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略作沉吟後,張闓又吩咐張誠道:「將信物送與太保之後,你也不必著急趕回,再往御史台邀請孔公,請他今夜往我家來做客。」

  御史台孔公便是會稽孔愉,早先任職吳興遭到沈氏強逐,可謂積怨極重。如今孔愉官居御史中丞,監察百官之任。一旦王導打算對庾亮和沈家動手,必然需要御史台配合。孔氏亦為吳中會稽高門,一旦配合太保發難,沈充會稽內史之位都將不穩!

  正如圍棋手談,當食不食,反受其殃。既然已經決定發難,張闓就要讓沈家絕無反擊之力,而非此前只是威嚇那麼簡單!

  張誠恭聲應是,然後便疾行出門,特意選擇偏僻道路而行,很快便到達了太保官署。他亦有守台郎中執事,此時借公務之名,很快便被召入太保官署中。再將張闓手書轉交給此處掾屬,便耐心等待王導接見。

  此時太保王導正與雅室中與其長子王悅對坐閒談,神情恬淡適意,並無絲毫此前在中書官署時的氣急敗壞。

  當掾屬將張闓之信送來時,王導眼瞼一垂,甚至不去接那封信箋,只是坐在那裡微笑說道:「轉告張家子,但處分內,勿言其他。」

  待掾屬退下後,王導見對面的王悅似是欲言又止狀,便笑語道:「我兒有何疑惑,不妨道來。」

  王悅沉吟道:「張氏請託,應為此前中書所執之事,父親為何吝於一見,要置身事外?」

  「他兩家爭鋒,我家既已退下,我又何必再置喙惹厭。」

  王導輕嘆一聲,事態發展到這一步,是他都想像不到的。王氏強要得幸帝宗,本來便受幾分物議,如今憾然而退,可想風評應是更劣。細思之下,他心內亦有得不償失之感。

  見王悅仍是一臉疑竇之色,王導便又再解釋一下:「庾元規隱而復歸,是挾勢而來。至於所謂的勢,便是早先南北相爭帝婿之事。如今北人無存,南士得幸,僑家心內自有難舒之意氣。元規今次歸於台城,潛指張氏。無論他家有何請託,與我家而言,縱使力爭,亦只得寸功。然為其張目,卻要負我鄉人怨望,我又何必要見他家人一面。」

  「可是要平復僑家意氣,為何獨選張氏?沈氏亦為南人,且名望稍遜,與我家素有積怨。」

  王悅終究年輕,對於今次沈家子壞了他家之事,心內不乏怨望,眼見有一個尋釁其家的機會送上門來,父親卻不予理會,他心內便有幾分想不通。

  王導對於這個長子,可稱得上鍾愛,因而時常帶在身邊加以點撥,將之視為自己接班人來教導。雖然兒子囿於年齡,眼量尚淺,但這都是小節,只要任事磨鍊,終究會成長起來。

  「我兒只見其一,未見其二。沈氏非唯南士豪宗,更擁方伯之位。若使物議相攻其家,難免引人同仇。張氏雖是丹陽望族,然故舊都不能守望相助,而今行事有差,授人以柄,若能明見及早抽身,尚有轉圜餘地。若其家再執於此節,其禍難測啊!」

  這些思量,往常哪怕與人密室私語,王導都不會輕易道出。但眼下要教兒子洞悉形勢,因而講述的便細緻起來。

  「既然父親深知,先前又何必要與中書力爭?」王悅沉吟許久後,漸漸有所明悟,只是心內仍有幾分疑竇。

  王導聞言後洒然一笑:「台中議事,豈能獨言。我與元規,所執不同而已,彼此並無私仇。今次我助其勢起,他亦是能明進退之人,來日應會收斂幾分。」

  王悅聽到父親的話,仍覺未能解盡疑惑,只是已經不好再細細追問。自己坐在那裡細思良久,才漸漸有了一些心得。父親與中書力爭,目的倒也並非政見不同而反對庾亮,一是為庾亮鋪墊以漲其勢,二是在儘自家僑門領袖義務以挽回近來家聲頹勢。

  只是父親為什麼要助勢庾亮,王悅卻百思不得其解,眉頭已是深深蹙起,卻不敢讓父親看到他困惑模樣,以免失望。

  第0177章 四面楚歌

  台城本就不大,中樞所在,百官衙署於此,耳目眾多,有什麼風吹草動,是很難瞞住人的。因而張家子弟剛剛進入太保官署,便已經有人將此事報知給庾亮。

  一俟聽到這個消息,庾亮已是怒極反笑。張家人在這個時候去拜會太保,意圖為何,不言而喻。庾亮已不知該如何評價這愚不可及之舉,就算張家急於改換門庭,難道就不能私下去串聯勾結?在台城這眾皆矚目之地,他就算想不予理會,也要顧及旁人的看法啊!

  莫非張家真的以為,太保在時下這個氛圍,肯為他家南人門戶而張目發聲?縱然王家與沈家此前多有齟齬,但時局中的合離,又豈會因這種緣故而轉變,這麼想未免過於天真!

  原本庾亮還認為,張家之所以顯出如此致命把柄漏洞,只因一時疏忽而被人所趁,如今看來,倒是他高看了張闓。

  此家雖於江東頗具清望,但不過是承接祖輩蔭澤而已,於時局上的判斷實在拙劣不堪。這樣一個能令他家家廟墜毀的漏洞,此公心內只怕還大以為得計,是拿住了沈氏命門。再想到此前張氏不顧他的處境而大肆宣揚皇后恩賞其家的行跡,更讓庾亮覺得張氏無腦。

  他雖然已經決意轉向沈家,憑此重歸台城收拾局面,但對於張氏也還並未完全放棄。因而首先從阮孚動手,就是要給張氏以警誡,退而反省自家過失。至於授意家人轉告張闓請任大長秋,則更是暗示此公明哲保身辭官引退,不要執迷一時得失,避過這次風頭後再做計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