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兄弟皆在台中任事,但中書與尚書涇渭分明,庾懌久居台中,除了朝會之外,私下很少有時間與大兄坐談,因此有些擔憂道。

  庾亮笑著擺擺手,指了指桌上的食盒,說道:「皇后於苑內特製果點送來,因而憶起我家居於會稽時,心有所感,請叔預你來品一品家味。」

  庾懌聽到這話,精神倒是一振。往年他們一家隨父親宦居會稽,雖處異鄉,但是家中一團和睦,兄友弟恭,小妹嬌憨可人,其樂融融。如今一家顯於建康,勢位迥異於往,但身處在這暗流中央,庾懌卻感受不到以往的和睦恬淡,心中常覺有憾。

  大兄今日這態度言語,瞬間將他拉回以往的溫情中,手指摩挲著食盒,感慨道:「不知皇后何時再得歸省?苑中泉水雖清,終究不及家井甘暖,不知她慣飲否?」

  「她早已為人母,飲食小事,何須你我再牽懷。」

  庾亮笑一聲,示意庾懌分食餐點,繼而才又說道:「沈士居的行程,可曾知會於你?」

  聽到這問題,庾懌連忙咽下餐食,肅容道:「正要跟大兄提起此事,士居此前傳信於我,已經抵達京口,兩三日內可至建康。我想請大兄排遣一部衛旅,前往京口迎接士居。」

  「這是應有之意,陛下今日已經囑我。既然沈士居不日即至,叔預你與他素來投契,那你便一同前去。抵達之後,先居東長干,何時入城,我再遣人知會你一聲。」庾亮點頭道。

  庾懌聽到這話卻有些意外:「為何還要居長干?莫非京中有人要對士居不利?」

  庾亮笑著擺擺手:「有備無患而已。沈士居今非昔比,入朝覲見,相應朝儀都要準備。陛下近來頻頻問起他的行程,見賢之心甚切。多居長干一日,你可以多與他談談朝中故事。」

  嘴上說的輕鬆,庾亮心內卻是不免一嘆。吳興一戰,沈氏於吳中驟然凸顯,尤其皇帝對沈充的看重態度,就連他都有些始料未及,繼而隱隱感覺有些勢大難制。若吳中再出歷陽,局勢將會更加動盪。

  京中或有人對沈氏心懷不滿,但也絕對不敢在這個時機犯險。之所以要干涉一下沈充的行程,還是要讓對方意識到今時台中何人做主,日後再為呼應,也能多占幾分主導。這樣的小手段,以往他不屑為之,然而現在看來,未必不能收到些許效用。

  聽到大兄這麼說,庾懌才放心下來。之所以體會不到大兄思慮深意,是因為庾懌覺得他與沈充相交寒微危難之時,彼此之間情誼深厚,並不因勢位變遷而有轉移。

  略過此事,沉吟少許後,庾懌又說道:「日前我門下有報,南頓王近來時往鐘山游,依大兄來看,他是否有何潛謀?」

  「有這種事?稍後我會著人問究一下。」

  庾亮聞言後說了一句,只是語調淡淡,顯然並不以為意。

  第0122章 白龍魚服

  「士居,久別至今,體中何如?」

  庾懌率領一眾禁軍宿衛,日夜兼程,於練湖之畔迎上沈充並其隨行的龐大車隊。

  沈充見到庾懌相迎,也是笑逐顏開,自車駕上一躍而下,遠遠便大步奔來:「竟是叔預親自相迎,實在讓我受寵若驚!」

  感受到沈充的熱情,庾懌心情又開朗許多,久不見面的些許疏離感蕩然無存,心境復又回到當年軍營之中把臂言歡的狀態,上前拉住沈充臂膀,仰頭大笑起來:「士居統率一地,跨海破賊,名著今時,我等舊友,亦感與有榮焉!」

  說著,他又將今次隨行的宿衛將軍紀況介紹給沈充。

  禁軍六衛,多為丹陽子弟擔任,紀氏於軍中素有威望。雖然紀瞻已經逝去,影響卻未消散,紀氏子弟多充宿衛之中,這位紀況如今官居左衛將軍,乃是丹陽紀氏如今最顯達者。

  沈充上前與紀況見禮,笑道:「小兒歸家時,常言紀君雅趣,因往年冒犯之舉多有愧疚。今日得見紀君,我應為小兒當日冒犯之舉向紀君道歉。」

  紀況戎甲在身,聞言後連忙以軍禮應之,說道:「使君言重了,令郎哲子小郎君聰慧靈秀,末將如今思之,妙語言猶在耳。我家文學如今亦在尊府盤桓,多得使君照拂。今日戎甲在身,為禮不恭。翌日當恭謁使君府上,多謝舊惠。」

  彼此寒暄一番,便又繼續上路,沈充邀庾懌共乘一駕,一路言談甚歡。再行一日,便經建康城西北燕雀湖而抵青溪,即將入城之際,庾懌笑語道:「士居南來,我忝為地主。朝會之期尚有幾日,不如轉去長干里,我引士居遊覽建康今時之風物。」

  話音未落,紀況上前歉然道:「倒要讓使君與庾散騎掃興了,我奉皇命,使君抵京之後,可直入城東通苑先作安置。詔令在身,還望兩位見諒。」

  聽到這話,庾懌便是微微錯愕,他得了大兄的指點安排沈充行程,本來不覺得有異。可是紀況突然道出皇命在身,與大兄之語相悖,這讓他感覺到一絲異樣。如今的他歷經政事磨鍊,已經不似以往懵懂,當即便嗅出幾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深深看了紀況一眼,庾懌再轉望向沈充,語調頗為真摯道:「摯友重逢,心甚歡喜,我實不知紀將軍已受詔令。」

  紀況神情倒是坦然,他只是奉命而行,余者皆不深思。

  看到庾懌略顯錯愕的神情,沈充心內微微一動。他本有詭變之才,見微而知著,對於庾氏的考量已經略有猜度。他拉著庾懌的手笑道:「今次入都,本為奉詔述職。既得皇命,不敢有違。我與叔預莫逆於心,豈有荊葛滋生之地。覲見之後,當與叔預舉杯盡歡。只是郡中事務繁多,餘子不必再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