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練湖距離建康已經極近,休息一夜後,一行人轉行車駕,第二天中午便到了建康城外。

  因為有了昨日教訓,庾條倒也不再將那南二郎攜帶身側在沈哲子面前晃悠。行至城外時上了沈哲子車駕,指著城外東北角的鐘山對沈哲子笑道:「此山中有高隱之士,等到入都安頓下來之後,哲子郎君可願與我同入山中訪賢?」

  沈哲子倒不知庾條還有求賢若渴的品德,聞言後微微錯愕,庾條笑著解釋道:「此山高隱嚴穆先生,乃是中朝道法高人。據傳此公年過兩甲子,甚至曾與魏朝何尚書坐談論道,尤其制散之法,冠絕南北。」

  沈哲子聽到這裡,才明白庾條至今未忘此前欲以寒食散牟求巨利的想法。所謂何尚書,便是曹魏何晏,據傳服散之風由其而興。鐘山內這位所謂高賢,居然能跨越時空攀附到何晏那裡,可見制散手藝精妙。

  第0134章 清風徐來

  沈哲子一行,加上庾條等人並其僕從,合共兩千餘人龐大隊伍,由城外籬牆繞至城南秦淮河畔,自長干大市輾轉入城。

  長干里乃是建康外城最繁華所在,市肆林立,民居層層,早年因王敦之亂而略有蕭條,至今繁華更勝往昔。沈家於此有產業位於長干寺左近,於是便將一部分隨員安置在此。

  沈哲子待要再請庾條等人前往自家在秦淮河畔的新建大宅,庾條卻推辭道:「哲子郎君遠來辛苦,及早安頓休養精神。我等於城中各有歸處,來日再與郎君一聚盡歡。」

  於是彼此便在朱雀桁北告別,沈哲子一行才徑直行向秦淮河畔沈家新府。

  沈家這座新府邸還是早前他來建康時動念,委託建康城內族人們代為購地,以長干寺附近的豆腐坊收益建成,占地十餘頃,橫跨河道,在左近諸多高官大族園市別業之中都極為醒目。

  得益於沈哲子先見之明,如今這附近地價較之兩年前已翻倍余,人工物料皆有增長。若拖到現在才來購置,最少要多花百萬錢!

  進入自家莊園後,沈哲子才知老爹亦搬來此處暫住,只是清晨出門為人送行,至今還沒回來。

  既然如此,沈哲子略作休息後,便吩咐人去將建康城各產業內負責人請來,詢問一下近況,才知成果喜人。建康城不愧京畿之地,消費力驚人,豆腐坊中雖然過了風頭日趨平穩,但每日流水仍有數萬錢,單此一項盈利每日便近萬錢!供不應求,有各大族長期在此落訂,未必鍾愛這個味道,多半還是因其性寒清熱,乃是服散者難得適合的食材。

  不過讓沈哲子略有不爽的是,他的錢又被老爹偷偷挪用,帳面上損失百餘萬錢,乃是贈送給了西陽王司馬羕。

  五馬渡江,西陽王司馬羕乃是司馬家宗族內最長者,如今不只官居太宰,還負責打理宗正事宜。沈家得以拔份列於帝婿備選之中,大概此人由此一項便獲利甚豐。沈哲子都想不明白這些宗室諸王要那麼多錢做什麼,最後還不是要被幹掉,為他人作嫁衣裳。

  此事暫且不提,由豆腐坊一項帳目,沈哲子就感覺到建康城內市場之大。尤其這些達官貴人追捧何物,根本沒有道理可言,並不關心商品本身價值,惟求適意,實在有錢任性。

  與長居建康的幾名族人閒談片刻,沈哲子這一認識更加深刻。沈家豆腐好歹還工藝獨到,技術領先,貴的有理,過往更多爆款潮品完全就是名人效應。

  譬如與沈家同選帝婿的泰山羊氏,其中一名族人羊聃在湘州為官,離開時只得當地土族贈送幾萬柄特產蒲扇,心甚不滿,返京後耿耿於懷以致生病。其兄羊曼乃時之名士,名列兗州八伯,為其解難,出入皆手持蒲扇一柄,一時間風靡建康。幾萬柄蒲扇很快售賣一空,獲利甚豐。

  另有陳留阮孚,愛制木屐,因放誕任意不事產業,幾近家無餘糧,其僕從盜其所制木屐於市肆售賣,每雙售價竟然高達數萬錢!時人號為阮公屐,到現在仍有人高價求訪而不可得。

  這些成功的商業案例聽下來,沈哲子益發有感於名氣的好處,他以一篇《玉板賦》推銷豆腐,跟那些前輩們比起來終究還是小巫見大巫。若他名氣再大數倍,豆腐銷售較之時下肯定會更為火爆。

  「還是要培養名士啊,名利俱收!」

  以往沈哲子對於名氣之類虛名尚能淡然視之,可是看到這些營銷成功案例後,卻有些不能淡定。世風如此,與其攀科技燒玻璃,不如培養幾個名士做招牌。這種招數華而不實,但牟利卻是實實在在的,他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如此投入少產出大的產業,怎麼能夠錯過。

  於是他又問起早先那個花了很多精神調教的族叔沈沛之,當即便有一名族人笑語道:「沛之叔父如今已經不同往昔,清談妙語諸多,三辟公府不就,雅量才氣漸為時人所知,已是名聲大噪。」

  沈哲子聞言後便是一笑,不得入仕做官,是他給沈沛之下的死規定。只要這種視官祿如糞土的情懷彰顯出來,哪怕才氣只是等而次之,名氣自然也會越來越大。沈沛之天分有限,打上這樣一個鮮明標籤後,才能保證不露怯,藏拙自重。

  「沛之叔父虛懷若谷,不好爭鋒,常立其後如清風徐來,驅人俗氣。每次見面傾談,便如潔面沐身,身心俱感清爽。」

  眼下雖然沒有外人,沈哲子也要一本正經的誇讚,個人感官這種事情並無客觀標準,只有重複的多了,才會連自己都相信起來。要加給沈沛之一個「清風徐來,驅人俗氣」的光環,等到其名氣漸大,自家人才更好受惠。久處馨室,頑石亦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