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人但有歡慶,便不是一日兩日能輕鬆了事,今天莊園內人數雖然沒有減少,反而又有新來者加入。也幸虧東海王位於東郊這座莊園面積頗大,時下又是初夏,風和日暖,否則單單這千數人的往來便不好安置。

  想想自家幾百人吃喝都要仰仗東海王府供給,而他送上的禮貨不過只是區區幾千錢求來的兩卷佛經,沈哲子倒罕有的略覺尷尬。不過想到被西陽王敲詐去的兩百多萬錢,心態便又平衡下來。

  昨夜沈哲子已經向公主打聽清楚,今次來為東海王慶生的宗室雖然不少,但卻沒有西陽王這個老狐狸。這讓沈哲子略感不爽,他決定再留一天,若是譙王司馬無忌仍然不來報仇,他就要回建康城去宣揚此事,順便拜見一下西陽王,把其拉下水來。

  昨日沈哲子言懟竺法深的事跡已經在莊園內傳揚開,於是今天他在莊園中便不再像昨日一樣寂寂無聞,乏人理睬。今天無論行到哪裡,雖然仍是少得笑顏,但卻總不乏人指指點點,竊竊私語,隱隱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焦點。

  若說這些人皆有感於佛義,繼而對沈哲子有所關注,則未免言過其實。其實無論到了哪個時期,佛教也從未占據輿論主流形成什麼普世的價值觀,只是影響力有高低而已。統治者中佞佛者少有得善終者,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但也似乎成為一個現象。

  這兩首佛偈中,神秀和尚那個先不提,六祖慧能那一首意義並不在於佛理。哪怕從未接觸過佛經佛理的人,深思之下似也能有所覺悟,尤其在玄風濃厚的時下,這種深刻雋永、回味無窮的妙語,更讓人感覺到逼格極高。

  對於不能恪守佛家修行戒律精義的人而言,似有所悟是勾動人好奇心的不二法門。但其實再深一步,這種佛語禪機多是模稜兩可,於事於人,意義不大。哪怕出於政治意圖要與時下佛家有所接觸,沈哲子要接觸的也不會是竺法深之流。

  至於釋道安那種能對佛家真正有所推動的高僧,眼下卻並不在江東朝廷勢力範圍內。但就算真要推動什麼學說,發動意識形態鬥爭,儒家名教那一套便是一個完全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後世哪怕言而非之甚烈,但其實仍在這個範圍內打轉轉,已經滲入到骨子裡成為不可抹殺的文化基因。

  在莊園內繞行半周,沈哲子找到了任球和劉猛等人。任球長袖善舞,擅長交際,以往沒有機會參與到這種僑人盛會,今次得以入場,憑其不俗的談吐與諸多雅好,已經頗有了幾個言談甚歡的朋友。

  「郎君昨日妙偈,早已傳遍園中。昨夜甚至有幾場清談,便以郎君所言為談鋒,諸多雅言並起,已成一時之風。就連我亦不知郎君原來身具佛性,就連沙門名流深公都是望而莫及!」

  一見到沈哲子,任球便忍不住大笑讚許道。

  沈哲子聞言亦是一笑,以玄學而格義佛說,乃是時之流弊。這佛偈本就有玄學那種玄虛遠俗的味道,倒也難怪會被人稱頌一時。至於旁人對他的評價是任誕還是靈慧,倒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名望是一個需要長期雕琢維持的東西,火候到了,惡的能變好,好的能變惡。

  不過今天他的關注點卻不在此,略過此節便問劉猛:「可見譙王蹤跡?」

  劉猛搖了搖頭,他早得沈哲子吩咐在莊園門庭處安排了人,一俟發現譙王到來便回報,卻至今沒有消息。

  沈哲子眉頭不禁一皺,對於譙王與王氏的恩怨史上如何發展,並不在他記憶當中。因而心內便對譙王看低了幾分,王家如今已經勢弱不復國朝之初的煊赫,殺父之仇居然還拖拖拉拉的這麼不爽快,實在不夠熱血。

  正在這時候,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有幾騎自莊園內飛奔而來,領先一名騎士正是庾家老么庾翼。相對於庾家其他幾兄弟性情略顯陰鬱,這個庾翼反而開朗豁達,雖然已經行過冠禮,但因庾亮擔心招惹物議刻意壓制,至今仍是白身沒有出仕。

  庾翼飛馬而來,遠遠自馬上翻身而下,腳尖輕點助跑幾步,而後便穩穩的立了下來,動作灑脫自如。到了近前,他先對庾條打聲招呼,然後才笑著對沈哲子說道:「哲子郎君,好久不見,雅度更足了。」

  沈哲子亦笑著與庾翼寒暄幾句,而後庾翼便邀請他們過河去遊獵。沈哲子身量氣力未足,加之心裡有事,只能擺手拒絕,庾條倒是頗為意動,只是他陪伴沈哲子來,眼下卻不好棄之不顧,只能也拒絕了。

  庾翼只是過來打聲招呼,聞言後倒也不失望,而後便轉身離開,與一眾友人匯合往河沿飛奔而去。隨著這遊獵隊伍逐漸有人加入,沈哲子遠遠看到那桓溫竟然也不知從何處躥出來加入其中。

  歷史上桓溫崛起,庾翼的提拔信重功不可沒。但桓溫器量格局養成後,便又拿庾翼後人開刀,廢免諸庾,又是一筆糊塗帳。

  整個上午,沈哲子都無所事事,只在莊園內隨處遊蕩,偶爾也遇到一些地域感情衝突不那麼強烈的僑人對其釋放善意。

  庾條卻不是沒有收穫,雖然沒能再找到謝尚的蹤跡,但卻打聽清楚了謝家的人際關係,得知其家與陳郡袁氏頗有往來,而袁氏已有兩名子弟早已成了資友。於是他便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要將謝氏拉入進來共享富貴。

  到了正午時,正當沈哲子耐心漸漸消失,莊園門庭處安排的人手終於趕來匯報說發現了譙王司馬無忌的蹤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