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烏衣巷這種高門雲集的地方,哪怕小門小戶都幾十萬錢往上開,而像公主府這麼大的規模,那更是有錢都買不到!唯一讓沈哲子有些不爽的是,這座府邸產權不在自己家,還保存在少府,一旦他和公主去世,則就要收回去作其他用途。

  讓任球擔任公主府家令,好處就是能對公主府的產業了如指掌。除了烏衣巷的大宅之外,苑中對於公主的嫁妝置辦也是極為大手筆,秦淮河兩座園墅、長干里的幾個皇家莊園,已經統統劃入公主府名下。還有僑置琅琊郡的許多良田園林,也都毫不吝嗇的賞賜下來。

  皇帝如此豪奢,簡直讓沈哲子感動無比。東晉立鼎未久,局面剛剛有所平靜,內府庫帑本就沒有太多,其中優質的產業則更少,賜予公主的這些已經占了不小的比例。

  與龐大產業相配的,則是大量的僕役隨員,名冊上的賞賜倒是不多,但是私下派來的男女僕役卻有數百人。沈哲子都懷疑公主一嫁,太子登基後或要舉家喝粥。

  人常言富可敵國,但一家之財力,怎麼能與一國向抗衡。哪怕如今皇權羸弱,但苑中為公主準備的妝奩,都讓沈哲子這胡花海花慣了的富家子動容。他結這一次婚,雖不至於省了半生奮鬥那麼誇張,但這一筆妝奩,絕對能讓時下任何人家都不得淡然。

  原本憑沈家家底,沈哲子是有足夠底氣和心理優勢去面對公主的,但看到公主府名下越來越多的產業,底氣也越來越不足。人家是帶著人帶著錢出嫁的,並不需要靠沈家養活。尤其在這一筆妝奩之外,尚有丹陽兩縣的龐大封邑。

  不過對於沈哲子這種臉面可以隨時裝起來揣兜里的人而言,失落只是片刻,既然不能在財力上壓倒公主,那麼就快速轉變心態,靠老婆不丟人,尤其老婆身份既高、財力又雄厚。須知就算倒插門的贅婿,也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但被皇帝這麼哄抬一番,沈哲子再看自家準備送入宮中的聘禮,則不免有些寒酸。原本他是有些顧忌物議他家以財力而幸佞帝室,因而處處遵循禮制,不敢逾越。但既然皇帝都不理這些了,他也沒有什麼可留量的。

  於是除了禮器、衣帛這些定製之外,沈哲子也大筆一揮,像嘉興的鹽田、吳興那些私設的渡、埭、棧庫之類產業,統統置於公主府名下。這些聘禮不走官方禮書,自然也就不盡為外人所知。這樣一添加,帳面上瞬間便壓過了公主的嫁妝。

  沈哲子這麼做,其實也是有些不妥當的。如今他老爹還健在,他就公然吞沒家產去填自家小金庫,幸而老爹根本就不管這些家事,而能跟他爭家產的小兄弟沈勁還沒斷奶,未來會不會再有別的兄弟分一杯羹也未可知。況且這些產業帳目早就捏在沈哲子自己手裡,這麼做倒也不會引發什麼兄弟鬩牆的人倫悲劇。

  之所以這麼做,面子上的因素倒是不大,他本就是個沒有廉恥的人,更不會做無謂攀比。主要的意圖,第一是為了讓皇帝安心,自家也是下了血本,皇帝可以不必擔心自家日後苛待公主。另一方面的原因則就有些難以啟齒,沈哲子是為了避稅。

  他可是知道,庾亮當政執權之後,可是大力推行察察之政。像沈家如今在吳興這麼搞,有虞潭施加包庇,眼下問題不是很大,但日後換了一任跟沈家不對付的吳興郡守後,如此規模則不免要受到苛責打壓。隨便一次土斷,就要讓沈哲子手忙腳亂的調整許久布置。

  也是張家搜羅沈家罪證給了沈哲子提醒,把這些產業置於公主府,可以多加一層庇護,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糾紛麻煩。

  這麼一想,沈哲子感覺這個老婆娶得太值了,不只給他家帶來政治上的利益,還有大筆的嫁妝,居然還能幫他洗錢。興男公主,真的是一個值得一生守護的女人啊!

  第0186章 女兒心事

  諸多準備事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大婚的禮儀章程也終於討論出了一個結果。

  太常華恆乃是曹魏時期太尉華歆的後代,當世禮法大家,本身亦是中朝駙馬都尉,尚武帝之女滎陽長公主。有了這樣一個權威的人坐鎮,制定出來禮儀雖然不能說完全遵循古法禮節,但起碼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爭執詬病。

  按照這一份禮節章程,沈家要在六月初擇吉日備雁禮上表請婚,然後等待苑中下詔賜婚。納采之後,由太常執節與宗正同來沈家取錄族籍閥閱,然後將公主名諱生辰賜下。來日沈家將名帖與聘禮一同送入苑中,繼而再與苑中共議婚期。

  婚禮議定後,公主由宗室命婦陪同出宮先居公主府。到了婚禮正日,沈哲子帶領鹵簿儀仗先往台城,入宮接受訓話,傍晚前往公主府,先行夫妻卻扇小禮,然後宴請宗室勛貴。在公主府中等待皇帝苑中下詔,才允許離京返鄉舉行正式的婚禮,拜謁公婆入祭家廟,至此禮成。

  雖然這章程仍是遵循六禮的脈絡,但卻將周期大大縮短了。這樣的話,應該能趕在七月前離都返回吳興。

  為沈家幫忙草擬奏書的乃是會稽虞潭的族人虞喜,這位老先生在吳中也頗享盛譽,名望比肩於廬山大隱翟湯,同樣是屢征不仕,真正曠達物外之人,除了才學淵博之外,還是一位名留史冊的天文學家。今次如果不是虞潭面子,根本請不動這樣的方外處士。

  奏書雁禮備齊後,沈哲子在幾名族人陪同下再往台城去呈交。到了第三天,太常華恆與宗正西陽王攜帶賜婚詔書來到沈家宣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