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府護衛們雖然在園內穿梭不定,但眾人皆知這番搜查終究不會有結果。此地賓客千數之眾,各家又有僕役部曲隨行,想要調查清楚談何容易。

  於是在又等了大半個時辰後,眾人已經沒了耐心,紛紛提出告辭。東海王這會兒哪有心情留客,就連他自己都不想再留下來,於是便召集護衛,護送著他與各家賓客同返健康。

  沈哲子他們卻沒有隨大隊而行,因為庾翼尚在河對岸的獵場中圍獵。隨著莊園內人去樓空,沈家幾百名部曲也得以進入莊園,分散去尋找庾翼並其一干遊獵的同伴。

  沈哲子臨河而立,看到庾條神色忡忡望向對岸,心內倒不禁感慨一聲,爛船亦有三斤釘,庾條這傢伙縱使無一可取,血脈之情倒是頗為看重。

  反觀之庾亮,則就有些寡恩,別的不說,單單史上他激怒蘇峻作亂,抵擋失敗後拍拍屁股就走,卻將小皇帝與太后統統丟在都中,致使太后受辱而亡。庾家之崛起,可以說大半繫於這女子之身,然其自己卻因其兄而沒於亂賊之中,可謂悲愴。

  又等了大半個時辰,庾翼等人才從對岸躍馬而來,似因遊獵被打斷而略有不滿,隨即便被庾條訓斥幾句:「園內發生這種大事,你們還有閒情遊獵?哲子郎君肯與我留下來等待你們,已是冒了極大兇險,你還敢口出怨言!」

  這些遊獵者倒不知園中發生之事,待聽庾條講述一遍,皆是嘖嘖稱奇,繼而因錯過這場好戲而惋惜不已。

  庾翼先是謝過沈哲子,然後才與眾人說道:「譙王不懼王門勢大,為報血仇險遭殺身之禍,乃是都中少有壯節至孝之士,諸位可願與我同往探訪拜見?」

  「同去,同去!」

  這群傢伙來為東海王慶生,卻四處遊獵不見人影,可想而知是什麼性情,聞此奇事豈有退避之理,當即便有數人大喊著附和。

  沈哲子看到桓溫騎著一匹小馬駒,跟在眾人身後作小馬仔狀,這會兒叫囂的最是熱烈。這個傢伙現在應該還想不到,未來自己或會也有這麼一天。

  隨著東海王與一眾賓客們返回都中,所帶回的消息瞬間引爆都中輿論,實在是因此事太過駭人,簡直讓人難以想像。

  短短几天時間內,這事件就發酵擴大,繼而上升到政治層面,接連有數人上書奏奪王廙諡號追封等一應哀榮。但亦有人言道此事疑點諸多,應當一一查證而後再作定論。這種政治層面的鬥爭,奏奪王廙哀榮的未必是害王家,而奏議反駁的亦未必是幫王家。總之此事只要一日喧囂塵上沒有定論,那麼王家就始終處於風口浪尖而飽受非議。

  而後不久,便有東海王等數名宗室諸王聯名請除王胡之備選帝婿之名,自有諸多南人幫腔附和,此事很快便有決定,因王廙之罪尚在議中,只以王胡之風疾難治為理由,勸其推選。如此一個輿論風潮下,王氏又還能怎樣堅持,只能憾然而退。

  整個都中物議沸騰,上到公卿,下至小民,都紛紛加入到這場議論中來,可謂熱鬧到了極點。眼下建康城中唯一尚算平靜的地方,大概也只剩皇宮苑城了。

  苑中皇后宮內,幾名宮人貼牆而行,動作輕微謹慎,唯恐發出丁點聲響,以至於整座宮殿中雖然宮人不少,但卻個個如遊魂一般,沒有一點生氣。

  原本皇后宮中氣氛並非如此,皇后大家出身,性情溫婉和順,較之其他嬪妃都和善得多,因而在皇后宮中任事也最輕鬆,即便偶有小錯也能多得寬宥,不會遭受責罰。但在去年秋里,這種寬鬆的氣氛卻陡然不見,接連幾名宮人因小錯而被深究,全都受到了重罰。

  就連往常在宮內最無禁忌的興男公主,都頻頻被皇后面斥訓責,多受處罰。其他宮人見此,更是噤若寒蟬,謹小慎微,唯恐犯錯遭責。

  原本皇后宮內有一座亭台,位於花圃環繞之中,待到百花盛開時置身其中,芬芳怡人,美不勝收。往常宮人們也多喜在此處流連,享受一點難得悠閒時光。但近來那裡卻成了興男公主專屬地,卻非什麼別樣優待,而是犯錯後便長跪此處抄寫女誡。

  今日這亭台中,從清晨到傍晚,一直有人影閃動,宮人們遠遠看到此幕,心中便是一嘆,看來公主今次所犯之錯不輕,已經連續幾天在那個地方受罰了。

  將近掌燈時分,亭台內突然響起一聲歡呼:「終於寫完啦!」

  興男公主甩著有些酸澀的胳膊,指了指書案上墨跡未乾的幾份紙軸,對一名年紀稍大的宮人說道:「不多不少正是五份,蔡嫫你送去給母后看吧,我要回宮歇息了,明早再來領罰。」

  那名年紀稍大的宮人蔡嫫上前收起書軸,繼而小心道:「皇后要公主抄寫女誡,是告誡公主要領會其中婦德深意,倒並非全為處罰。」

  「什么女誡婦德,我是不懂的,母后既然要我寫,那我寫便是了,說其他做什麼。這女誡我寫過幾百遍,倒著寫也不會出錯,該懂的自然懂了,不該懂的怎樣也不會懂。」

  跪在這亭台中幾個時辰,興男公主雖然已經習以為常,但是雙腿還是難免酸澀麻痹,喚過兩名宮人來為她揉揉腿,擺著手連連催促那個皇后派來監視她受罰的蔡嫫趕緊離開。

  等到那蔡嫫走遠,進宮不過幾天的東海王府侍女雲脂跪在公主對面,垂淚低語道:「婢子辜負公主信任,未能在皇后駕前為公主分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