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整個武康乃至吳興,如果說還有一家田畝多過沈家,那只能是郡府直接掌握的吏戶課田。這些課田直屬郡府掌握,吏戶、軍戶負責耕種,相當於變相的屯田,也是朝廷田畝賦稅的主要來源。

  葛洪於另一側冷哼一聲:「土豪門戶,損萬民而肥一家,哼!」

  原本他對沈哲子態度已經有所緩和,聽到這裡後,心內對少年乃至沈家的厭惡又創新高。小戶之家,頃田足以餬口。而在人多地狹的吳中,小民能有三五十畝田產已經難能可貴。沈家聚斂如此家業,背後不知要流淌多少寒家血淚!

  對於葛洪強烈的階級鬥爭情懷,沈哲子只是笑笑並不回應。

  這時候,舟行過一片淺塘,幾名小童正在那裡撿拾稻穀,看到沈家極具辨識度的烏蓬舟行過,便於岸上嬉笑著唱起童謠:「沈郎沈郎!我家有娘子,白馥帶紅妝!織錦調羹吳娃巧,肩寬臀翹好生養……」

  童音無邪,散及四野,雖然只是粗俗俚曲,但透出一股對主人公的喜慕,願以女妻之。紀友聽到這些童聲歌謠,不免捧腹哈哈大笑。而葛洪神情則略顯尷尬,他剛評價沈家損萬民而肥自家,便有童謠嬉笑給了他一巴掌。

  沈哲子聽到這歌謠,雖然略有窘迫,但心情也是喜悅。過往這大半年,因為沈家做出的改變,武康民眾受惠不小,因此鄉望也好轉許多。

  岸上那些便宜小舅子們,也可以說是沈家花錢雇來的水軍,畢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這歌謠卻不是他的手筆,而是鄉民自發的創作。他再怎麼沒底線,也不好意思恬不知恥的把自己捧成一個人人想要嫁女的國民女婿。

  水路暢通遠勝陸路,原本需要大半天的路程,如今不過用了大半個時辰,小舟便駛入了龍溪,沈家莊園依稀在望。

  紀友尚是居喪之身,葛洪也不耐煩去應酬交際,詢問這兩人意見後,沈哲子便讓小舟直接轉去龍溪莊園裡。

  龍溪是沈家主力疏浚的河道,拓寬數丈,河渠深深。如今也是沈家豆腐坊等手工作坊主要聚集點,每天附近都有大量的舢板匯集來,將作坊內生產的商品運往武康乃至於吳興各地。

  小舟轉入一條專用的水道,很快便進了龍溪莊。

  葛洪對豆腐工藝興趣極大,甚至不顧舟車勞頓,上岸後便要去沈家豆腐坊一觀。他痴於煉丹,而煉丹之學究其原理便是形補,所謂金玉傳世恆遠,歷久彌新,取其神髓而食之,人之形體亦能長存。

  豆腐被沈哲子別出心裁雅號玉板,而且又適宜服散者食用,大概在葛洪觀念中,可以觀摩借鑑豆腐製作過程,從而讓自己煉丹技藝再攀高峰。

  葛洪有此想法,沈哲子並不意外。甚至後世之人便將豆腐發明歸功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就是那位傳說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修仙界前輩,但其實這位前輩謀反不成,兵解轉世了。

  不過葛洪既然有此興趣,沈哲子也由得他去。這位小仙師家傳修仙之學淵源,又豈是他科普幾句就能說動的。如果就此不再煉丹而轉做豆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沈哲子本來打算親自陪葛洪去參觀豆腐作坊,但剛一進莊便有僕下稟告已有訪客在莊中等候良久。

  於是他便派人代其領葛洪去參觀作坊,如今作坊已經成規模,工序也都分拆開,真正不能示於人的技術壁壘已經被嚴密保護,倒也不擔心會流傳出去。

  第0091章 武康山神

  紀友本來也興致盎然與葛洪去參觀豆腐坊,不過看了幾道工序後,不免有些失望。

  那玉板被推崇為雪乳流膏之凝脂,皎皎純正如君子之德,原來在紀友想像中,或要深山采玉珥,或要瓊樓承甘露,可是在真正進入工坊後,卻有一種與想像中相悖的幻滅感。

  磚砌的水渠引來清流,一群婦人挽起臂膀用竹筒掬水浸泡菽糧,泡好的菽糧用竹排轉運到水碓處,又有肌肉遒勁的壯丁將一桶桶菽糧倒入石磨中,台階下則有打通關節的竹管源源不斷的流淌出渣滓尚存的豆漿。

  一切看來井然有序,但卻又是平平無奇。很快紀友就索然無味,這與《玉板賦》中描寫情景相差甚遠,什麼「豆蔻吳娃素手輕擷,二八處子祈天承露」,都是騙人的!

  葛洪倒是對每道工序都興致盎然,甚至親手由一名婦人手裡討過一筐篩選過,顆粒飽滿的黃豆,自己動手洗濯浸泡,打算親自體驗一遍流程。

  婦人們並不知這位老先生身份,但既然是小郎君客人,便也由之,間或笑語取笑一下葛洪生疏的動作。這位老先生就是小郎君所言,貴人皆是眼巧手拙之人。

  紀友並無親自動手做豆腐的雅興,逛了一圈後便離開工坊,沈哲子的忠僕劉長連忙行上來,跟在紀友身後聽用。

  豆腐坊外是一道河堤,河堤上遍植柳木,柳葉枯黃,不似春夏時青蔥可愛。沿著河堤前行一段距離,紀友便看到前方有一棟棟房屋排列井然有序。看著倒是整齊劃一,卻失了莊園建築風姿多變的意趣。

  「那裡就是維周住所?」

  紀友抬手指著那一排屋舍問道,心底有些意外,在他看來沈哲子是一個清趣盎然、雅骨自生的人,住在那種地方不甚協調。

  劉長順著紀友所指方向望去,而後笑道:「紀郎君誤會了,我家小郎住在醴泉谷,那裡只是仆下們的屋舍。」




章節目錄