並不說破,這女郎對甘甜滋味簡直迷戀,等到日後生了蛀牙便應知不可只圖一時爽快。

  遠離了喧譁舟市,泛舟於這靜謐祥和的山水之間,清風徐來,洗人雜念。就連沈哲子這樣一個素無風雅之人,行在這畫卷一般恬和的夏日美景中,都略感熏然忘形,也難怪那些風流名士長醉此鄉。

  「沈哲子,你可知道這曹娥江因何而名?」

  眼看著菱粥尚有一段時間才能入口,公主便笑吟吟說道。

  沈哲子聞言倒是一愣,他知許多勾心鬥角,也知許多國朝要事,但細緻到一條江的來歷,則真的不甚清楚。

  「後漢孝女曹娥,其父端午溺死難索屍骸,沿江號哭旬有七日,然後也投江而死。」

  公主一本正經講起典故,感嘆道:「這樣的孝女子,真是值得稱頌的楷模。」

  沈哲子見公主言起此事,似是對那曹娥充滿崇敬之情,心中便是一汗:「逝者已矣,生者長相祭祀緬懷,這才是人倫道義。因死而害生,這又算是什麼道理?」

  公主則一本正經道:「那曹娥所悲,因其父死於非命,屍骨無存,不能為先人收取骸骨,無顏苟活,這可是真正的孝烈!若有一日,我……呸!說這些做什麼,粥好了沒有?」

  見小女郎不再糾結於此,低頭去盛粥,沈哲子心情卻有些複雜。言而無意,但世事卻又太無常。

  游舫再往前行,便到了前奧,謝靈運《山居賦》中關於此地有極為詳盡的描寫。此處七縣餘地,有二韭、四明、五奧,在那個時代,這五奧之地分屬五家,皆為當時高門名流所占。但在如今,這五奧統統都是沈家產業。

  始寧縣自然條件雖然優越,山水秀美,但在時下卻仍地廣人稀,開墾未足。年初一場分宗,沈家東宗在武康所持田產大量減少,抽調出來的大批蔭戶除了經營吳興埭渡各種產業之外,剩下的幾乎盡數都安排來了此地。

  若說在武康經營田產尚是累積幾代人的巧取豪奪,那麼在始寧,簡直連些許面子都不必顧忌。沈家於此圈占的田產何止萬頃,從上虞往下一直到剡縣,這之間的山嶺河渠坡地,已經盡數歸了沈家。

  之所以敢如此大規模的圈占,除了借了沈充的職務之便外,也實在是因為此地居民本就不多,除了少量開墾出來的土地之外,剩下大多是草木旺盛的荒野,幾乎沒有什麼在冊籍田。可想而知,要將此地開墾出來,絕非區區數年之功。

  正因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想要得利絕非短期之功,對於根本不愁豐腴耕田的會稽各家而言,實在沒有必要投入太多墾荒,因而才任由此地荒蕪。

  這麼龐大的區域,哪怕沈家財力足夠,人力也不足一波開墾出來。須知後世各家分據此地,陳郡謝氏幾代經營,到了謝靈運時,仍然要頻繁的伐木掘湖以造田,被人謂之山賊,並因此而險些送命。

  所以,從船上看去,河道兩側仍是一片草木茂盛的荒野,又行大半刻鐘,才漸漸看到有人活動的痕跡。

  游舫緩緩停靠在一個簡易碼頭上,而後沈哲子便看到早早等在碼頭上的三叔沈宏並一眾莊人,連忙攜著公主一同下船去拜見三叔。

  大概是長居這荒蕪之地久了,看到沈哲子他們到來,沈宏分外熱情,也忘記了訓斥沈哲子耽於學業的老生常談,只是笑語抱怨道:「哲子你要來巡視家業,何必要公主來此乏甚精彩的荒蕪之地。」

  「叔父拋開清閒安逸,投身大荒,為我家開闢傳世家業,居功至偉。我們後輩拙於任事,勤來犒問拜見也是理所當然。」

  沈哲子自然不會說,正是因為被三叔天天在家嫌得煩了才通過老爹將之踢來此地。墾荒雖然辛苦,但沈宏在這裡管事又不需要親自下地,頂多過得乏味一些,倒也不會過於勞形。

  沈宏聽到這話倒是笑得頗為歡暢,他家嫡親的三兄弟,大兄二兄俱有擔當任事,只有他年過而立仍然一事無成,心中不乏要被人肯定的想法。這裡雖然少了諸多樂趣,但於此掌管數千人,家中資源予求予取,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也讓他頗為沉迷。

  一行人上了牛車,行向已經建起的莊園。在路上,沈宏笑語道:「我初來此時,也是一籌莫展,事務諸多,不知由何開始。今次哲子你來,我倒要為你引見一位賢才。這一位高賢雖是傖門,但卻不同於都中那些泛泛空言之輩,當真可稱得上有經世之才!非其相助,我亦不能這麼短時間內就在此荒野開創如此局面!」

  第0219章 北地娘子

  聽到沈宏這麼說,沈哲子倒是有了興趣。他這位三叔,往好了說是孤僻簡傲,但實際上就是眼高於頂,目無餘子,絕少能看得起什麼人。現在居然有一位賢才被其如此推崇,而且還是僑門出身,這實在太難得。

  「叔父向來目量甚高,臧否嚴肅,世間竟有人能得叔父如此推崇讚許,我倒真迫不及待要拜見那位賢人,聆聽一二賢言。」

  聽到沈哲子這麼說,沈宏亦笑起來:「哲子你也不必為我隱惡,我亦知自己秉性苛刻,向來不得家中子弟親昵。不過這一位賢人,確是讓我衷心欽佩。此人名為崔琿,出身亦是北地舊姓人家,中原板蕩沒於虜手……」

  沈哲子聽到這裡,心中不免一動,問道:「這位崔先生,莫非是清河崔氏族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